沈语冰:艺术社会史
发起人:之乎者也  回复数:0   浏览数:1915   最后更新:2015/05/22 16:49:04 by 之乎者也
[楼主] babyqueen 2015-05-22 16:49:04

来源:艺术世界

徐震艺术大展

龙美术馆(西岸馆)

上海 龙腾大道 3398 号

3 月 29 日- 5 月 24 日


“没顶”现象的双刃剑


(高铭研 | 文)2012 年,莫瑞吉奥·卡特兰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个展“All”把平生逾 130 件作品都用绳子吊在美术馆标志性的螺旋大厅中央。这就是一个艺术家的一生,他的青春、才华、聪明、愚蠢、得到、逝去。不用点赞,也无需批判。这已经不是一个展览,这就是现实。现在多数的展览现场都如同我公寓里那在现代社会进化中已无任何用处,仅仅作为摆设的壁炉一般,常常会被忽略。但是仔细端详它的时候,心中还是以有此物而觉得这房间与众不同。但到底哪里与众不同了呢?终究只是感觉罢了。


龙美术馆的“徐震艺术大展”已过去数日,各媒体的报道和展评也纷纷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各种刷屏让众人得见。现在只要有什么艺术讯息都会被刷屏,展讯、展评、艺术家、画廊、美术馆的消息已经太多太多。纵然已超负荷,朋友圈还是都乐此不疲地转发。我也在其中。


我是在手机和电脑上观看了徐震 2014 年年初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个展。当然这一次我也没有去龙美术馆的现场看这个展览,而是通过现在的网络力量,凭借各种图片和各种短视频就差不多已经可以身临其境了。渐渐地,在超负荷的讯息和社交网络中,我找到了一个作为艺术家同行观看徐震展览的最佳距离:现场 + 朋友圈转发及点赞 + 各媒体报道 + 别人口中的评论 + 藏家的收藏 + 杂志封面。记得这次大展前夕和开幕当日,徐震的展览在朋友圈被拍照、转发、点赞,一次又一次地刷屏。其中,友情、力挺、献媚水乳交融地编织着一张大网。这张网不只网着“没老板”,它更是网着艺术圈所有人。网中滋生着各种的寄生虫,有对身体有益,有些对身体有害。


这一切都是展览进行时,也是作品进行时,一个立体的展览,可以点赞,也有批判,这都是徐震需要的材料。当然这也不是一个展览,更不是一件作品,而是徐震与这个时代的观众一起在逐步完成“没顶公司”这个充满了青春、才华、聪明、愚蠢、得到、逝去的现实。这个现实是好还是坏并不重要。只是它在变成徐震的艺术材料之时,我们不要太过于陷入其中。就像今天那么多面临温饱问题亦或是面临巨大商业机遇的艺术家、企业家或作家一样,不要太过于陷入其中。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距离。


对我自己来说,二十岁还在操场中,打着无法分辨是篮球还是格斗的青春岁月之际,我被某些记不太清的原因拽到了一个名叫“比翼艺术中心”的地方,帮助着一群艺术家布置一个名为“24:30”的展览。我做的所谓的布置也仅仅是搬搬东西而已。搬一个重物需要几个人搭手,移动时一个瘦高带着黑框眼镜的男子脚下打滑摔倒在地,爬起,与其说是爬起更恰当的说是蹿起,犹如弹簧。他扶正了眼镜,面部虽然露出羞涩,不过口中却嬉笑怒骂一般地说了几句早已淡忘的话。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徐震。


“就像你现在说自己是前卫艺术家,别人会说你是傻子白痴,但你在 1995 年的时候说是前卫艺术家,别人会说你是神经病,不会觉得你是白痴,这种价值的变化太快了。”这是我在某部对谈的录像中看到徐震说的话,而我在社会对艺术家的认识从“神经病”转变成“白痴”的过程中认识了徐震和他们那一批艺术家。当时外界已经给予徐震很多不同的身份,艺术家、策划人、艺术总监、包工头。而在比翼艺术中心内部,他更多地扮演着发动机的角色。那时徐震参与的比翼有着两种不同的含义,一个是空间机构,另一个是价值观。不过,无论哪一个都对当时的外界有着强大的压迫感。因为他们建立起了一种属于自己的价值倾向,这种东西无疑是双刃剑,在披荆斩棘的同时也容易受伤,自己内部受伤和对外面造成伤害。


现在并不是要深入去谈他们所建立的价值倾向的好坏。我只是觉得这把双刃剑虽然不完美,但它至少是坚硬的而且是真诚的。就好像“态度”这个词语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因为这东西既主观又片面,对于现在市场主导的艺术圈来说,更需要八面玲珑的艺术家。而艺术家们觉得情商远远比态度重要的多,艺术家更像是个商人。


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曾问,“你觉得上海艺术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徐震回答说,“上海的特点可能还是说做事比较实际,没有泡沫,太干净了。”在今天来看,这已经不是特点了,我倒觉得是问题。这段对话发生的时间是 2009 年,同年徐震结束了个体艺术家的身份,成立了“没顶公司”。他从扮演发动机的角色转变为开始重新演绎一个名为“没老板”的角色。徐震的演技实在是好,无论是出道时扮演一个前辈眼中的小流氓,还是在比翼时期扮演一个嚣张的发动机,亦或是现在这个面对镜头自称天才的“没老板”,他都刻画地栩栩如生。虽然会有顷刻的羞涩掠过,但是许多旁人也只会沉浸在他布的局中。


这种布局就反映在这次徐震个展之后各家媒体的众多评论中,与其说是评论更恰当地说应该称之为报道。我所在意的是张涵露所写的一篇批判徐震媚俗的文章。在今天众多锦上添花之时,有人出来批判是非常让人欣慰的事情。只是,我个人觉得批判这次徐震艺术大展媚俗就好像在批判一部爱情动作片太色情,最终的结果也只会成为徐震创作“没顶”现象的材料。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要警惕的不是爱情动作片过于色情,而是现实的艺术环境过于“色情”。我们是否也该建立起自己的价值倾向,树立起一把一把乘风破浪的双刃剑呢?就算会受伤。如果只是一味随波逐流的话,那么当大浪褪去的时候,什么都不会留下。

徐震,《“嚣张”套装》,2015,作品套装,290 × 150 × 324 cm,没顶公司出品,没顶公司 | 图片提供

徐震,《欧洲千手古典雕塑》,2014,玻璃纤维混凝土、大理石粉、大理石、钢筋,304 × 1470 × 473 cm,没顶公司出品,没顶公司 | 图片提供

徐震,《永生-马拉松的士兵宣布胜利, 受伤的迦拉太人》,2014,玻璃纤维混凝土、大理石粉、大理石、钢筋,157 × 96 × 250 cm,没顶公司出品,没顶公司 | 图片提供

徐震,《永生-隋朝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来自维也纳的维纳斯》,2014,玻璃纤维混凝土、大理石粉、砂岩石粉、矿物颜料、大理石、钢筋,110 × 85 × 357 cm,没顶公司出品,没顶公司 | 图片提供

徐震,《没顶曲项瓶-清乾隆炉钧釉莲蓬瓶》,2014,陶瓷,17 × 17 × 31 cm,没顶公司出品,没顶公司 | 图片提供

徐震,《永生 – 北齐圆雕菩萨立像,亚马逊和野蛮人》,2014,玻璃纤维混凝土、大理石粉、金箔、钢筋 ,304 × 115 × 340 cm,没顶公司出品,没顶公司 | 图片提供

徐震,《集团-(禁欲)》,2014,真皮与人造皮革、情趣性爱道具、塑料泡沫、金属、木材,720 × 18 × 320 cm,没顶公司出品,没顶公司 | 图片提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