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关于抽象艺术:肖恩&丁乙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3   浏览数:1911   最后更新:2014/05/30 18:10:32 by guest
[楼主] 展览预告 2014-05-23 11:51:50

来源:时代美术馆微信


主讲人:贝蒂-苏•赫尔茨,芳草地艺术中心视觉艺术总监

时间:2014年5月25日 15:00-18:00

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一楼公共多功能厅


本次讲座将聚焦在艺术全球化背景下,策展领域涌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以及人们对于艺术家、策展人和观众之关系轴不断变化的期待。在本土的、地方的、数码的、全球的——这些不同层级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充满活力的人文地理版图里,展览应如何揭示并生产各级不同的作用力呢?


自2000年起,我开始在加州工作。这里多元而复杂的人口分布,使得对流动性和散射式焦点的需求在这里显得尤其明显。我称之为“零焦点”(zero focus)。零焦点即人们不断转移视线,无法从一个角度长时间地观看,视线如卷轴般不断左右移动。即使你选定了一个明确的焦点,也会涌现出各种热门或冷门的视点吸引你的注意力、耗费你的思量。有鉴于此,我们试图找到一个当代艺术正开始定义自己的空间。


在面对无所不知的渴求造成信息泛滥,人们依然会从中发现盲点:如因主观性强而退出视野的、因向被忽视或未受重视的事物提出挑战的、又或因所有人漠视而缺席的。而策展人则勇于摸黑前行;通过展览和呈现,他们得以从盲区中创造出可被感知的点。但我们依旧会问,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是为了谁?值得吗?价值何在?与此同时,没有必要通过说教或论证来把艺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例如,从旧金山到广东)。就全球回路而言,艺术作品、艺术对象、思想和观念能否在本体论层面的获得独立性?在从此处走向他处的过程中,艺术带来了什么?


因此让我们给予自己定位、自由,真正实现流动的过程,它既如影像般凝固、又如尘世间其他一切般终将如烟散去。


我会以自己策划组织的展览项目为例,其中既包括过去一年来我策划的“移民身份”(Migrating Identities,2013)、“别样未来”(Dissident Futures,2013)、“公共隐私:南非艺术与其他日常行为”(Public Intimacy: Art andOther Ordinary Acts in South Africa2014,与Frank Smigiel、Dominic Willsdon联合策展),也包括更早期的一些活动,比如“回顾过去:东亚当代艺术”(Past in Reverse:Contemporary Art of East Asia,2004)、“内部事项:新当代”(The Matter Within: New Contemporary,2011)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