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展览:L113°& L23°
发起人:11110  回复数:0   浏览数:2397   最后更新:2011/12/20 15:28:10 by 11110
[楼主] 11110 2011-12-20 15:28:10


这个项目由9位艺术家组成,标题别无他意,就是广州的经纬度数据,仅于提出这个展览发生的地理概念,亦无谓主题。
项目更强调的是个体户的自由发声,不管来自世界哪个区域,何种姿态——汇集的现场,作品之间自会沉默对话,跨越区域、文化与类型。对于正儿八经的企业范样,这个项目将凸显游击的状态,非正规武装,灵活组织。
常言的“成熟”状态,在这个项目操作过程中是定义为“贬义”的,更强调的是“试验”的状态,探讨某些可能性才是项目的目的。

项目的媒介有影像、装置、交互媒体与绘画。
来自柏林的Judy Ross展出的《终极答案》(Ultimate Answers)是一件影像装置作品,由一个典型的欧式起居室与单频影像组成,若观者介入现成品的起居室坐下,他将无法看到影像,而影像的音响亦成为一种心理声音。当观者转身识别他的想法时,他恰与作品形成一种互动。
如果Judy Ross的作品在具有叙述性的影像装置中探讨人为错误与幽默的结合,那么,罗马的Diego Zuelli在他作品中亦汇合了梦幻的超现实与艺术史情意,以无限可能性的合成图像建构另一种现实。他的影像作品《内饰》(Tappezzeria)就是以系列的三种不同材料组成同一内饰景物,再配以钢琴、中提琴与长笛的音乐。
Shabnam Piryaei来自纽约,她不但是一位艺术家,同时是一名诗人。伊朗裔的背景让她对社会与政治议题更敏感,但绝不是Shirin Neshat的拷贝。她的单频影像《玩偶屋》(Dollhouse)呈现给观者的是战争的毁灭性,天使般的小女孩站在堆满玩偶的“旷野”中,它让人深叹恐慌与怜悯——1962年,伊朗诗人Forugh Farrokhzad拍摄了《黑色的房子》;2010年,Shabnam Piryaei以她的诗歌完成了《玩偶屋》。
在强调这是一个青年艺术家项目的时候,澳大利亚艺术家Bonnie Lane无疑是最年轻的,她的《也许明日》(Maybe Tomorrow)是如此的天真,而且充满幽默的戏剧性。最近,在墨尔本美联储广场连续一个月上映她的《允许明日》,无疑是对她才华的一种奖赏。
吴雅青来自上海,他的创作媒介主要是影像与装置,这次展出的是他最新影像装置《镜子》。他这件作品深受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合法副本》(Copie Conforme)影响,从现成视频的利用而回到了影像本身,介入“拷贝”的概念去讨论模拟的影像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副本的意义。
杜忠键、劳同丽、雷绍文与梁圣淇是广州本土的艺术家,他们间续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杜忠键的创作媒介包括绘画、装置与行为,这次项目展出的作品是《符号》系列,借以霓虹灯构建各式的符号来探讨客观与主观,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劳同丽是一位专注的艺术家,即使近年常往欧洲“参观”,但他还是坚持着单一的绘画,几年间,有些元素在持续着,但某些元素已面目全非——试验难得可贵。雷绍文和劳同丽一样,这些年也爱跑欧洲,但花花世界并没有影响他的“青花”癖,木船上、石头上、水泥上,满满的蓝白“青花”。这次他和我说将在这个项目中尝试交互媒介的作品,我非常期待早日看到!梁圣淇是雕塑科班出身,这样的背景让他能够更好的处理媒介与空间的关系,这次项目将展出他的雕塑与装置作品。关于他装置中的蛇,它让我想起Carsten Höller的展览SOMA。
感谢大家对这个项目的关注,再次谢谢!

阿诺尼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