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邱黯雄《新山海经3》:这是未来的现在,也是古远的洪荒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2   浏览数:1765   最后更新:2017/03/16 21:23:07 by guest
[楼主] 小白小白 2017-03-13 10:07:27


来源:凤凰艺术 文:王家北



新山海经

2017311日,邱黯雄个展《新山海经》于北京博而励画廊开幕。《新山海经》系列水墨动画电影是邱黯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作品以中国远古神话经典《山海经》为参照,以亘古洪荒的视觉状态描述现代文明,把今天的世界政治图景放进一个远古视角,在这种距离感下现代人熟视无睹的现象成为神话素材,呈现出奇特荒诞的异世景观。本次展览呈现了其《新山海经》系列第三部,也是该系列的终结篇。



▲ 展览现场


与《新山海经》系列的前两部不同,本次《3》首先在技术上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使用了3D技术——这使得邱黯雄得以在前两部的线性平面基础上添加了某种纵深的力度。而无论是在物理学还是心理学层面,多了一个维度,所带来的会是整个世界观的变化。对于艺术家来说,在创作技术层面的难度在于以前通过一张画就能完全表现的场景,现在可能需要画几十张;而在一件作品的本质——观念层面上,不同于二维水墨更加容易构造的“虚”意境,最大的麻烦则是3D技术所容易构造的“实”并不完全是邱黯雄所要的。在古今中外的志怪小说中,虚实交接之处往往有大恐怖,也往往有大机缘。也许在邱黯雄看来,找准虚实平衡,才能完全爆发出《新山海经3》的重量与力度。


▲  影片截图


但与这一困点不同,在技术上更偏向“虚”的前两部,在题材上却更加注重细节与生活碎片,换言之,更加具有生活气息。而本次在技术上更加“写实”的影片,却在思维层面更加地形而上——无论是《新山海经1》以能源的冲突为主线索,展示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的异化以及带来的地缘政治利益的冲突;还是《新山海经2》以生物科技和太空技术为题材,在微观和宏观尺度中,描述了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人类危机——说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事。而本次则是把视角拉高,或是将钟表的时间线上不断拨动到更加向后的节点——人类的“末世”已然正式来临。

▲ 邱黯雄,新山海经图卷2- 赛博启示录(局部),绢本水墨,272x34cm,2017


现代科学技术的爆发所带来的迷思,使得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从迷人的“蒸汽朋克”渐渐转变为充满末日消极状态的“赛博朋克”。作为一名前摇滚乐鼓手,邱黯雄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经典的“赛博朋客”形象与设定——《攻壳机动队》中的电子脑连接线,《黑客帝国》中救世主的黑墨镜,矩阵般的楼房布置,常常伴随着怪异科学博士出现的章鱼面具,就像是一个个铭文与暗示......而观者面对的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 《攻壳机动队》中的城市

▲  影片截图


与《攻壳机动队》中仍旧热闹的城市生活,或是《黑客帝国》中穴居的人类生活不同,邱黯雄构造了一个外在荒芜,内在同样荒芜,人们蜷缩于网吧和马戏团的场景,这似乎是末日的人们唯一的“娱乐”——这是一个在破败中崛起,在寂灭中复苏的世界沧海成尘的世界。雷电枯竭,一缕缕幽雾又一次临近大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长生,回溯远古往往是人们想象的一个重要部分——远古神话遥不可及,究竟从何而来?地球与之有何关系?天地因何而变?有戏说建国后不许成精,再有说因世界科技发展,灵气稀缺,所以才无法获得精神上的和谐与升华。而在《新山海经3》中,所谓的“仙气”笼罩着楼宇与寺庙,构成了一幅幅山水化的城市景观,但因其如上古洪荒般的亘古形象,不禁让人毛骨悚然——仙雾漫漫,却毫无人气,伴随着章鱼面具的视角移动,好像在暗示着“仙气有毒”。在城市里,人类现行的标准与尺度不再有效,似乎由于空间的折叠,异化的高楼彼此距离远不是寻常所见,这不但影响了对于外在世界的直接感官,同样对于人的心理状态不断地进行暗示与折磨。

▲ 影片截图

▲ 邱黯雄,新山海经——浦东鲸鲵图,布面丙烯,50x50cm,2017

▲ 邱黯雄,新山海经——浦江高远图,布面丙烯,80x120cm,2016

▲ 邱黯雄,新山海经——嘉陵远望图,布面丙烯,50x50cm,2017


这里是新时代,还是亘古洪荒?多出来的异型大山与折叠的楼宇空间似乎暗示着两者在同一时空中——就如哲学家福柯所提出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历史观,也就是说,新与旧之间并非截然而分,或相互更替,它们之间的转换不是彻底的转换,而是历史性的间断,总是包含着“重叠、相互作用和回声” 。在《新山海经3》中,“主角”看着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坠落会自杀?在《悲惨世界》中,探长沙威最终因无法面对自我与外在的强烈冲突而跳下水渠,而在《新山海经》中,那个男人即使有着健身房中两个关系暧昧的女人陪伴,而在一片灰色的空间里,就如宗教殉教徒一般,面色平静,跃下高楼——“我茫然四顾,选择go die”。

▲ 邱黯雄,新山海经——云上 1 ,布面丙烯,90x160cm,2016

▲ 影片截图


临近结尾的桃花源也是一片荒芜,而远处一栋栋高楼如一座座墓碑,但这里没有通行证,也没有墓志铭。本篇配乐人声音效真实取材于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返回地球不幸解体前后时与NASA的对话,漫漫苍穹,我们要勇敢前行,也要学会有所畏惧。


关于艺术家



▲ 邱黯雄


邱黯雄,1972年出生于四川,199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03年毕业于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作品涉及动画,绘画,装置,录像等不同媒介。其作品以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结合新媒体形式表达其对当代社会批判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代表作品有动画片《新山海经》,《民国风景》,《山河梦影》,影像装置《为了忘却的记忆》。于2007年创立未知博物馆,是近年当代艺术生态建设中的活跃力量。


公共收藏: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哥本哈根Aken现代美术馆,香港美术馆,堪萨斯大学Spencer Museum, 东京现代美术馆(MOT),奥斯陆 Astrup Fearnley现代美术馆,苏黎世Kunst Halle。



▲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邱黯雄:新山海经

艺术家:邱黯雄

展览地点:博而励画廊


[沙发:1楼] guest 2017-03-13 10:56:14
来源:博而励画廊


【现场直击】邱黯雄个展:《新山海经3》开幕




三月十一日下午四点,邱黯雄:新山海经3在博而励画廊开幕。继2007年“前尘-新大陆架的沉降”,2009年“关于:新山海经”,2010年的“动物园”之后,邱黯雄的新山海经系列水墨动画电影将作为画廊年度的首次展览亮相,集中体现了艺术家在过去十年中对于中国当代风景的思考。《新山海经3》以宽屏3D影像的方式展现,同时作品制作过程中的部分油画、水墨绘画、艺术家手稿等都将一同呈现。诸多知名艺术家、收藏家纷纷到场支持。




邱黯雄个展现场一楼

邱黯雄始终以他的批判性活跃在艺术圈。在他的作品中,往往体现出人类对于历史价值发现的忽视,而这对于历史发展进程却是必不可少的。自2004年起开始创作的《新山海经》系列直接切入当下的社会现实以及国际政治议题——如环境退化、过度发展及人类帝国主义等等。在艺术语言的表现上,邱黯雄选择了传统水墨性语言在当代语境中的运用,而又不囿于水墨这种材质,有效借助电脑技术将传统的水墨风格置入动画这一新媒体之中。



《新山海经》系列水墨动画电影是邱黯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作品以中国远古神话经典《山海经》为参照,以亘古洪荒的视觉状态描述现代文明,把今天的世界政治图景放进一个远古视角,在这种距离感下现代人熟视无睹的现象成为神话素材,呈现出奇特荒诞的异世景观。作品拓展了水墨的当代语言表现力,融合了表现主义风格的动画手绘方式,把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态度以清晰而异样的图像叙事呈现出来。《新山海经1》以能源的冲突为主线索,展示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的异化以及带来的地缘政治利益的冲突。《新山海经2》则以生物科技和太空技术为题材,在微观和宏观尺度中,描述了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人类危机。《新山海经3》则把现实投射到未来,描述了在未来信息社会中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迷思,在一个被虚拟全息图象包裹的废墟一般的城市里,人们生活在虚拟存在与现实存在的双重角色里,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重叠混淆,人们沉溺于虚拟的娱乐和自己营造的虚幻世界,而真实生活却成为枯燥乏味的工作机器,最终虚幻的世界在现实矛盾中崩溃。作品对虚拟和现实的矛盾纠缠的描述,提出了对人在信息社会的存在悖论。

邱黯雄的《新山海经3》是从中国自身文化中找到的一个视点,使得我们能够以此反观今天的世界——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在他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重新组织起来的语境和语言中,得到了清晰的呈现。



邱黯雄个展现场二楼




邱黯雄,新山海经——房屋4,2015,布面丙烯,50x70 cm
邱黯雄,新山海经——房屋5,2015,布面丙烯,50x70 cm


邱黯雄,新山海经图卷3——灵犀图,2016-2017,绢本水墨,29x270cm
[板凳:2楼] guest 2017-03-16 21:23:07
来源:Scope艺术客


邱黯雄:世界远不止所见的已知




△   邱黯雄个展“新山海经3”博而励画廊现场 


 311日,邱黯雄个展“新山海经3”在北京博而励画廊开幕,呈现了其“新山海经”系列的第三部,也是该系列的终结篇。作为邱黯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新山海经”在结构上戏仿了古代神话经典《山海经》,并将好奇的目光投向当下,呈现出奇特荒诞的异世景观。他说:“我喜欢《山海经》,看了很多遍,大家一直认为《山海经》里的东西荒诞不羁,但可能是因为它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来看世界的缘故,如果有一个《山海经》时代的古人到了今天,他会发现满大街都是看不懂的怪物。”


 △   邱黯雄个展“新山海经3”博而励画廊现场 


“新山海经”系列总共三部,但由于动画工作量大的关系,其周期长达十年。在这十年间,实验动画已从当初的“新媒体”变为了如今被广泛运用的常规媒介,而邱黯雄也在十年的动画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过对于经验,邱黯雄却一直保持着相当的警觉,因为“越做越熟,反而会失去对未知的期待,也容易陷入惯性的束缚”。为了突破惯性,在最新的第三部影像作品中,邱黯雄放弃了一向引以为豪的平面水墨动画技术,而选择了实验动画少有运用的3D技术,这让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麻烦,也重新体会到初遇水墨动画时的激情。

 


失控的状态,新鲜的刺激

《Scope艺术客》=Scope  邱黯雄=邱


△  艺术家邱黯雄


Scope:第一、二部《新山海经》是2006-07年创作的,为什么隔了近10年才完成第三部?

邱:2006年完成《新山海经》后,我紧接着开始了《新山海经2》的制作,可能是由于自己准备不够充分,在2年多的制作过程中总觉得越做越顺,也愈发进入到一种惯性思维当中。作品完成后的整体面貌也很平,自己看着都没有兴奋感。对我来说这不是一个理想的创作状态,所以《新山海经3》没那么着急去做,而是等到有更夯实的想法后再去呈现,所以中间间隔了好几年。


△   邱黯雄 新山海经III, 动画 2013-2017, 30'(局部截图)


Scope:那《山海经》这个题材如今给你的兴奋点,和2006年最初创作时一样吗?

邱:技术和想法层面都和以前完全不一样,最直观的是《新山海经3》引入了3D技术,而3D并不是我以往惯常使用的,所以在近几年的制作过程中我常常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我无法预测作品最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技术成为一种阻力,伴随着强烈的紧张和不安。但这对创作而言又恰好是新的兴奋点,我在其中也找到了面对新事物时的激动和新鲜感。

 

Scope:不光技术是新尝试,3D的工作量也是特别大的。

邱:对,工作量之大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以前通过一张画就能完全表现的场景,现在可能需要画几十张。而且为了保持水墨的整体风格和质感,所有作画都由手绘完成,再加上后期的拍摄、贴图、人物设计、建模以及修图和拼缝,很多工作是事先难以预料的,也大大超出了我以往经验范围。

 

深入现实,深入传统




△   邱黯雄 新山海经III, 动画 2013-2017, 30'(局部截图) 


Scope:去年上海MOCA的“新山水”展览中,你展出了壁画和影像结合的作品,也透露出第三部中你用大量城市景象代替了以往山水图景,你是否觉得城市景观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新山水画?

邱:对,去年展出的作品某种程度是《新山海经3》的延伸,也是我对今天城市化山水观念的的反思。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是中国“山水”的精神起点,也是贯穿整个山水画的精神线索,人寄寓山水之间,俯察仰观。但今天的人们生活在城市,已很难再对自然山水有真实的感受,当山水与日常生活不再有关联,我们怎样去接续和拓展山水传统,进而与真实生活发生联系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后来我在做《新山海经3》时无意间看了很多城市鸟瞰图,它提供了一种和站在街道上观看城市完全不同的体验,也容易使人产生更多形而上的想法。在高处俯瞰城市,城市的布局形态,以及在时间流逝中慢慢沉淀的城市生长轨迹都呈现出类似自然山水的面貌,尤其是其空间感和山水又重新产生了关联。我觉得这可以跟山水精神接得上,所以在最近的创作中会把这种空间感和空间结构关系与山水的空间结构关联在一起。然后可以延伸出来城市作为另外一种自然景观的呈现,但这种自然景观又区别于传统的山水地位。


△  《新山海经-鸟瞰黄浦江》


Scope:作为系列完结篇的《新山海经3》在内容承载上会有哪些不同吗?

邱:《新山海经》探讨的是能源,第二部则是生物技术和太空技术,可以看作微观和宏观的两极视角。第三部将主要笔墨放在了虚拟现实和虚拟生活之中,时间也放在了某个并不确定的未来,去看人类在互联网所营造虚拟现实与真实生活所产生的冲突和矛盾。虽然第三部在时间上的虚构性更强,但在叙事方法和主要问题上却比前两部更加贴近当下中国的现实。

 

艺术应该刷新现有认知


△   《新山海经-突破云层》


Scope:新山海经这个系列把古人的未开化眼光置于当下,来观察当下存在的事物,把很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是否也传达了你试图通过向远古或蒙昧退去,对当下日益兴盛唯科学论世界观的反思?

邱:科学是一种认知事物的价值观和态度,尤其近几十年来科技快速发展,显著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从而让很多人放弃了对它的怀疑,并乐于简单地相信甚至迷信科学,这也使科学几乎成了一门新的宗教。但如果追本溯源,现代科学的基础实际上是建立在对前人不断的怀疑之上,其本质和结果在今天形成了极大的悖论。所以我想以未开化的眼光看待这个时代,建立起一个观察世界的系统——不是一个西方式的科学的系统,而是一个感知的系统。我也希望观者能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因为世界还远不止于我们的所知,真实的世界应该是无限的。所以我觉得艺术应该让观众用新的眼光和态度看待这个世界,艺术应该让观众去刷新现有的认知状态。


 △   《新山海经-松树》


Scope:三部“新山海经”做下来,除了作品中对不同时段社会问题和宏观主题的反思,是否也浸润了你作为作者自身的变化?

邱:当然,不同的时段,你的期待,经验,状态,年龄和认知的变化都不一样。也很难讲作品是否越来越好了,因为对于艺术创作而言,不是经验越多越好,经验多了有时候反而会成为一种束缚和惯性,只有突破这种惯性,才能保持那种“只如初见”的新鲜劲,好的艺术家即使是在拥有很多经验之后,作品还是有这股子新鲜的劲在里面。这也是特别难做到的,因为到后来创作越做越熟,少了探究问题的原动力,也少了对未知状态的期待。所以有时简单,或是处在一个无知的状态中反而会更好。


“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你的作品”

Scope:现在的实验动画限于人力物力,大部分作者还是使用的2D技术,3D尝试相对较少。在你对3D技术的运用过程中,技术和艺术会相会相互损耗或抵触吗?

邱:肯定有。对我来说,解决这个问题也是目前最大挑战。因为水墨的空间感更多还是偏向二维,容易营造“虚”的意境。而3D技术却会给人以非常写实的状态,我要找的就是“虚”与“实”的平衡点。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很多时候并不是画完做完就能行,还需要不断调整。目前作品里有一些片段和状态还比较理想,但有些部分三维感过于强烈,受限于技术问题,可能还需要往下深入调整。这次展出的算是初剪版,不管技术上还是表现细节,离我理想的水平可能还有差距。而且用3D制作独立动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方面的资源和时间介入其中,争取把《新山海经3》做得更完善。


△   《新山海经图卷2- 赛博启示录》(局部)


Scope:在动画创作之外,你也在许多不同领域进行过尝试,还有像未知博物馆这样实验性项目,你觉得你找到自己最适合的方式了吗? 

邱:应该没有,可能也一直不会有。不同于年轻时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想尝试,到了目前的阶段,我更多会去考虑什么是我最擅长和能做到最好的状态,这也意味着舍弃很多东西。对我来讲,动画不再只是一个尝试,而希望能持续钻研,走得更深更远;再比如运用装置,就要看媒介能否为我的想法服务。我会逐渐让各种媒介服务于我精神核心和线索,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你的作品,而不仅仅是各种材料浅尝辄止。

 

Scope:《新山海经3》个展结束之后有什么新计划吗?

邱:4月底会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完成“上海种子”的项目。这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型项目,类似我在未知博物馆中的工作。我作为根基研究员在项目中组建了自己的研究团队,经过大家的研究,最后会在上海的公交系统上的进行一系列的公共项目实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