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共享经验的再创造丨短片:徐震-MadeIn, Manhattan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122   最后更新:2016/01/11 20:32:24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16-01-11 20:32:24

来源:原人绘 文:韩旭


“我的工作是怎么找到一种新的角度去理解这些文明。当你有足够的信心作为人类的一员去看待这些现成品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破除成见,成就新的自我。”——徐震

潘诺夫斯基曾说过:“我们经常利用过去的碎片来创造未来”。而在我看来徐震就是一个用过去碎片创造未来的的艺术家。在庞杂的全球文化中,一切均为他所用。从传统中广泛汲取营养,以一种高度文化自信的姿态,为当代而生。不能不承认,徐震及“没顶公司”的确给百无聊赖、吸惯大麻的当代艺术界带来了足够的缤纷和荡漾,不是说当代艺术只是将作品空洞地越做越大么,那就干脆做一个左右精确对称高度直达天花板的作品好了;不是说当代艺术被商品经济过度消费么,那就干脆在展厅里还原一个能买能卖的超市好了;如果说我们的意识形态是又红又专,那就必须将全球化的意识形状涂成“蓝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徐震正是将固化的规则、权威的教条与被确信的真实,用玩笑的形式开到饱和的极端,并且面无表情地并置呈现,以此点燃虚无与荒谬的情绪。徐震也正是这样用严肃而一丝不苟的反讽与自信,用循规蹈矩、多与大到令人发指的作品,从规矩的内部击破,讽刺这些被人忽视的、坚固的无聊。

“艺术家”变成了“公司”,徐震现在可以生产他想生产的任何东西。试图用团队创作的方式消解个人性,却又由此探索个人的独特经验。没顶公司创立后推出了多条产品线:各种貌似胡来、易看又易懂——最重要的是,可以批量生产的观念作品。例如用漫画形象制作的讽刺拼贴作品(“蔓延”系列,2009年至今);用捆绑SM用具制作的雕塑(“玩”系列,2012年);用奶油蛋糕模具制作的比真蛋糕还好卖的绘画,(“天下”系列,2012年至今)。这一系列产品带来的资金流构成了没顶公司的经济基础。对徐震而言,在中国如此庞大又如此复杂的社会中创造意义就意味着必须先要发出足够强的声音,才能影响整个文化版图。中国大部分展览针对的都是三个群体——艺术行业从业人员,大众以及有钱的藏家——艺术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第一个群体。因为每个群体的预设和期待有所不同——对专业人士而言是艺术上的严谨,对大众来说是娱乐,而对藏家来说则是可收藏的作品——很少有艺术家能做到做出来的作品能“给所有人”。但这就是徐震想实现的目标。在四处漂移着表象的媒体时代,仅仅观看艺术家再现的“真实”早已不能让观众感到刺激;他们需要在展览现场被发掘出一种揭穿艺术家把戏的能力,从而得到俘获真实的快感。

我们其实可以把徐震和没顶的工作称之为“戏仿”。然而,歇斯底里的戏仿往往到最后分不清是在模仿还是亲身演绎,就像全新「20岁」系列绘画展,用做蛋糕用的奶油枪将置入其中的颜料挤到画面上,不确定的偶然性让这种创作显示出一种特殊的艺术控制力,而画面堆砌的颜料所带有的色彩与形式让观众在观赏中很容易迷失自我的观赏体验——究竟是色彩或构图吸引了自己,还是这种娇艳欲滴的呈现方式?展览以发布会概念打造,艺术品如同奢侈品般陈列,画面放大的局部特写广告幕墙,投射倒影在镜面展柜周遭,环绕现场的视频广告加强视觉符号,制造出奢侈迷离、五彩夺目的观赏体验。其媚俗的宣传文字和平面设计,使我已察觉不到“挪用”,而只看到“媚俗”本身。

很多人都看不透他,觉得他的这种“出世入世”态度非常虚空,但又仿佛能成就一些气候。而我个人通常把艺术家分为两类,一类能够从媚俗中发现伟大,而另一类则能从伟大中发现媚俗。徐震属于后者。


短片:MadeIn, Manhattan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