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当代的艺术越来越理论化 不再感人
发起人:橡皮擦  回复数:2   浏览数:1408   最后更新:2013/12/14 19:22:44 by guest
[楼主] 橡皮擦 2013-12-11 16:42:42

原载:凤凰网

导读:音乐、电影、文学都有一种能够感动他人的能力,能让人感动到落泪。但视觉艺术很少能让一个人流泪,至少现当代人很少有这样的体验。不过在以下凤凰卫视主持人梁文道的这篇文章中,这种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很罕见的特殊体验,其实在历史上存在过很长一段时期。而反观当代的艺术评论,艺术史,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理论化,而且越来越技术性。大家谈艺术的时候,不再太愿意去谈艺术里面让人感动的那个部分。

(作者:梁文道,原标题:《梁文道:当代的艺术越来越理论化 不再感人》)

我们看电影也时候会哭,看电视剧也时候会哭,甚至看照片也都有人会哭,但是你有没有试过看画把你看哭呢?恐怕这个经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甚至可以说有的人,才是怪胎,才是异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太少见会有人看画能看哭了。那么于是就有一位学者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了,为什么我们看画不会哭呢?但是他再发现,再考掘下去,他就发现,原来并不是自古以来人类都是这么的冷漠,以前有些人看画能够哭到瘫痪在地上,那所以问题来了,就是为什么我们现代人对画再也没有了这种能力,让你哭泣的能力,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就有我手上介绍的这么一本书《绘画与眼泪》,副标题叫做《画作如何感动人心》,它的作者是JamesElkins,JamesElkins是美国非常有名的一位艺术史家,现在正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教书,这是一个美国非常有名的艺术学院,他在里面教艺术史,教艺术评论。最近十多年来他写了很多的引导一般人去欣赏跟思考艺术的书,同时他自己也重新地在反省一些艺术的或者艺术欣赏上,甚至艺术史上的根本问题,这本书就是一个好例子。
这本书我现在介绍是个台湾版,它的翻译者是陈荣彬,那么其实它还有另一个大陆版,这个大陆版是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那么大家找不到这本,也可以找那本。那么当然我们也比较过两本的译笔如何,那么这一本大致上算中式,但是尽管有些时候我觉得他一些专有名词的翻译的方式是还是值得商榷,好像用的不是太常见的一个译法。

MarkRothko

这不重要,我们先回到这本书,这本书开头很有趣,它首先介绍的就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非常有名的大画家MarkRothko为一个教堂画的画,那个教堂因为他的画而闻名,所以叫做RothkoChape。那么这个MarkRothko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他的画很有意思,他的画就是大块大块的颜色,有时候甚至是整幅画就是同样的一个颜色,单色的。比如说那个教堂里面画了十四幅画,十四幅画都是黑色的,你就这么看下去就以为它只是一个非常巨大尺寸的一个油在墙壁上的油漆而已,但其实不是,它是画。


而MarkRothko特别好玩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他的画很符合那个年代的美国的抽象艺术的特色,让人觉得他好像就是要强调笔触,强调平面性的东西,强调形象,强调色块,但他不是,他的笔触常常让人觉得会牵动感情,于是这里面就出现一个矛盾,整个讨论就从这里开始。
我们发现当代的艺术评论,艺术史,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理论化,而且越来越技术性。大家谈艺术的时候,不再太愿意去谈艺术里面让人感动的那个部分,像MarkRothko的画,他让很多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尴尬的地方就是,他们很想把他归类在那个年代跟他相似的美国抽象画家,但是发现很难,为什么呢?因为他老是说,他的画有宗教经验,他的画,他在画的时候他会哭,而很多人也说看他的画会看到哭的。
那么这样的一种宗教经验,私人感情,情绪的激烈的表达,流下眼泪,都不是现代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或艺术学者喜欢的一个东西。那么从这里面开始,JamesElkins就开始问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对眼泪这么的不爽。于是他发了一些信,去问世界各地的各样的人,问他们有没有看过画而看哭的经验,结果收到四百来封来信,那么这些信里面,古灵精怪,什么都有。比如说有些人会说,他哭是因为他发现他走进艺术馆根本看不懂,那这种就不管他,看不懂而哭。那么也有些人是说看到一些画,看到它的主题,让他想起他自己的一些遭遇,于是他哭了。那么这样的一个遭遇可以归类为就是说他有一些个人情感的记忆因为这个画的主题被勾勒出来。
还有更多的人或者更值得注意的人是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就流下眼泪,那么这些流下眼泪的状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好像感觉到这个画一种很巨大的东西,突然存在在眼前,按照古代的说法,那个东西就叫做神圣感,或者跟宗教相关的东西。那么或者说觉得它有些东西或者相反,觉得这个画不是因为它有一个太丰满、太巨大,压跨了我的感官,而是因为它太空洞,好像他在画一些画不出来的消失掉的东西,它的那种空洞太恐怖了,使得我流下一种惊悚、震栗之泪。
当然有这样的经验,就是非常少数人,更多人是什么样的反应呢?就像他的同行,他就说到,他很多的专业的艺术史家同行回信就是,个个都好像把流泪这个事情当成丑闻一项,尤其是二十世纪最有名的艺术史大师贡布里希回答他就是说,他从来没有看画流泪过,然后他还引述了最有名的艺术史上最有名的画家达芬奇的一句话,达芬奇说看画是不该流泪的。
好,这就进入这个讨论的重点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看画不会流泪,不该流泪,是文艺复兴开始的一个特色,文艺复兴人特别强调是更理智的,艺术的欣赏不该让人流泪的。但是在文艺复兴之前很长的时间,文艺复兴之后又有一段时间,看画流泪是很正常的,欣赏艺术流泪也是很正常的。这本书里面就讲,古希腊人看希腊悲剧的时候,台上演员一哭,台下的人就要哭了。
然后到了启蒙时代,最理性的时代,他们也都哭,而且哭得很厉害。比如说我请大家看看一幅画,这幅画是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你是怎么样都很难哭出来的画,它的作者是现代艺术史家比较瞧不起的一个画家,他画的是一个所谓哀悼她的鸟儿死去的少女,我们只觉得她甜美,煽情,造作,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当年狄德罗写这幅画的议评的时候,他说他是边写边哭,为什么他们会那么哭呢?甚至以前出现过一些天主教的圣女,她看一幅画,宗教画,看的她不只哭,看完之后她整个下半身从此瘫痪掉。
这样的一种艺术经验是我们今天再也不熟悉的经验,这本书就是想寻回那种经验是怎么回事,我们现代人是不是读书太多了,名画的复制品,就像班雅明所讲的,我们早在看到它之前,就已经看过太多回了。我们对绘画的理性的知识太丰富了,技巧的掌握太圆满了,乃至于我们看到画的时候,我们失去了一种本然的天真的一种感动的能力了,于是我们再也不会掉眼泪了,那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不知道,因为作者本人也说,他也从来没看画看哭过。
[沙发:1楼] guest 2013-12-13 18:03:09

来源:墙报

 

梁文道遭批评家朱其等多人围攻:让人哭是中央台"艺术人生"的追求!

 

导读:自墙报两日前发文《梁文道质疑当代艺术:越来越理论化,不再感动人心?》,艺术是否需要感人的问题立刻在微博上引起热议。首先是批评家朱其在微博留言:“梁文道是没见过真正的好作品,好作品中理论和感人两部分都有。当代艺术不是让人哭的,让人哭是中央台‘艺术人生’节目的追求。”随后,众多网友都转发表示赞同朱其的看法。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发出不同观点的声音很可贵,需要朱其,也需要梁文道。




正方

@史亿刀:评论比梁文道的话更有意思;尤其是看起来应该是艺术家的他们的评论。在当代艺术家们眼里,艺术可以分为古典的、现代的和当代的,其中又有理论性、技术性和感人性的偏重……但是,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就是当代艺术;你若不同意,你就是不懂当代艺术;哼

@輕舟出峽:朱其說的那部分「真正的好作品」,作爲「個案研究」是可以成立的。理論發展需要靠「個案」來推動,可以理解,但,梁文道之類的言論,重點是在講一種普遍的傾向,是一種很可貴的聲音。需要朱其類,也需要梁文道類。

反方

@朱其在这里:当代艺术不是让人哭的,让人哭是中央台“艺术人生” 节目的追求。

@朱其在这里:梁文道是没见过真正的好作品,好作品中理论和感人两部分都有。

@文心藝膽: 梁传媒文人啥都敢评,唯当代艺术其大大地不懂。

@阴虚子:中国作品真没看到过能让人哭的。 

@吴毅强-GZ: 梁文道是不懂当代艺术,即便是现代艺术也有很多不以感人为目的。

@葛霈来不了: 谁说感动就一定是衡量是否好艺术的标准了?梁文道用现代艺术甚至古典艺术的标准来

葛霈来不了:梁文道已经算是有文化的人了,但对艺术的理解仍然和小学生差不多。艺术亟需普及常识。

@任协华V:第一次听说艺术理论也要感人,大概是梁文道从小缺爱吧,这让我觉得,萨特、丹托、德波简直弱爆了,哈哈哈!
[板凳:2楼] guest 2013-12-14 19:22:44

闫珩YANHENG新浪个人认证 :"当代的艺术越来越理论化 不再感人"的确是这样,07年时还能看到好多感人的艺术 当代绘画,今天的当代艺术充满的是各种莫名奇妙的所谓观念,看完一圈展览感觉都差不多〜 理论艺术,也不是观念艺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