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展“覆盖”:借作品改造空间 以空间限制作品
发起人:橡皮擦  回复数:0   浏览数:1381   最后更新:2013/09/03 14:17:52 by 橡皮擦
[楼主] 橡皮擦 2013-09-03 14:17:52

来源:雅昌艺术网


视频见:http://video.artron.net/20130901/n504084.html


【导言】8月28日晚上8点,鼎韵艺术沙龙开幕展“覆盖”举行了开幕仪式,邀请年轻艺术家与展览空间互动,借作品改造空间,以空间限制作品,通过这种限制与自由的双向刺激试图在空间里做出有趣的尝试。作品以装置作品和新媒体艺术作品为主,与沙龙内陈列的价值不菲的艺术品之间形成微妙的联系,将整个展览塑造为一个开放的空间,每一位进入空间的参与者都成为展览的一部分,与作品和艺术家一同阐释展览的主题。本次参展作品共6组,涉及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参展艺术家有三位任教于湖北美院,兼具留学英法的经历,两位为美院的在读研究生,单独设立的新媒体艺术单元则由近期同时活跃于学院派和商业运作甚至摇滚圈的新组合----协作派对操刀,他们将各种高科技结合新媒体艺术的做法极有实验性。

  反复交错的覆盖与被覆盖成为信息爆炸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场景,艺术家们试图在这样一个并不纯粹的展览空间,进行一场具有实验性质的创作尝试,希望能够完成一次或清新或生命的覆盖。在这里,各种客观的既成事实为艺术家的创作竖起种种限制与干扰,创作者们在各种困囿下不得不做菜更另辟蹊径的突破。

  在这样一个风格鲜明且内容丰富的空间里,艺术家们或温柔或突然地接入,尝试以作品改造空间,通过与空间的互动完成“覆盖”的主题创作。每一位观者的进入都将参与一场新的覆盖。这是一个没有观众的展览,这是一个属于每一位造访者的展览。


  【本期导览人】詹蕤、王晓新、张弛、协作派对、张瑱、刘纹羊(参展艺术家)


  詹蕤:我曾经在书店里搜集了几百本关于成功学和人物传记的书籍,我将这些书籍的封面拆下来贴在了这个空间的墙面上,而书籍的内容打成了纸浆做成了一个带着小翅膀的天使,这件小天使完成之后正好凝望着对面的背景墙。这本书的内容又重新回望书的封面,这其中有一种内在的关系。而作品的名字《这一生为何而来》也是来自其中一本书籍,是以一种发问的形式来引发观众对我这件作品的思考。

  王晓新:首先我的这件作品是创作在“覆盖”的母题之下,我们通过尝试很多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身所理解的覆盖。而我所理解的“覆盖”是如同光影一样,无时无刻覆盖着我们的生活。就如同我现在面对摄影机前,摄影机的补光也覆盖着我的面孔。我认为光是现代生活中覆盖日常生活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并且这个光的元素是由人工创造的。在当今被人工用光充斥的当代社会的环境中,日光已经被人造光所取代以后。现代人的睡眠的时间越来越少,没有办法再遵从以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所以我现在重新审视在人造日光的覆盖下日常生活的状态。《Time×Light-褪色》是时间、空间、一呼一吸之间共同作用的拼贴画我开始用糖对这个空间进行一种覆盖,让观者与建筑共同呼出的湿气缓慢小姐那甜蜜红色的视觉凭证,释放出隐藏其后的绿光。

  这件作品背后我采用的是如同红绿灯的色彩。2010年我在法国学成归国以后办事的时候总会碰到一些“红灯”,但是这种“红灯”背后的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人造的一些屏障到最后总会通行的。所以我就选取了绿灯的颜色在红色的背后,当这个红色褪去以后绿光就会重新掌握它的领地,控制这个空间。另一方面我也认为目前这个以经济效用为前提的社会,美钞是影响我们生活大方向的一个决定性的光芒,所以这个绿色对于我来说是也是一个美钞式的绿光。

  这件作品是丈量现代人的生活空间以及生存时间的新工具,在视线触及之所无处不在的包裹住我们的生活,丈量着我们的生存空间。这也是我第二次类似的尝试,我也很高兴能够有这次机会并且在一个刚好切合我想法的母题下进行这样一个艺术创作,这件作品将会在这个艺术沙龙持续两个月的时间。

  协作派对:这件作品名叫《仍然记挂着那边的天气》,虽然这件作品算得上是一件互动作品,但却不是人与影像之间的互动,而是与天气的互动。地上的阴影是灯光自然形成的,而投影机射下来的阴影正好又覆盖了之前的阴影,从而导致了颜色的改变。这个颜色便是和我们记挂着的那座城市当前的天气时时相关的,有时阴天、晴天、早晚的颜色都会有所不同。

  这件作品其实是想表现影像本质的问题,影像的本质就是由光和影组成的,无论任何一块屏幕都是有暗和亮的两部分才构成了最终的画面。阴影其实也是感情的一种幻像或投射,因此我们便把阴影纯粹化,将其转换为人某种记挂的东西或者一个幻象的寄托物。我们把自己认同于钟爱的对象,并分享他的换了、痛苦和情感,我们把自己投射为对方,即将对方视为自己,并把对自身的爱全部奉献给对方。

  张弛:这件长达11分12秒的黑白无声影像作品主要是想表达当下都市人对城市化进程的焦虑感。影像的前段部分是一位女性正在画一个生活的装扮,描绘的可能是她临出门前的一个常态。过了几分钟后,观众可以看到她比较完善的一个状态,而影像却在往一个不确定的方向所转变,想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去覆盖,最后这所有的一切都消失在一片白净中。我想表达的是对当今社会现状的一些质疑,究竟何为最好的标准呢?

  张瑱: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作品都是我围绕这个空间所拍摄的,我刚来到这个空间的时候觉得很陌生,东西也很杂乱。接着我就尝试与这个房间内的所有物件进行一种沟通,用手去触碰它们。人与人初次见面的时候很难做到长时间诚恳而静默的对视,但是我觉得同这些物件可以进行一种非常有引力性坦诚的了解,我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了尝试与他们沟通并了解它们。我每天都会花很长的时间呆在这个房间里进行拍摄,后来我慢慢发觉这个房间开始有我的气息,我与这些物件已经融合在一起了。

  而另一个方面,虽然这些物件都是古董,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可悲复制、再复制的特点,它们因为其实用性而被人们广泛地复制粘贴,这些文化产品覆盖着我们的物质生活,而且也覆盖着我们的精神生活。我想要从另外一种充满趣味的角度去复制它们,通过我的感官与它们相连接的地方,我渴望把它们带给我的那种共鸣表现出来。这件作品,是一场有关常识去理解的过程。

  刘纹羊:这次参加展览的作品叫做《AMTF》,AMTF其实是一个暗语或是符号。我最开始的想法是试图回应覆盖的主题,关于覆盖有很多不同种类,有平面的覆盖、空间的覆盖。在这个空间内大家可以听到后面的声音便是我的作品,我试图以声音为载体来占领与覆盖一个有百年历史建筑的室内空间。我认为对“室内空间”这一概念进行反思和再定义在这个建筑里是必要的,尤其是那些被隐藏的空间,如柜子内部、抽屉内部、阁楼的角落等等。

  这个发声体同样也是我这件作品的一个小秘密,每个观众来到空间里可以自己去发掘,在这个寻找个过程中去体验这个空间,然后充分的填充覆盖这座艺术沙龙。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