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引爆微博混战:青年艺术家脆弱吗?
发起人:蜜蜂窝  回复数:15   浏览数:2221   最后更新:2012/08/14 14:12:55 by guest
[楼主] 蜜蜂窝 2012-08-09 10:25:31

来源:新浪微博

 

编者按:8月6日,吴鸿在博客上发文《被透支的“未来”》,引发一场微博论战。

 

被透支的“未来”

 

吴鸿


年轻艺术家们有福了!近一两年来,各种以“青年”、“未来”为标榜的展览活动冠之以种种“动感”十足的名义,此起彼伏,着实是吊起了人的胃口,让人们不得不联想到自08寒冰以来的艺术市场是不是又要出现转机了?

遥想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始,新潮艺术一直是在夹缝中生存,在生存、生活条件遭受巨大的考验的情况下,很多艺术家正是凭着执着于艺术信念的简单理由,在长期的坚持中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所以,边缘的身份和艰难的处境,并没有使艺术的实验精神泯灭;反之,多舛的命运却像蹦床一样,激起了中国当代艺术前所未有的对于社会和现实的沉重思考。这种直面现实的精神和苦难的经历当然不是可以用商业模式“制造”出来的。

当然,历史是不能重复的,我们不能用历史经验来套用今天的现实。而且,青年固然需要扶持,艺术的实验精神也需要鼓励,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是“什么人”,出于“什么样的动机”,采取“什么样的标准”,指出了“什么样的艺术未来”?这些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含糊了这些关键点,那么这种以“未来”为标榜的过程就只能成为一场商业选秀罢了!

我们来细考这一场场的选秀的背后,实际上都或明或暗地有着一个共同的角色,那就是“资本”。而资本的根本特征就是人性的原始欲望物质化,其表象就是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人类社会自从有资本的萌芽开始,无规则限制的资本就会像没有套上缰绳的野马,固然能够在某个时间段中给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无穷的动力,但是最终也必然会使社会毁于这种这种野蛮的原始动力中。所以,与商业活动的发展相适应的是,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商业规则体系的完善,正是人类的理性与原始欲望长期博弈的结果。给资本加以理性的规则和限制,不仅是西方社会自近现代以来得以快速、合理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目前的现实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首要问题。

我们知道,在2005至2007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高速发展的三年中,正是因为资本在混乱的发展环境中,既没有内部的商业规范的限制,又没有外部的法律、法规的监督,实际上在此三年中已经把艺术市场未来至少二十年的利润都给透支干净了,所以,即使没有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艺术市场的问题也迟早会爆发出来。在那个“疯狂三年”中对于中国艺术市场的严重透支,我们现在不得不一点点承受着这个后果。

就像在股票市场一样,“蓝筹股”的利润已经被透支干净之后,预期的利好空间严重缩水,大家就又把马光投向了“创业板块”上。而目前一窝蜂地推出“青年”和“未来”概念的乱象,不得不使人联想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因为“概念股”的疯狂,导致了在千禧年后纳斯达克指数崩盘的现实。

从这个角度而言,这种无序的以“年轻艺术家”为概念的“艺术创业板块”疯狂乱局,其结果将不仅是对于中国艺术市场的新一轮利润透支,同时也因为其商业先导的“金融化”操作模式,也必然会对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未来发展起到严重的破坏作用。

实际上,这种“艺术选秀”活动脱胎于“提名展”的模式,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始的以批评家或专业媒体为主体的提名展模式确实给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必要的价值观参考。而在这种提名展模式中,一个最为基本的要素就是要提倡“民主”机制,也正因为如此,那些边缘的,或许还在萌芽状态中的艺术动向才能被发现出来,并得到提携。而目前笔者所了解到的这些“艺术选秀”活动,虽然也会冠以“学术”、“实验”的名义,但是,那些并不知情的所谓“评委”和“提名人”们的意见根本得不到尊重。实际上所谓的“学术”在这里也并不需要得到尊重,因为它就是一块“遮羞布”,其使命就是为了去遮挡那个商业目的。有人做过统计,在这些选秀活动中,某些年轻艺术家被多重选择的几率之高令人咂舌。这里,或许有真正优秀的年轻艺术家确实因为能真正体现出“未来”的价值而被不同的标准所青睐之外,我们就只能推断出那个依据市场的价值判断而来的“最大市场公约数”原理了。而真正以非营利为目的的学术提名方式则不应该是这样,它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提名人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唯有如此,那些边缘的、个体的、不被目前所重视的艺术实验精神才能得以延续。所以,以商业为标准的游戏规则在本质上是与真正的艺术民主精神彻底无缘的!而且,它还暗含了另一个危险的倾向,那就是当代艺术的“主流化”趋势。

笔者在早年写的一篇名为《从“体制”到“圈子”》的文章中曾指出,正是因为价值观的缺失,所以在体制的废墟上成长起来的当代艺术必然会走向一个“圈子化”的阶段。而“圈子”做大以后,在市场的催生下就变成了商业和时尚意义上的“上流社会”,就像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中,那些“资本新贵”们为了获取一个真正体面的社会身份而纷纷与那些曾经是对手的“旧贵族”结盟一样,经由“圈子”而成为“上流社会”的新贵们,为了在商业和时尚意义上的“上流”身份之外,真正成为有着体制认证的“上层社会”,也必然会与那些曾经貌似是对手的“体制”来结盟。这实际上是中国当代艺术先天性的价值观和民主机制缺失所必然衍生出来的怪胎。我们从那些标榜着“学术”外衣的青年、未来类的选秀活动中实际上并不难看出这一点,而自我“主流化”和“体制化”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让那些入股人和未来的投资人们放心而已。

所以,在这种“金融化”和“主流化”的导向下,除了无情、无耻地透支着我们的未来之外,我不知道这样的活动究竟能给青年们提供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系统,又能给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指出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沙发:1楼] 蜜蜂窝 2012-08-09 10:30:38
吕东源:80后、90后的一代,不太具备“独立精神”,我们很容易受到“市场”、“资本”、“权贵”的裹挟。这一代青年艺术人更容易被”同质化“,青年人在媒体和利益的唆使下,内心里都更想成为“声色犬马的娱乐偶像”。问题是都去当娱乐明星了,谁来拯救我们的精神和信仰?

我-王仕元:不赞成@吕东源 的说法,8090这顶大帽子下还有很多默默努力蓄势待发的人。只不过没在你视野之内,过去年轻人被“文”割,现在被“钱”割。

吕东源:之所以说我们这代人更容易“同质化”,是因为我们这一代被灌输的标准很单一:考上好大学毕业考验当公务员成了终极梦想,功利投机成了追求的信仰。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欢迎探讨

周文翰: 每句话都粘不到一块还深刻和独立?为煤老板的风情二奶画阿猫阿狗和为正义民族的千秋大业画阿毛阿蒋有什么大小高低区别吗,没看出来过,但我很期望看到这民族的精神如何被口炮党道德装逼犯民主装逼犯等等拯救

吕东源:对,说的也没错。阿毛阿蒋也算媚俗的一种,一个讨好富人,一个讨好体制。
[板凳:2楼] 蜜蜂窝 2012-08-09 10:34:36
顶层杂志:支持多一些推广年轻艺术家的商业活动,但“学术”的确不应该成为包装年轻艺术家的唯一手段,希望实践者继续探索。

吴鸿:这种伤害将是长久的。

鲍栋:那些博览会模式怎么可能推出艺术家,何况年轻艺术家自会成长,有造化的拦都拦不住。

鲍栋:因此,这些活动的意义是号召早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使收藏或投资更多维一些

马文婷v:虽然这两年各种大群展活动层出不穷,且不提学术什么的,我觉得至少能够给很多刚毕业的艺术家们一些来自外界的支持和信心,不管作品出售与否,作为一个画画的我深知对一个人在困顿已久的情况下能参加一个展览对创作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鼓舞,好的艺术家会自我造化,不会被人搞晕头脑。

徐乔斯无处不空间:青年已死

韩建宇-artist: 我觉得你不应把自己的绝望放到广义青年的身上,青年艺术家自有他成长的规律,是死是活,还得看他个人造化
[地板:3楼] 蜜蜂窝 2012-08-09 10:40:55
陆蓉之Viki_Lulu:如果年轻的艺术家无处展作品,没人买他们作品,必须想方设法做别的事谋生,放弃了艺术梦,失去当个专业艺术家的未来,这样就是高尚吗?商业和学术不是绝对地对立,商业成功未必是没有学术性,有学术性未必没有商业价值。只要想专职于艺术,就无法不进入商业体系,我不明白问题在哪里?

吴鸿:你“不明白”,要么因为你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要么就是你已经失去思考的能力了!

陆蓉之Viki_Lulu: 多数的年轻艺术家,日子过得很辛苦,少数成功的艺术家可以衣食无忧,不明白的是,为何要苛责那些可以找到发展机会的艺术家?

吴鸿:一个人可以用多种方式卖萌,但是千万不要用弱智的方式卖萌!请问,你质疑的问题是我文章的本意吗?!

韩建宇-artist: 今年只是集中几个青年展而已,不至于就透支中国青年艺术家的未来吧,言重了吧?难道这种青年展览就没点积极的意义了吗?

吴鸿:呵呵,每年也就春秋两季的拍卖而已。

陆蓉之Viki_Lulu:我不想以对立的角度思考问题,只要艺术家不上当,不被无理剥削,任何提供给艺术家的机会,都是他们生存发展的一线生机。我不属于任何圈子,更不是既得利益者,一直出钱出力尽力帮助年轻人,我的爱萌,是因为没经过什么苦难,人比较单纯,乐观,不够深刻吧。

吴鸿:喜欢“以对立的角度思考问题”恰恰是你自己,包括半个月前在澳门的研讨会上,你就在偷换概念,剑走偏锋,哗众取宠,有意思吗?王林先生给你的棒喝还不够吗?

陆蓉之Viki_Lulu: 王老师和我没有对立的问题,感谢他的提醒。我对行为艺术的观点,是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和您不同的看法,正是讨论会交流的目的,到今天,我才知道,竟然您如此生气我。

吴鸿:“王老师和我没有对立的问题”,呵呵,感谢你的健忘!另,我犯不着生气,只是看笑话!
[4楼] 蜜蜂窝 2012-08-09 10:49:43
韩建宇-artist:其实吴老师的这篇文章还是有现实意义的,也是给年轻艺术家一个提醒,也道出了这些年资本对艺术及艺术家的伤害。身边就有很多案例。但是,年轻艺术家也需要机会。只要能坚持自己立场的,保持独立思考的,就不会随波逐流。

吴鸿:谢谢理解原文,不要只看某些人在微博上的煽风点火。

徐乔斯无处不空间:回复@陆蓉之Viki_Lulu:一看海峡那边的人就不了解"我们这儿"的情况,九一一都成行为艺术了您还能再Pk点么????

陆蓉之Viki_Lulu:回复@徐乔斯无处不空间:谢谢你给我机会说明白,我说911事件,把行为艺术能够展示的惊悚,惊世骇俗都做到了难以超越的极限,所以自此之后,行为艺术家没法做出更超越的程度,这类以反常激烈手法的表现的行为艺术,让911给终结了!不是说911本身是行为艺术。

赵力AMRC: 既然这已然不是一个讲道理的时代,全然可以恶语相加,那么大家就放马过来 ,来一场吵群架!

吴鸿: 赵先生既然不顾是谁先在挑衅,我是否可以劝你不要“拉偏架”?

艺术收藏:“圈子化”严重是不能否认的事实,问问身边认识的艺术家们吧,为了进某一个圈子,很多人情都不得不做,应酬社交必不可少,进不了那个“圈子”就连群展也不会让你参加的~至于推新人一说,还是觉得推新很好啊,不管出于商业目的还是艺术目的,总被几个大腕占领市场,年轻人也出不来。

黄香Art:回复@鱼蛋有信念:陆老师现场侮辱艺术家和国人和向政权献媚现场你见过吗?骂你傻逼都是轻的。

陆蓉之Viki_Lulu:天哪,我侮辱谁了?我如何献媚了?有官员在场吗?我年轻时做过行为艺术,现在不想做你们一样的艺术,但构不成侮辱啊?时代环境不同,想做的艺术形式自会改变。

陆蓉之Viki_Lulu:我会努力想出支持更多还未被俗世污染的年轻艺术家,大家日子过得好些,就不会那么苦大仇深,人活在世上,都有权利追求幸福,艺术,不会只为苦难而生。我从小在追求"善"的环境中长大,我很幸运没有经历苦难,所以我希望以后的子孙都能像我一样,种善因者,得善果。我是想得很简单,这是命运造成的。
[5楼] 蜜蜂窝 2012-08-09 10:59:43
犀牛大哥:大致浏览了,觉得原作者本意是好的,有些愤青了。任何时候这个世界都是混沌的,包含各种选择,主流非主流都影响不了真正投身艺术的人。商业活动一样可以产生好的艺术,现在我们看到的所谓大家,哪个不是后世用拍卖价值标杆衡量出来的?能沉住气的给他再多钱也沉得住,轻浮的穷一辈子也扶不起。

大奶瓶儿: 谁定的学术标准?是否是少数策展人再次进行学术垄断和树立权威形象的又一次拔苗助长般的商业展览?策展人的主观选择是否可以判定一个年轻艺术家的学术价值?慢慢看。

吴鸿:你说到要害上了!
[6楼] 蜜蜂窝 2012-08-09 11:03:37
正常空间沈桦:如果商業侵蝕到正在成長的年青人,和藝術品超市對畫廊等銷售體系的破壞,很難說這對藝術的發展是一個好事!…//@鲍栋:因此,这些活动的意义是号召早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使收藏或投资更多维一些//@鲍栋:那些博览会模式怎么可能推出艺术家,何况年轻艺术家自会成长,有造化的拦都拦不住。

鲍栋:年轻人有那么脆弱吗,你卖几张作品就叫被侵蚀吗?

正常空间沈桦:我只想说的是今天很多年轻艺术家由于商业影响到艺术探索的问题。还有我们谈的只是问题,请不要针对个人!

鲍栋:上个微薄并没有针对你个人,但这次可以专门问你的:“你卖几张作品就叫被侵蚀吗?”

正常空间沈桦:回复@鲍栋:这个与我们讨论的问题有关吗?

马文婷v:对年轻艺术家来说,能卖作品是鼓励和支持,优秀的艺术家懂得区分金钱和艺术的关系,这是基础

正常空间沈桦:如果在良性体系下,卖作品才具有持续性,有优秀的艺术家,也应该建立良性的市场销售体系!
[7楼] 蜜蜂窝 2012-08-09 11:07:54
康学儒:对于最近频频上演的青年/未来展,提出批评首先要冒着道德的指责.然而,我任然支持@吴鸿 "被透支的未来",谁在绑架青年,谁在劫持青年,谁在消费青年.

吴鸿:呵呵,这些人开始一个个冒头了,不过,不怯他们,文的武的包括人身攻击,都可以放马过来!

赵竹子油画:滑稽!学术跟道德扯什么关系?何况说真话怎么成了不道德的事了?//@徐乔斯无处不空间: 为什么是道德指责?!凭什么?!说真话还矮三分了?!

艺术家刘阳:冷静的想一想,老的弄完了就拿年轻的来填充,这就是最基本的炮灰原理。有谁来考虑一下当代艺术的真实意义在哪里,而挖掘一个真实的艺术家在欧洲往往需要十年。丧失了艺术意义与真实挖掘在无限生产、批量定做的当下,我想:中国大抵的问题还是因为贫穷。
[8楼] guest 2012-08-09 14:51:22
打吧打吧打吧
[9楼] 爆菊者 2012-08-09 15:09:41
互爆菊花吧
[10楼] guest 2012-08-10 12:14:01
鲍栋:那些博览会模式怎么可能推出艺术家,何况年轻艺术家自会成长,有造化的拦都拦不住。

鲍栋:因此,这些活动的意义是号召早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使收藏或投资更多维一些

李子沣:同意鲍栋的见解,这里不是说年轻艺术家通过这样的推介展是否能让生活过的更美好的问题,而是是不是真正的帮艺术家成长的问题。
[11楼] blinky 2012-08-10 13:39:24
非常支持艺术家刘阳的评论。 在德国,35岁为年轻艺术家的大概年龄界定,美院为5年制,毕业后要有10年的个人修炼才有机会得到正式展览的邀请。这样可以筛去很多艺术投机的成分。同样也是对社会及文明负责的一种保险措施。国内的艺术发展还是主要依赖于出于各种动机的炒做,与艺术史几乎没什么关系。尽管总是利用类似于西方的艺术形式来进行所谓的表达。这也归罪于国内美院在艺术理论上的教育贫瘠。
[12楼] guest 2012-08-11 13:37:10

来源:吴鸿博客

 

关于对本人“被透支的‘未来’”一文回应的回应

 

吴鸿

 

本人于8月6日在“艺术国际”网本人的博客中发表了一篇名为《被透支的“未来”》的文章,在行文过程中,虽然尽量克制情绪化的表达和不做明确的所指,但是还是触动了某些人和某些利益集团敏感的神经。从8月8日晚开始,一些人(绝大多数是匿名身份)开始在新浪微博上采取打群架的战术。对本人进行围攻,那些下流的人身攻击和莫须有的道德指责本不必理会,但是,一些貌似“学术”的指责却不得不回应。

因为微博的技术特点和字数限制,使之只能成为一种碎片化的“表态”主义的战场,而某些人却很善于利用这种特点,故意肢解原文中观点逻辑的整体性,并从中简单化地挑拣出一些观点的碎片来进行“表态”式的情绪化渲染,使争论的话题脱离了原文的本意,朝向那些指责者预设好的逻辑陷阱中发展。因为微博无法实现系统性的回复,故集成起来一并回应。

碎片化的回应中大致涉及到几个概念:青年、市场、资本、展览机制、体制。这几个概念单独来看都是中性的,而并无什么明显的价值观判断的倾向性。本人原文恰恰是针对前述的几个因素“共谋”在一起之后,所产生的艺术生态中的“异化”现象而展开论述的,而好事者偏偏抛开这个“共谋”的前提,故意将其中的某个要素单独的拿出来,对本人进行道德指责,其实他们所指责的对象已经偏离了本人原文的观点。正因为指责者所采用的是肢解性的碎片化方式,所以在下文中本人需要将之重新放入到原文的整体性逻辑中去一一回应。

一、青年

如果有人落入到了与青年人为敌的逻辑陷阱中,势必将会遭到无穷的价值观指责和道德批判,而这恰恰是某台籍女性“资深艺术评论家”所需要的效果。青年当然需要得到鼓励和扶持,这根本无须你来进行高蹈式的道德训诫,相反,大陆的绝大多数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批评家和策展人们一路走过来的批评家和策展人们都是这么做的。而且,当代艺术作为一种体现了批判和质疑精神的价值观系统,也必然是和青年人的锐气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想任何一个以当代艺术为价值观共享的人,本无需刻意地去自我标榜的,况且,“青年”也不是你的专利!相反,当有人天天将“青年”挂在嘴边不断地自我标榜的时候,好像“青年”是他(她)注册的专属权利的时候,我们倒是需要警惕起来了,这种敏感到了生怕别人来抢的心态,是不是背后有着可怕的私心和企图呢?

另外,“青年”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谁都有过“青年”阶段,同理,现在的青年也必将逐步成熟与老去。如果细较起来,社会学和文化学意义上“青年”与纯生理学意义上的青年,还是有着那么一些基本不同的。如果我们故意将这几层意义上不同的“青年”概念简单地混同起来的话,除了基本概念的无知之外,就只能剩下是一种“斗争”的策略了。而这种“斗争”策略恰恰是要把讨论问题的态度和方式简单化地引导到一种符号化的“族群”对立中去,而这种故意挑起“族群”对立的手法,正是某些人在实际的社会经验中所积累起来的斗争哲学。至此,我到时要问一问你,那些在你的挑动下,接踵而来的空泛的道德指责和谩骂难道是你所标榜的“青年”们应该有的价值观体现吗?

“批评不是反对,反对不是敌对”,本人原文中对于某些“青年展”(请注意,并不是你所刻意曲解的“青年”!)的做法提出了些许批评意见的本意,也是为了维护年轻艺术家们更为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是,如你在微博中对我的指责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不仅将我批评的对象从某些“青年展”偷换成笼统的“青年”,而且,还将别人正常的批评借题发挥到“与青年为敌”的绝境中,如此对待批评的方式,真亏了你还经常以一个“艺术评论家”的身份来自居!这种将“青年”放到一个“老虎屁股摸不得”境地中的态度,不知道究竟是你经常自我标榜的“爱护”年轻艺术家呢?难道你要将应该有着独立判断和社会磨砺经验的年轻艺术家们都变成那些十足不讲理、满口脏话的街头混混吗?

最后要跟你澄清的一个事实是,今天的环境于年轻艺术家而言,并不是如你所刻意情绪化的夸张那样,年轻艺术家被挤压的没有任何空间了。恰恰相反,今天的市场对于年轻艺术家资源的渴求还真是到了一个“是金子就不会被埋没”的时代了。不信的话,我们可以粗略统计一下,798每天开幕的展览中、各种媒体所宣传的艺术家中,年轻艺术家究竟占了多少的比例?还有,不要犯了逻辑中的以偏概全的错误,那些商业化的青年艺术展(活动)只不过是火了那些已经不能再火的“青年艺术新贵”,顺带还有各种利益团体的私房货而已,与更多的还在为基本的生计问题烦恼着的青年艺术家们又有何干呢?!所以,请不要用广泛意义上的青年的苦难来为你们的商业操作遮上一层迷人的道德外衣!

二、资本

这里,首先要给另一些貌似从事着艺术市场或投资管理职业的指责者们更正一个概念:“资本”并不能简单等同于资金、货币、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本更像是人性中从原始的自我意识生发出来的占有欲的物化体现。它不简单等同于资金、货币、价值的原因是,一方面资本是以资金、货币、价值为基础,而另一方面它实际上是包含了很多不同元素的经济运行体系。在已经是高度全球化资本流通的世界格局现状下,资本的运作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对于抽象的“资本”,我们已经无须作出简单的道德和价值观判断了。这一点,在我的原文中已经略有涉及,只不过因为不是重点所以没有展开来谈。但是某些指责者故意将抽象的“资本”概念从原文的上下文语境中剥离出来,来对我进行基本概念的质疑,所以,这种讨论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是不对的。

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从人类的经济活动史全过程来看,合理的、被制约的、有监管的资本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和润滑剂;而相反,那些没用道德制约和理想监管的资本现象则是一匹随时可能导致车毁人亡、万劫不复的原始冲动野马。所以,在合理的规则、规范下,通过持续性发展的方式来进行的艺术市场活动,肯定是艺术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因素;但是,本人在原文中所反对的是另一种没有在正常、合理、理性的规范制约下的艺术市场炒作行为。这一点,请那些貌似从事着艺术市场或投资管理职业的人注意,前述的这些问题,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总而言之,我们既不能以市场、资本的某些破坏性作用而否定它的积极意义,同样也不能以那些在制约规定下的市场、资本合理性来为所有的资本行为找到合理性的注脚!

三、展览机制

正如在上述文字中所提到的那样,我们不能抽象地去谈什么“青年”或“资本”的问题,同样也不能抽象地来谈什么“展览”的问题。在现今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展览”相对于艺术界而言,已经是一个被高度制度化了的现象。抽象的“展览”概念与所谓的“学术性”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假设。因为在一个已经被高度制度化的社会中,围绕展览的场馆、资金、传播等要素已经无法在一个纯然的“学术”前提下被充分调集起来。既然已经是一个现实,那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容许别人针对某个或某些有共同特征的展览来进行各种背景要素的条缕分析呢?是浑然不知,还是刻意为之呢?

所以,既然不存在什么超然的纯“学术性”展览,那么,展览与资本的结合就是利益同盟关系,与体制的结合就是意识形态,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那么,在承认这个现实的前提下,与资本要接受动机和手段的监管一样,与体制相结合也必须要接受程序性和公信力度的拷问。你或许可以认为资本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个人权力和个人行为,但是绝不可以认为体现在身份级别、行政机构冠名等方面的社会公权力和公共设施也是你的个人权利和个人行为吧?!所以,对于那些涉及到了社会公权力和社会公共设施的活动提出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质疑,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反,如果每一个人都对那些在资本的整合作用下,所达到的资本、公权力和所谓的“学术性”的合谋现象熟视无睹的话,那真是对于“未来”的犯罪。

综上所述,本人的原文既没有一味地否定资本或市场对于艺术发展的作用,也没有一味反对给予年轻艺术家更多的展览展示机会的积极意义;相反,本人全文的观点提请大家注意的是,就像自然界中有害的东西往往是以漂亮的色彩和迷人的味道、甜美的滋味吸引别人一样,在“青年”概念下,面对突然涌入的大量的资本的关注、公权力的关注,难道除了对于青年的“鼓励、扶持”之外,就真的没有了别的什么了吗?所以,回到我在原文的最后所提到的结论中,我认为这种包裹在“美丽、光鲜”的外衣下的伤害,其结果将是影响深远的。

最后,本人声明:欢迎一切署名的对于本人文章的批评意见。而对于那些以匿名身份的谩骂者,你们的行为恰恰是暴露了一个潜在的利益集团的现实。如果你是一个未成年或智力不健全者,本人将原谅你的行为;如若不是,那么你所有的谩骂将只能回敬给你自己的父母!同时,本人还要敬告那几个上蹿下跳的马仔,你拿着马仔的工资就不要操着主子的闲心,人要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不要因为职业利益而辜负了你在正规艺术院校四年的专业学习经历;否则,一味地为了职业利益而丧失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那么你跳到哪里都将只能是面临着当一个马仔的命运!

至于针对本人发出的打架通知,本人随时恭候着!

[13楼] guest 2012-08-12 12:27:34
打架通知???要不要这样搞笑啊。老吴别理他,跟我去桑拿吧
[14楼] guest 2012-08-12 12:51:53
别瞎扯,老吴平时只是推推油,不桑拿的,偶尔快餐一下
[15楼] guest 2012-08-14 14:12:55

@刘礼宾:有些批评在资本、体制、意识形态、艺术之间建立了看似“必然如此”的关系,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个“必然如此”只反映了他的惯有认知方式,这种分析的方式足以让艺术“以及和推动“艺术”的事物窒息。资本、体制、意识形态扼杀了艺术?还是这样的批评扼杀了艺术?

 

@刘礼宾:资本、体制、意识形态从来没有消失过,艺术也从来没有消失过。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