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超谈约书亚·纳塔森的“生于野火”:历经疫情以及成为父亲后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694   最后更新:2021/05/20 11:34:28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21-05-20 11:34:28

来源:Art Ba Ba  李素超



继2018年在余德耀美术馆的首次上海个展后,常驻洛杉矶的艺术家约书亚·纳塔森(Joshua Nathanson)近期于BROWNIE PROJECT举办了其在上海的第二次个展——“生于野火”。明艳的色彩、夸张的线条和扭曲的主体形象是纳塔森绘画里典型的视觉元素,它们往往带有童真的趣味,摒弃了古典绘画的透视技法而强调绘画的扁平性。对卡通和电子游戏的热爱间接影响了纳塔森的作品所呈现的视觉美学,屏幕的二维属性及其鲜亮的色彩正塑造着我们的视觉经验。

约书亚·纳塔森:“生于野火”展览现场


同20世纪下半叶伴随着消费主义兴盛产生的比油彩更明亮、更流行的丙烯颜料一样,如今网络时代下纳塔森的一系列基于电脑和iPad的创作正回应了当下的城市和社会景观。然而,不同于此前展出的一批受数码图像经验影响的绘画,展览“生于野火”呈现了艺术家在历经成为父亲后以及2020年的特殊语境下,他对绘画创作和生活的全新思考与实践。

约书亚·纳塔森,《焦虑猫》,2020,布面油画,175 x 155 cm

约书亚·纳塔森,《然后我们出生了》,2020,纸本彩铅与水彩,26.1 x 20.3 cm

约书亚·纳塔森,《海床》,2020,布面油画,175 x 155 cm


延续其绘画中一贯的美学路径,纳塔森在该展览上呈现的一批新作转向了对于自我内心情绪的挖掘和对于日常家庭生活的感受。艺术家把对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婴孩的强烈感情处理成画面里鲜明的色调和夸张的形象及姿态,与始于20世纪初的德国表现主义有着近似的视觉语言和情绪透视。展厅一楼的正中央,一幅描绘了屋内一名父亲举起襁褓中的婴儿的画作(《分配》,2020)斜倚在立柱上,艺术家用简单的几笔勾勒出自己初为人父时紧张而兴奋的情绪,深浅不一的黄褐**调与线条构成的空间感强调了个中的亲密与温存。去年疫情危机带来的心理转变无疑反映在了纳塔森的创作上,他以更内省的方式回归到对个体身份、现实生活和生命成长的细微观照之中。

约书亚·纳塔森,《分配》,2020,布面油画,175 x 155 cm

约书亚·纳塔森,《我爱我的狗》,2020,纸本彩铅、水彩与水粉,26.1 x 20.3 cm

约书亚·纳塔森,《编织》,2020,布面油画,175 x 155 cm

约书亚·纳塔森,《你不能吃披萨􏱄这里是医院》,2020,布面油画,175 x 155 cm


在《你不能吃披萨,这里是医院》、《关于驾驶的梦》、《迷失》等一系列绘画中,孩童的脚或手的图像成为画面主体,在大面积暗沉的色块上凸显出来,似是融合了现实与梦境、焦虑与狂喜的精神图景。《编织》、《板仔》、《焦虑猫》等以小动物为主体的油画以及几件小尺幅的纸本水彩画则充满了孩童般的稚嫩、天真和想象;艺术家在其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幽默感也延伸至一件在展厅内沿着环形轨道行驶的玩具火车装置上,成年人世界里的一切复杂纠葛的情感仿佛逐渐消融于艺术家缔造的这片嫣然色彩与卡通般的形象之间。如果说孩子的出生是现阶段的***,那么它引出的则是纳塔森作为创作者的原动力及潜意识,在对生命不确定性的恐惧与对童真的渴求间来回摇摆。


约书亚·纳塔森:“生于野火”展览现场

约书亚·纳塔森,《关于驾驶的梦》,2020,布面油画,175 x 155 cm

约书亚·纳塔森,《迷失》,2020,布面油画,175 x 155 cm

约书亚·纳塔森,《板仔》,2020,布面油画,48.3 x 43.2 cm

约书亚·纳塔森,《礼物》,2020,纸本彩铅、水彩与水粉,26.1 x 20.3 cm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