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伟的非主流情绪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398   最后更新:2020/11/28 21:57:32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20-11-28 21:57:32

来源:崇真艺客  毛茜



2020年10月16日当晚,王兴伟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屏幕上正在不断跳跃的数字,那是正在举行的北京保利拍卖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现当代艺术夜场」的网络直播现场,而不断攀升的数字正是指向他1995年创作的布面油画作品《八五后标准表情》。


「直播的数字总是不停,挺意外的,挺紧张的。」王兴伟操着浓郁的东北口音对崇真艺客回忆道。


《八五后标准表情》是王兴伟最为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他选择九十年代中国绘画领域在西方视野下获得瞩目的成功艺术家创作的典型人物图像进行挪用与重组。在王兴伟的理解中,这些「标准表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共通性,将其并置是对彼时中国艺术走向国际的表象和艺术家状态进行反讽和批判性的回应。因而也被视为早期中国观念绘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之一。


当拍卖数字定格在远超王兴伟心理预期的2750万元的一瞬间时,他内心似乎也显现出了短暂的无措感。「感觉就不太像是一件真实现场发生的事情。」最终,从800万元起拍的作品,不仅以3162.5万元拔得当晚夜场头筹,更刷新了王兴伟个人的拍卖纪录。


也正是创作这件作品的1995年,王兴伟开始运用 「挪用」的概念,对于图像的选择和处理逐渐变得清晰与直接。在他画面中的历史人物、海员、护士、士兵、童话故事的场景、企鹅、熊猫、下水井和一堆西瓜等,任何王兴伟认为符合叙事和形式要求的事物,都成为他绘画中的组合「元素」。


「我就是不做结论式的评论,只是有选择性的呈现。因为态度本身不是艺术,我首先要保证是艺术品。绘画中的重要元素还是要依靠具体操作、运用简洁的手段,体现出它的不同寻常。」


王兴伟认为自己绘画有意制造的「不同寻常」,源于自己的性格。他既不希望与自己同代人的表达一样,也要与观念绘画的艺术家群体保持不同。「就是要不一样。像语言一样,你不愿意说一个老生常谈的事情,不管这个老生常谈是好的,或是不好的。」


在上海chi k11最新展览「绝地通天」中,王兴伟展示了一系列以家庭关系为背景创作的作品。「王兴伟的画背后有很多梗,你必须了解这些梗之后,才能理解这张画的意思。」展览策展人鲁明军笑着解释说。「例如作品《负心汉》中,王兴伟画得是以自己为形象设计的许仙,其中他的手势是米开朗基罗的手势。艺术家认为作品的重点在于许仙脸部的塑造,非常准确的刻画了一个渣男/负心汉的形象。但其实王兴伟更想表达的是他愧对他的艺术,对艺术而言,他就是一个负心汉。」


鲁明军坦言,王兴伟的画里有一种极端的张力,而他是把这种张力平衡的最好的艺术家。「你可以感觉到他的画非常的土,植根于他生长的东北地方文化,但同时他的画又非常的高级。是能将绘画技法、视觉构成驾驭的最好的画家。他可以把两种完全没有关系的东西结合的非常巧妙,所以就形成了非常奇异的画面。」


这种「奇异」也是王兴伟想要创造的「非主流情绪」。「正常的表达或不正常的表达,我都不愿意站在一个通常的表达里面。大路化的表达,无论是表达赞美或是否定,我都不会这么做。」


以下是王兴伟与《崇真艺客》的对话。始终与中国当代艺术保持间隔的王兴伟,如何以敏锐的情感体验,通过制造/编排一系列晦涩/荒诞/滑稽的超现实绘画/场景,不断演绎着隐藏在图像背后的真实叙事。


观念

崇真艺客:之前有批评家定义你的绘画,是将西方当代风格的引用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统相结合。延续至今,这样的描述还准确吗?

王兴伟:从定义来说,每一个描述都有每一个描述对应的部分,而且描述总是片段的。任何一个描述都是某一个批评家看到的某一个部分。不同的批评家看到的不一样,同一个批评家看到不同的部分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但是作为我,不会围绕着某种定义去创作。

王兴伟作品《八五后标准表情》 1995年作 布面油画 150×200cm

崇真艺客:那么用「观念绘画」描述会更准确吗?

王兴伟:相对来说,「观念绘画」并不是一个事先存在的概念。实际上,「观念绘画」正是我们的行为造成的。就像印象派绘画描述印象派画家合适吗?而是印象派画家实际作品赋予了印象派的这个定义。如果说「观念绘画」是我主导的,那观念绘画必然适合我,因为我所有的行为,观念绘画都要跟着我修订。

王兴伟作品《再次为了那颗星》2019 致谢艺术家和麦勒画廊 chi K11美术馆「绝地通天」展览现场

崇真艺客:所以概念不应该是在前。

王兴伟:对我而言,我做什么,概念就变成什么,并不是概念是什么,我就变成什么,因为是我引领着这个概念。就像王兴伟这个名字适合王兴伟吗,并不是我适合这个名字,而是这个名字最后都依附于我的行为进行定义。

意义

崇真艺客:「挪用」一直是你绘画中很鲜明的特征之一,什么图像会成为你选择挪用的标准?

王兴伟:最早是美术史经典图像,到后来引用普通的历史图像,也有一些日常大众文化形象,这里面每个时期有相对不同侧重的部分,主要也和当时思考的关联性有关。比如对美术史图像的挪用,实际上是关联与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时期,西方当代艺术的进化论已经成为了一种标榜的政治正确;引用历史的部分,实际是攻击所谓的媒介进步论的线性史观。动机本身并不是引用本身,引用历史是反思现在的意识形态,宽泛来说,带有一定的政治性的目的。

王兴伟作品《负心汉》 2017 致谢艺术家和麦勒画廊

《负心汉》作品局部

崇真艺客:这是否就是你一直以来要找寻的「绘画的意义」?

王兴伟:绘画意义并不是先前存在的,而是通过你的行为,给绘画赋予一个意义。不存在一个通过追寻历史总结出来的过程,而是抛开这个定论,这个意义需要人去创造出来,而不是人追寻出来的。我综合的行为本身就是在创造这个属于我的绘画意义,这个意义是动态的,随着我绘画创作的产生而产生。

王兴伟作品《在圣彼得堡涅瓦河边 2》 2013-2015 致谢艺术家和麦勒画廊  chi K11美术馆「绝地通天」展览现场

崇真艺客:在你的绘画创作中,题材与绘画风格/表达也有一种相对应的关系。

王兴伟:题材和绘画语言一直是需要匹配的,这两个先后不一定是,题材在先,形式在后。也可能是先有了绘画语言的方式,再去匹配相应的题材。对什么类型的题材匹配什么类型的绘画方式一直都有很清晰的判断。毕竟我们知道很多风格,能上手的都有一定的区域。比如写实一点、表现一点、漫画一点...实际上在操作或能力上都能达到。对我而言最擅长的绘画语言,是比较深入的、有体量感的造型塑造,这是我掌握的比较透彻的。

王兴伟作品《新家》 2019 致谢艺术家和麦勒画廊 chi K11美术馆「绝地通天」展览现场

崇真艺客:作品可能最直接的感触是一种「趣味性」、「荒诞感」...作为创作主体的情感部分似乎总被潜藏于画面深处。我们应该如何捕捉你内心情感的真实性。

王兴伟:每个人都在隐藏这些东西。作品的具体叙事性比较强,不是为了一个画面好看。那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画家也会通过所谓的密码去表达,可能他自己也未必清楚。因为他不那么做,就不行。很多作品里面都是有情感的,那个情感很多也都不是直观显现的。

情感

崇真艺客:在作品《生命的邂逅》中,你的情感是怎样的?

王兴伟:这里面其实很复杂。可能对某些人来说,迎面来的那个人可以随便画一个,但对我来说,就是不可以画别人。并且她(王兴伟的爱人)的脸也不是完全年轻时候的样子。所以对我来说,某一个感情都是具体的。只有那个人才能负载那个信息。

背景处理因为是依托了鸡汤文学的部分。也只有依托这么通俗、大众庸俗的概念,对我来说,这件作品才成立。正是建立在一个普通的、媚俗的浪漫之上的东西,才有那个意思。

又比如作品《新家》中,她属狗,我属鸡,如果不是这个属相,我都不这么画,就是你相信这个命运,相信我和我老婆的形象画一起是不可改变的。

王兴伟作品《生命的邂逅》 2018 致谢艺术家和麦勒画廊

崇真艺客:所以作品需要提前做好设计。

王兴伟:设计是最主要的。我的画设计占的比重很大,最后拍照只是为了补充细节。有一些包括动作设计花的时间是最多的。在作品《佛光普照》中,里面的人物动作涉及到画面很核心的部分。佛、人,这些东西是画面结构中很重要的部分。不断的改来改去,才能抓住这么重要的东西,才创造了这么重要的连接方法。

王兴伟作品《佛光普照》 2020 致谢艺术家和麦勒画廊 chi K11美术馆「绝地通天」展览现场

设计需要慢慢调整,没有设计这么好的时候,就觉得画没有那么好,那么惊人,只要抓住这个的时候,才能觉得画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崇真艺客:说服力指的是?

王兴伟:就是这个绘画绝对是独特的,这个组合方式是独特的,涉及的引申含义也会变得像多米勒骨牌,彼此关系也变得准确。我老婆枕在她妈妈腿上,我老丈母娘靠着我,那我不能往后退,否则就倒了,我得挺着。因为女儿躺在妈妈腿上那是很雄辩的,老丈母娘靠着我,我也躲不了。这种结构里带入了很多别的东西,不止是一个构图。它其实涉及到了一个家庭。所以你找到一个结构的时候,同时解决了一个概念或是一个含义。

崇真艺客:用这种方式其实是可以解读你其它的作品。

王兴伟:对。不同的造型涉及到不同的问题。我不会纯粹是因为作品安排的好看去做,我要做得这么雄辩,如果只是为了好看,你也根本想不到有可能这么解决三个人的关系。你只有对某种关系体会深刻才会这么做。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