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探索空间之内的运动
发起人:橡皮擦  回复数:0   浏览数:1157   最后更新:2018/06/27 10:08:48 by 橡皮擦
[楼主] 橡皮擦 2018-06-27 10:08:48

来源:艺术界LEAP 金曼


李明的录像作品有力地探索了作品的屏幕空间与放映的实体空间,进而为观者的观看方式打开了新的维度。在2017年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的展览中,李明打破了作品呈现的传统形式,借由空间与观者在空间中的运动,重新思考作品与公众的关系。在LEAP春夏新刊中,Media Art Asia Pacific的创办负责人金曼深度研究了其作品中复杂的运动轨迹。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现场


录像艺术在空间和时间的形式表达上有着多种方式。两者的结构不仅是支撑作品的骨架,也为观者通过其他艺术形式的角度来进入和批判录像艺术作品提供了方式,无论是雕塑、雕塑装置、沉浸式装置,或是行为艺术的记录、电影叙事和艺术家电影等。就这些已经相对普及的艺术表达形式而言,它们各自发展出的既定惯例和历史为确立观看者的体验和面对作品时的敏感度提供了框架。然而当这些分类被彻底融合,观者的体验也将随之重建。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件作品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观者是否也是作品的一部分?我们是在一个沉浸式的环境中接受自己的错觉,还是从真实具体的环境中寻找该作品的构成?作品中的空间和时间又是如何表达的?


《烟士披里纯:第二章—安全出口》,2017年

三频高清数字录像,彩色,有声

14分17秒,4分30秒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现场


上述的这些问题对于思考李明近年来创作的发展也十分有用。从2008年毕业以来,录像已经成为了他创作的主要内容在上海外滩美术馆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的展览中,李明大胆而巧妙地将屏幕空间和实体空间相结合,呈现了他迄今为止最具野心的作品。空间中的运动是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也令这件新作超出了以往以一系列屏幕为基础的展示或是黑盒子装置的范畴。它将不同的作品融入到一件场地特定装置中,使得对实际空间本身、空间和观众和作品的关系的理解变得更为复杂。

《心渲染间》, 2017年

影像,彩色,有声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现场


这种障碍和美术馆固有的空间不无联系,建筑中的夹层走道往下能俯视下一层展厅的中央,往上则能仰望一排精妙的装饰艺术风格天窗。进入李明的作品所在的楼层,由若干墙面所构成的窄道突出了展厅空间的方形比例,墙上分散着作为3件独立作品的20个显示器。观看作品的路径被规划成了一条简明的环形走道,促使观者不断向前穿过,一屏接一屏地浏览而无滞留。没有预设的座椅,不同屏幕中重复的影像也在消解着观众对作品逐一细看的习惯,仿佛鼓励着人们走马观花地往前走。尽管这些作品具有相对复杂的本质,录像长达20分钟,在一般的观影语境中需要一定的专注度,但现场的呈现方式否决了这一切预设。有趣的是,这些播放录像的显示器都大小适中,排除了一般沉浸式数字投影的宏大场面。从建筑空间和观众在空间中的运动为切入点,能看出艺术家在作品的选择和摆放上的合理性。

《变焦》,2014年

双频高清录像,彩色,无声

23分7秒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现场


李明在此次新受邀创作的多屏录像作品《心渲染间》(2017)中也着重体现了空间中的运动。相对的墙面上安装了一组3050厘米的显示器,同一个作品标题之下实则囊括了两种全然不同的影像风格。在第一种风格中的影像中,耗工巨大的 3D 图像穿插于不同的片段之间,有的是探寻关于空间本质的存在主义问题的包含字幕的影像,有的则是黑色电影的花絮——拥有无数道门的阴暗过道、不远处建于1932年的上海大厦在令人不安的雷光电闪下展现出它的轮廓。作品中第二类风格的影片采用日下流行的无人机记录了艺术家本人在山间野外和地下隧道中的行走过程。两组录像看似迥异,却都展现了在既定的虚幻叙事内的空间中的运动,他借鉴了罗伯特·布列松的电影理论,在某些段落中,艺术家甚至直接引用了布列松的作品。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李明作品路径图

穿过一连串的录像组成的通道,呈现在眼前的是一面从地面直达天花板的玻璃墙,它将展览的叙事颇为戏剧性地分成了两个部分,并将观者引向《烟士披里纯:第二章——安全出口》(2017)。循环播放着该作品的大型显示器的背后是上海难得一见的景色。这是一个可以驻足的地方,你会试着将屏幕中的影像和背后的城市景观建立起某种联系,但很快那些搭建的假墙便会促使你将视线移回室内。这时你将看到一堵完全被镜子覆盖的墙面反射着显示器的背部和另一台显示器上播放的录像。走向镜墙时你的形象也将随即被映在镜子上,与半空中150厘米的显示器里播放的《变焦》(2014)结合在一起,共同成为作品的一部分。镜子将你的形象融入作品的的同时,也向我们暗示着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乃至作为观众的我们在空间中的运动都是作品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将这三件同样以显示器为载体的作品视作一个统一的雕塑装置来解读,它们之间强烈的对立关系也就得到了缓和。

《航道》(截屏),2018年

3频高清录像
12分20秒

将三件作品互相融合为一个统一的装置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它涉及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从建筑空间的使用、显示屏幕的选择和陈列,到录像原有的内容和观者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它们都会引发关于艺术家意图的开放性问题。在这些晦涩不清的方面之外,我们可以从这一整体装置的尝试中看到一个重大的飞跃,即李明对于空间之内的运动全新而复杂的探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