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 与陶瓷纠缠的半生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1588   最后更新:2017/12/18 20:18:15 by 开平方根
[楼主] 开平方根 2017-12-18 20:18:15

来源:YT新媒体 朱凡



YT CREATIVE MEDIA - 【雕塑的故事】第五集-刘建华:与陶瓷纠缠的半生


1978年,舅舅带回的一本书,开启了一个少年对于雕塑的梦想,那本书的名字叫做《罗丹艺术论》。

刘建华的舅舅1978年在江西景德镇的雕塑瓷长工作室,此时刘建华在1977年已跟随他学艺


他12岁进入景德镇陶瓷工厂学习,15岁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进入景德镇美术研究所,跟随着舅舅学习陶瓷。八年在工厂的时间,他和陶瓷这种材料天天在一起,磨合势必是疼痛的,也滋养着熟稔。

1986年刘建华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教师做头像


在经历三年考上大学之后,他一度把自己做陶瓷的全套工具送给工友。当时的他,抱着一种几乎决绝的态度,和陶瓷告别。“就觉得自己可能不会再回来这样的一种方式做艺术了。”

1991年,刘建华在其作品前


面对创作,他最终选择重新拾起陶瓷这种媒介,带着多年技艺和对于材料的充分了解,陶瓷再次进入,早已不再是那般传统的模样。陶瓷作为有着深厚历史资源的材料,同时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形态,又与他有着切身的密切。


火是一种锻炼,瓷在浴火而生的不确定性吸引着他前行。他开始深入陶瓷的内部,不再单纯把它视为材料本身,更是发掘陶瓷的特征,注入自身思考,建构关于瓷的叙述逻辑。

刘建华《彩塑系列-迷恋 的记忆》综合材料 1997-2001 可变尺寸


从以写实的方式写着旗袍的女子,到发掘陶瓷材料本身的特质与思考相对接,他从未停止思考。

刘建华《日常·易碎》 可变尺寸 瓷 2002-2010


在《日常·易碎》中,他保留了陶瓷在烧制过程中的缝隙,以瓷写日常之物,陶瓷不再是被打磨的光滑,而如同日常物品上的痕迹一般,有着丰富的时间印记。

刘建华《无题2012》可变尺寸 瓷 2012


“陶瓷看起来坚硬,实际上脆弱而易碎。生活中也是这样,任何美好的事物都不可能长久,都会破碎。”他对熟悉的事物重新界定,给予观者重新思考的机会。

刘建华《方》可变尺寸 瓷 钢板 2014


数以千计的黑色陶瓷构件,每一个独立而又连续,成为不断跳跃闪烁的火苗。相对独立的空间氛围,被压低的空间高度,新作《黑色火焰》支撑成为一个独立燃烧的场域,如同地面上飘着的火,连绵不绝,而黑色的陶瓷却又赋予其扎实的视觉存在,在他看来,这件作品是单纯而直接的。

艺术家刘建华在展览“破界 / BAZAAR150周年时尚艺术大展”布展现场,摄影及版权:YT


很多人问过他,与陶瓷纠缠半生,为何还会坚持使用这种材料。在他看来这个问题并不重要,也不存在问题。他本来就对陶瓷有兴趣,而陶瓷和他的关系就如同画家与油画颜料,摄影师与摄影的关系。陶瓷这种材料,一定会伴随着他持续创作。而他更希望寻找的,是陶瓷在当下的可能性。

《黑色火焰》在空间之中完成一场几乎永恒的燃烧


在他看来,艺术作品是根据艺术家的个人线索去推进深化的,有时一些作品也会跟以往创作产生差异。就好比一个人每天都很有规律地生活,也突然会在某一天宣泄。破界,是一个需要经常去面对的问题。艺术家要面对自己不断地去打破,梳理个人的创作线索,同时寻找下一步的可能性,寻找突破口。

独立而有连续,黑色的陶瓷以数千计的体量完成对火焰的描述


他就是艺术家刘建华。


他与陶瓷纠缠了前半生,始于陶瓷,却从未止于陶瓷。

艺术家刘建华 摄影及版权:YT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