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述的故事——作为策展人的行为艺术家
发起人:之乎者也  回复数:1   浏览数:1721   最后更新:2015/07/27 22:51:08 by guest
[楼主] babyqueen 2015-07-27 22:51:08

来源:瑞象馆

文/ 张涵露


文德斯2008年的影片《帕勒莫枪击案》(Palermo Shooting)的中文译名是一个巧妙的错误。这部电影事实上没有讲述任何谋杀,而是在讨论摄影。摄影与射杀在英文中共用一个动词(shooting),这也颇具隐喻地暗示了前者的攻击性。拍摄和扫射之间那吊诡的亲密关系又在最近的无人机热潮中体现,这两个动作是它的两大主要功用,也是争议所在。


无人机这个议题最先出现在人们视野也是08年,一架属于美国空军的无人机袭击了巴基斯坦西北部的瓦齐里斯坦(Waziristan),在死者中,有三名妇女和两个儿童都是平民。那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无人机误杀无辜。


这边厢,无人机在娱乐圈的运用与在战争中一样炉火纯青。在最新一季的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当大小明星们离开他们第一个目的地时,天空中忽然出现了不明飞行物,选手们惊呼:“看!那是什么?”下一个镜头就是从高空视角俯瞰这些父子父女们,他们正向我们挥手道别。与瓦齐里斯坦的人民相比,同样面对着无人机,天差地别的反应体现了天差地别的命运。


在YouTube上,几乎所有无人机拍摄城市或自然风景的录像都配以宏大澎湃的背景乐,似乎只有这样的氛围才配得上其“一统江湖”的视野。法国艺术家希匹昂·加亚(Cyprien Gaillard)今年五月问世的新3D录像作品《夜间生活》中也运用到了无人机拍摄,但却是另一种风情,延续了艺术家对“熵”的长期探索。艺术家在影片最后将镜头交给一架无人机,在一场烟花表演中升空。与我们通常见到的无人机画面不同,这一位长着翅膀的摄像师在绚烂烟花的中心显得非常笨拙,不知所措,镜头不稳定地摇摆,寻找方向,似乎闯入了不该闯入之地。背景音乐反复着一句低保真的歌词:“我生来就是一个失败者(I was born a loser)”。当画面转到地面时,我们惊恐地发现,那里诡异地空无一人。

CYPRIEN GAILLARD, NIGHTLIFE,2015 (FILM STILL), 3D MOTION PICTURE, DCIDCP, 14’28MIN,IMAGE COURTESY SPRUTH MAGER BERLIN


这个礼拜刚发生的事[1]:一架无人机由于操作不当撞上了台北101大楼,拉响了安全警报。如果不提存在许久的隐私问题,外墙损坏楼中的人受伤怎么办?建筑结构受损怎么办?诸多问题等待法律法规的仲裁。一架撞上摩天大楼的飞机成为了“恐怖分子”,这太像一个含沙射影的黑色玩笑。还有更阴差阳错的:


“……一个有关叛乱者如何躲开无人机而不被监测到的真事。无人机所能看到的是运动动作和人体热量。所以这些人就会披一张反光材质的塑料布,并且往自己身上浇水来降低体温。当然,矛盾的是,整片区域都充斥着明亮的单色塑料布,人眼清晰可见,但操控无人机的计算机却看不见。而且人们会在这些塑料布下面看书,直到无人机飞走。他们是特地带着书来的。对他们来说这是个绝好的可以学习并且放松的机会:无人机的阴影变成了某种大学。”[2]


去年的一则新闻[3]里说第一部由无人机拍摄的成人电影已诞生,只是片中我们似乎看不太清人的身体,环境的画面占了大部分,只看得见风景中如蚂蚁般的人影若隐若现,色情片变成了文艺片。我们为什么需要用无人机拍摄AV?拍摄人体我们仅仅需要另一个人体就够了,那是人的距离。问题应该是:我们为什么不需要无人机拍摄AV?在扫射/拍摄时,无人机体现了其名字的深意:不仅无人驾驶,而且无人“生还”。


注释&出处:

[1]《大陆游客无人机撞上101大楼 台北市长称要管制》

http://tech.163.com/15/0723/10/AV716VRC000915BD.html

[2]《观察者的技术:黑特·史德耶尔对话劳拉·珀特阿斯》

http://artforum.com.cn/inprint/201505/7809

[3]《全球首部无人机拍摄的AV:色情还是艺术?》

http://digi.163.com/14/1106/17/AACRHC4T00162OUT.html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