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艺术家受宠: 是喜还是忧
发起人:橡皮擦  回复数:1   浏览数:1258   最后更新:2014/04/07 16:20:31 by guest
[楼主] 小白小白 2014-04-07 12:03:14

来源:泰康空间微信


《从泰康空间谈起》书摘:


【编外话】


在泰康空间十周年系列的套装书当中,似乎《从泰康空间谈起》这本是最具“软文”嫌疑,不被注意的。我们也有从某些拿到书的朋友处获得反馈,他们有的甚至很直接地说,这不就是你们机构趁着自己过生日找大牌“关系户”说说自己好话,打广告的书么?我们承认难免会有这种倾向,但当我们问到书的具体内容对方是否读过的时候,他们则多会笑着摇摇头说,翻翻目录大概就知道是咋回事了……想“漂白”这种印象挺难的,因为的确是,你去问人家对自己的感受,再怎么着也不会劈头盖脸骂你一顿吧(何况我们的确有自己独特的成绩,哈哈)!我们很感谢这些认可或褒奖,但也很需要那些中肯的建议和批评,哪怕是婉转、隐晦的。事实上,在访谈的过程中,泰康就是一个出发点,然后遵循聊天的法则,话语自会有其流向,常常奔向更加广阔的未知之地。下面我们先以艺术的“当代性”为话头,摘选了书中几位受访嘉宾的谈话片段,在从泰康空间谈起的过程中逐一显现……


--------------------------------------------


《从泰康空间谈起》书摘(一)

  艺术与当代


“如何有效地去理解它(当代),去激活它,那它必须体现为一种‘交集’——一种情感的交集,材料的交集,历史的交集。它不是一种时间、时段的概念,它更多是一种观念的融合,历史的、未来的、当下的,都‘在其中’,或者像评论家鲍里斯•格罗伊斯(Boris Groys)说的‘在一起’……”


——董冰峰(策展人、学者)

--------------------------------------------


“和西方相比我们还多了一重问题:我们这种被限制在国家文化中的当代性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因为我们是带着矛盾、犹豫和斗争进入‘当代’的,这样的问题在美国、欧洲就不会出现。他们的‘当代’是统一性,而我们是分裂性。我们的这个价值认识可能不是从世界之巅去认识,而是从世界的半山腰或山下去认识这个世界。你看到的风景不是一览众山小,可能是满眼郁郁葱葱、重峦叠嶂的风景,因为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


——冷林

       (佩斯北京画廊总裁、策展人)


--------------------------------------------


“中国有西方的‘当代’也有中国本土的‘当代’,本土文化的问题需要一个好的视角。你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如何去评判这个东西的价值?是进步的价值还是保守的价值?是自由的价值还是非自由的价值?可能有很多不是自由的、有创造力的东西,当然那些也是艺术,但并不能代表我们所推崇的这个‘当代’价值。当代艺术中有很多东西还是要基于对自由和创造力这些基本方面的强调,我觉得这非常重要。”


——刘韡(艺术家)


--------------------------------------------


“我们关于时间的观念非常落后,很多的问题滋生‘腐败’就是在这个时间观念里,因为我们所有的时间都是拿过去来判断眼前、今天是否有意义。我们使用了一个已有的价值系统来估评它,也就是说现在的时间是被过去所回收的。我们所有的事情说是为了未来,但是这个时间还未到来的时候,你已经让它变得如此有目的,那么明确地加以‘收购’,这个更‘腐败’……我们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的主体,所有这些工作远没有想像的那么乐观,我们看到身居高位的人,根本不跟你谈什么当代,如此年轻的人又如此‘反动’,这个国家实际上是由这样一个巨大的现实组成的。不能因为有一个798,或者天价的拍卖市场,中国当代艺术就成功了……”


——汪建伟(艺术家)


--------------------------------------------


“现在多数艺术家都很常规,包括年轻一代,就是做得很‘当代’,是一种非常标准化的当代话语里的当代,当代做得特别像‘当代’,特别到位。可是这个‘当代’就有引号了。因为艺术肯定不是在研究语境像不像的问题,我觉得当代不是关于这些事的。‘当代’是关于一个时代的差异性是什么,你跟时代的差异性在哪里,而不是你能够证明你在这个时代里面如鱼得水得特别自如,在这个环境里面有多舒服,多‘正确’……我们所谓的‘当代艺术’是从西方文化语境和艺术史里面生长出来的,和本土的现实本来就有一定距离,你要达不到一定状态,就会被异国文化吃掉,失去自我。被‘吃掉’的不止是失败的艺术家,也有‘成功’的艺术家。你要有胆量做这个事情,就要面对很多可能性,包括失败或者是被冷落。”


——秦思源

(Colin Chinnery,策展人、艺术家)


--------------------------------------------


“我记得很清楚,2009 年中国建国60 周年国庆时,中国美术馆做过一个叫‘向祖国汇报’的展览,其中有一幅王沂东的作品旁放了一张张晓刚的,我觉得太好玩了。某个角度上看着像是一回事,特别是现在,他们的市场价值也差不多,那两张画的题材也都是肖像。从特定角度去看,你会觉得这些东西好像只有一个风格上的区别,但是我们知道当然不是这样。”


——田霏宇

         (Philip Tinari,UCCA馆长)


­--------------------------------------------


“我觉得这是一个线索,但这个线索不等于‘考古学’,也不是‘未来学’,它更像是考古学加未来学。艺术在这个时代的作用,如果抛去时间的话,不管什么‘代’,我觉得都‘当代’。也可能现在不是当代,此时此刻也不一定是当代,因为要连成一个线索。如果我们需要一个线索,哪些是符合的,就要看是谁说的‘当代’。每个人说当代都不一样……我觉得当代艺术的事,如果你把它作为一个问题,然后又想被西方人认可,是挺可笑的。”


——赵赵(艺术家)


--------------------------------------------


“……我们经常讨论到‘当代’,如果从时间、历史来看,或者谈现代都可以,我们怎么评价这个点?当然我们不需要一个统一标准,但是我们一定要有哪怕个人化的对所谓断代、历史切分的非常自足的一个论述。……当代性永远是和一种线性时间观念在一起的,我觉得这种当代性话语已经不可能再产生推动力了。我觉得应该打破线性时间观念,我提出一种‘后设的当代性’(Meta-Contemporaneity)……这是一种‘追溯’,追到当代的源头上去,找到一种可能的新的动力。我们往前去追溯,实际上通过解放过去而解放现在。”


——鲍栋(策展人、批评家)

[沙发:1楼] guest 2014-04-07 16:18:10
东兵分是学者。。这个人的文化水平真是有真是有待研究哦,都是哪些文艺青年培训班毕业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