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旦——意派理论的文化趣味
发起人:lokavid  回复数:3   浏览数:2017   最后更新:2009/06/03 17:55:56 by guest
[楼主] ouistudio 2009-06-02 10:33:24
于经济危机的访谈(赵力、冷林、伍劲)      
                                     文:付晓东
 
赵力/艺术品市场不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它本来就是金融危机的一个部分。
 
博览会模式:“博览会时代”是指博览会适应当代艺术的变化,成为综合体。在展览效果上向双年展发展,有主题展、画廊策划的展览,还会形成场外展。另一方面,交易的规模越来越大,交易的方式越来越多,拍卖会也要迎合博览会的时段。可交易的艺术资源也在扩大,年轻的、各民族的资源,越来越多地区的艺术参加进来。博览会系统的变化,交易模式的变化,导致了自身媒体化的结果,是一种媒体结合体。
世界范围内的艺术资源,谁的信息量大,谁的结合度高,权利就越大,而且它的公众性使之影响力非常。它不能完全主导市场走向,而是一个合谋的推动。博览会一定要借助学术,因此也拉近了学术和商业的距离。目前的艺术价值更体现在公共性的共同价值上,尤其是现在经济危机,大家更多考虑的是学术性,艺术发展的速度要远远超过以往的经验。
 
危机的影响:艺术市场的价格纽约下跌了30%,亚洲市场拍卖总额就有50%的减少,成交率只有50%。这就是全球一体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同步的。去年 10月份出来的经济危机,当月拍卖市场就显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去年1112月的拍卖市场也在总量和成交量下降,今年的形势也不会好,至少上半年不会乐观,期待稳定。中国市场稳定的力量还存在,占拍卖总量70%的国画、古董,在2006年跌过了,再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此中国艺术市场大盘还是比较稳定的,只是当代艺术方面的调整幅度会很大,但表现出来的情况没有那么剧烈,最多拍卖不做了,画廊不做了。市场趋淡、理性、冷清了。
 
复苏预测:
艺术品市场不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它本来就是金融危机的一个部分。艺术品市场什么时候复苏呢?金融危机过去的时候。艺术品市场在这波行情中进来了许多投资性的资金,属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它还在转型期,没有完全变成投资性的市场。现在经济危机下,只能看收藏性的资金是否起作用。从全球市场上看,好的艺术品还是受到了很大的追捧,好的、稀缺的作品收藏家还是要的。很多收藏家在艺术市场虚拟和泡沫的过程中,实际上受损失不算特别大的。由于投资性的钱进入了,使收藏性的钱边缘化了。危机时投资性的钱撤走,是否意味着收藏家又由边缘变成主流?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亚洲市场,即新兴市场总量在增加。国际上通行的新的投资地区,指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后来越南、印尼、南非或者拉美中的智利、秘鲁和墨西哥也逐渐进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艺术市场的发展。2003这波市场行情出现,欧美地区旺盛的购买力使欧美的艺术资源越来越枯竭,需要新的资源加入,由此这些国家的艺术资源进入到了主流的艺术市场里面。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区域性市场受影响要慢,但恢复时间也长。亚洲是区域市场,受的打击会更大。但亚洲最近的发展不一样,下跌的部分是受到国际联动比较强的国家的作品,和前期过分增长的一些国家的作品,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从几十万到上千万。现在买家要回到艺术本身的价值,这是市场的调整,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也会有调整来确认价值。
亚洲在下跌的行情中也形成了新的增长,中国和印度属于亚洲第三个阶段起步的国家和地区。第一个阶段是日本,1980年代经济发展,到1990年代戛然而止;第二阶段是1990年代,四小龙当家,中国台湾地区、韩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第三个阶段从2003年开始,中国、印度等;第四阶段是越南和印尼这些小国。这说明亚洲艺术品市场的总量在发展,即规模性的增长。
在危机产生以后,有四类人会买东西,一、追求性价比,东西好,便宜,抄底;二、以个人喜好为评判价值,比如有人买写实绘画;三、艺术消费人群,他们既买印刷品,也买真品,可能家里缺张画,就来买一下;四、买年轻艺术家或者新兴市场艺术家的作品,比如现在有人讲要买“印尼的方力钧”。四个力量汇集起来成了整个亚洲,另外这些市场高价位的产品跌价以后,让出了市场空间,一些性价比比较高的产品,反而进入市场。
现在是探讨亚洲艺术市场整体框架的时候了。中国有没有引领亚洲艺术的可能性。亚洲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很多个亚洲,有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东地区等等,交流是有障碍的。中国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本身还有自己的传统,还有多元化的一种可能性。像韩国、日本这些国家如果完全在全球当代艺术的大家庭里,那还不如去买全球大家庭里面最好的作品。西方人也会问当代艺术为什么前面加个定语,就变成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西方自己也在反思体制,是什么导致了当代艺术,是双年展体制、西方文化的批评体制、文化的赞助体制、收藏体制、西方的美术馆、博物馆?我们认为这些最成熟的,最完善的体制,他们也在反思。欧洲、美国的银行、金融体制是最完善的,现在轰然倒下。西方体制是大家共谋的结果,他们一起讨论博弈,得出一个综合的结论,这是合理的,但如果来一个大食客来买单,即商业,就会对体制产生侵蚀,导致各个部门越来越依赖于对方,没有独立的个体,这种依赖也导致了你很容易被传染上体制的疾病和问题。
 
冷林访谈:
 
危机的影响:经济总是有高潮和低谷,可能猛烈了些,恢复也需要时间,不可能象前两年疯狂的发展,历史角度来说是正常的。这场危机更多是心理上的景象,杀富型的,损失的都是金融方面的有钱人,大部分老百姓感受不是那么深。危机对艺术品市场有深刻的影响,让艺术家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什么是艺术,不需要赶,让画廊、博物馆、前一段时间被艺术市场搞得晕的人,有更多的时间来想经济以外别的更重要的价值。
 
拍卖行的涨和落都是因为偶然的机会,今天拍出100万,并不是所有作品都是100万,2个人以上都对作品感兴趣,竞争出来的价格。碰巧在这次拍卖中没人有兴趣,不代表不值钱,没有价值。拍卖是2级市场的游戏,艺术家的市场的价值稳定性在1级市场。在中国我们的市场不太成熟,有的1级市场都没有,就很动荡。作品没有展览,一出画室就变成商品,体制运做不成熟的表现,不能完全根据拍卖行的价格起落判断做反映。有一个东西和危机没有关系,好艺术家永远没有问题,要能够有眼光去发现好艺术家。
 
复苏预测:
大势的经济复苏会证明一切,会得到更多资本的鼓励。大的势头好的话,好的画廊自然会有一些示范的作用,画廊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特色的画廊值得尊重。这场危机也许会持续35年,不好说。全球化都是在一起的,纽约不好,这里也很难说好,不再受地域的保护和限制,中国当代艺术品一开始就是全球化的需要,更受其影响。大家都调整,纽约很多画廊倒闭,速度降下来,不是所有艺术家没经过一个过程就很容易在市场上买卖,情况会越来越少,不足够好的艺术家会被淘汰,不足够好的作品也会被筛选下去。这个过程越小型,越经济化,最好的东西,最好艺术家能留下来。不会那么盲目,原来拿艺术来投机的人也会在这个不好的时候退场。经过这一次,能不能对价格恢复一个理性的认识,有没有从这次经济危机得到教训?历史会不会重复?也可能爆炸、繁荣、下跌。历史意味这什么,市场史意味这什么?
每一次变动,不管是内部、外部、战争,艺术革新革命,都会产生重新洗牌。艺术革命很难定义的一个词,肯定会引发对艺术创作发展和运做方面重新的思考,激发人创造力的迸发,怎么在困难的条件下去克服,重新引起人对艺术的兴趣,新的创造艺术的能力。资本让艺术家激动,现在激动的能力来自于另外的方面。到底是什么,让人期待,都是重新行动的时机,不得不重新行动。
这个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方式和忍耐力,和国家政策有很多关系在里面。各家都不一样,艺术市场不会消失。伴随艺术2000年蓬勃发展,市场已经成为艺术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一个部分,优胜劣汰,有新的更有生命力的画廊会出来,不适应的会倒闭。
 
本土收藏家一定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现在太缺少本土收藏家,10个,还是多少?不是任意的行为,任性,斗气,哪个西方人说了算,喜欢还是不喜欢。市场有一些市场规律,中国的收藏家会对中国艺术意义非同寻常。
 
艺术领域对策:
佩斯北京刚刚开始,北京公社正常,没有特别大的起浮,每年做个政治纯形式小组的展览不一定都很商业有关系。现在为止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会有更多的艺术家介入进来,市场好的时候我们的速度没上来,本来项目做的就不多,45个,这个速度不会加快,成本不会放大,保持质量也很难。怎么样去做一些展览,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让更多的人有兴趣,怎么在艺术当中和当代生活更有意义。不仅仅让人们注意到钱,还有艺术本身。在平衡当中赢得国际的注意,怎么样去控制成本,保持质量,控制风险,尤其是佩斯项目大,有更多的平衡的问题需要考虑。一如既往注意艺术多元的发展,媒体方面充分的了解,vidio、绘画,摄影,北京公社于来越重视20多岁的年轻艺术家的发展。在90年代没有艺术市场,艺术还是顽强的发展,再差也比10年前好。
佩斯和北京公社和张晓刚和岳敏君的合作的前景还是很光明,张晓刚这个月在昆斯兰美术馆亚泰三年展,举办大型个展,今年年底在佩斯北京有一个个展。最近也有些美术馆也采取步骤,收藏张晓刚的作品,都是激动人心的事情,岳敏军今年在阿斯马丁、今日美术观和湖南美术馆分别个展,还是很活跃的。我们就做画廊的那些工作,做一个很好的展览,分阶段的解释和推广,规划艺术家生涯,怎么发展,和什么样的画廊和机构合作,去认识深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想,怎么样在更学术的领域里找到他独特的贡献。怎么在世界建一个网,迅速被全世界认识。
 
 
伍劲/经纪人:狂热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好大喜功变得不合适宜。
 
危机的影响:艺术是最简单的表达思想的工具,做高成本的展览也许是泡沫经济的一个尾声,艺术家是孤注一掷。不过当代艺术界绝对有能力用积累了的财富和能量来炫耀,我预言过当艺术家成为富翁的时候,离整个经济的回调就不远了,这是一个最末梢的行业,艺术家是最后拿到钱的。2006年下半年,我就感觉艺术市场不太正常,所以2007年泡沫高潮,我没怎么参与,因此泡沫破灭对我的打击也不是特别大。我没想到比想象的要晚了一年,而且以金融危机这种形式爆发出来。
这将会是一次巨大的调整,70%的中国艺术家作品价格要调整到目前价格的一半以下,甚至更低,整个艺术界流动的资金在减少。危机持续一年对艺术家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如果持续两年以上,很多艺术家会被社会遗忘,就会有新节目出台。也许要花五年才可以理出头绪,就像日本经济危机一样,持续到现在,做出这样深度的调整是很可怕的。现在已经有人说了十年打回原形,回到2004年是非常可能的。在未来三年之内,一定会有一半以上的人在艺术领域失去饭碗。艺术是非常边缘的消费,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极其容易被砍掉。过去真的太好了,真的是一场梦,大家都要做好漫长的准备。
艺术空间的生存也很难,50%会淘汰,过几年你就能知道,谁生存下来谁的方向就是对的。我的选择非常个人化,我比较看重7080年代的年轻艺术家。金融危机对任何人都有影响,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浪头打翻了,五年之内,会出来一个新的小格局。百万以上的大牌会有一半会消失,五年之后会有另外一些人来填补他们的空缺,具体是谁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断更替的过程,每年都有20%30%的调整,何况每五年。
复苏预测:前一波市场行情是对中国当代艺术30年的一个价值的重估,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这是十年一遇,所以等下一浪起来起码要十年,十年牵涉到一代人。这代表着上一波市场的句号,会有少数几个艺术家成为神话,这取决于中国未来的经济。恐慌是一件好事,让人们有重新出发的机会。如果你每次决策都很谨慎,那你五年、十年之后还在那,现在意味着更努力地工作,更少的收入。你存活下来,这就已经是成功。
低端的一些东西还会有生命力,如果足够便宜;高端的一些东西,也会有生命力,前提是降价。没有机会抄底了,这是个漫长的底,没有那么快复苏。现在是新艺术家成长的时期,今年是一个新的开始,对过去的功绩要撇开不谈。
 
艺术领域对策:把事情做实,只有把资金给予最有艺术生产力的人,这个艺术圈才可以重新振作,艺术界的产业链才可以复苏。现在是培养基层的一个好时机,我们要把更多的资金吸引到艺术界。在大牌都无法交易的情况下,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实业越是显出它的价值。2007年我就远离市场了,做的工作是促成资本进来,把银行的资本引入到了当代艺术领域,但我也没能量来完全把控这个资本。要推动了周边的气候,往有利的方向发展。投资给正确的人、正确的想法是很重要的。我投资了很多艺术家,在参与这个资源分配的过程中,我有我的倾斜,这样给他们带来成功,也给我创造了好的环境。
我喜欢这个调整时期,因为在一个泡沫的环境中,你只能成为一个看客,现在到了困难的时候,别人才会需要你,工作才能看到效率。狂热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好大喜功变得不合适宜。
拍卖这个游戏不是几个小人物就可以制造的,这根本是60年一遇的大泡沫,这个泡沫在消费过程中必然土崩瓦解。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抓住注意力,把行业的基础落实,根本不用去管那烟雾弹。中国艺术可不可以有高价?没有问题,你一定会看到有亿万高价,这一点都不奇怪。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实力来做成一件事情。但我肯定不会去拍大牌的马屁,明年继续给新锐艺术家做展览,这是一个选秀,我也很欣慰的看到他们中某些人的成功给我带来收益。我也在寻找角度,选择我感兴趣的东西。
我个人觉得未来十年都是中国的机会。日韩的机会是不可能大于中国,东南亚的机会更加渺茫。一旦真正的经济危机来到,中国艺术是摇摇欲坠,东南亚的艺术是灰飞烟灭,日本本来就是一盘散沙,韩国几乎都破产了。我以前把亚洲70%的注意力放在中国,现在我想把80%的注意力放在中国,还有两成放在亚洲其他地区。现在50%的收藏家集中在中国,中国的收藏家的已经不容忽视,市场上50%的高端作品都是中国大陆收藏家在买。中国财富积累还没完成,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机遇。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