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超:新媒体艺术像“外来物种”,我们要适应它的入侵
发起人:蜜蜂窝  回复数:0   浏览数:1343   最后更新:2020/04/06 20:41:08 by 蜜蜂窝
[楼主] 陆小果 2020-04-06 20:41:08

来源:石米空间


石米逗留计划从2016年底开始,已经运行了三年有余。2020新一期的艺术家逗留原本计划在2月14开启。而新冠病毒疫情的愈演愈烈,让石米跟整个城市一样,不得不停摆。在停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对参加石米逗留的艺术家进行了回顾式的访谈,既期望思索过往工作,也希望寻找启发未来工作的方向。


2019年12月的石米逗留邀请了石青、金锋、黄芳翎、田丹妮四位来自不同的领域的当代艺术家、戏剧编导,建筑师。四位艺术工作者都工作生活在上海,亦互相相识,甚至在当代艺术领域合作过项目。这种组合来到东莞,不同工作属性之间的交流碰撞,会跟东莞的现实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是我们充满期待的地方。


在逗留期间,我们有时会集体行动到处参访,但很多时候四位又各有自己的关注线索和侧重点。逗留最后的几天,共同实现了《我们的城市剧场排演》,以在剧院排演的形式,呈现四位对东莞的感受、研究和思考。


在这次石米逗留和排演实践结束的四个多月后,我们重新访谈了参与的四位艺术家,总结和回顾他们在逗留期间的所思所得,希望能将他们的工作用访谈的形式,在公众号上再一次与我们重逢。这一期首先出场的是艺术家金锋老师。

金锋在石米空间


Echo能不能谈一下当时决定来东莞参加石米逗留的原因是什么?

金锋:一直很喜欢石米松弛的,着眼本地的状态,很荣幸能参与一次。


Echo我看到你过往的创作一直致力于合作的可能性,有很多实践和经验,比如TOF小组,再到后来的《金锋+》模式,你怎么看石米现在的这种小组逗留呢,也就是邀请三到四位艺术家一起来,期望他们能互相激发和合作。有什么建议吗?


金锋:其实对于合作而言,与其说是更开放的结果不如说是面对麻烦。没有一次合作是一样的,但这也意味着面向未知的部分,所以在这样的严重的缺失面前,还能有什么建议?必须面对就是了。这次石米的经验告诉我:越是这种合作的不可能,越是需要可供实践的开放素材。而不是蒙住双眼退回方便的个体体验。但即使这样,面对东莞的种种活的表征,空间所做的最大限度儿的导引以及空间对艺术家的尊重和信任变得很重要。

锋在粤剧研究发展中心尝试粤剧传统扮相


Echo这次在东莞的艺术考察,你同时关注几条线索,粤剧的私伙局、本土的植物、古城的建筑,感觉每天不是在考察,就是在去考察的路上,非常忙碌。这些线索是相互独立还是有内在联系的呢,这些和你以往的创作线索有关联吗?


金锋: 东莞作为典型的南方有着很多具体而丰富的细节,但是短短的两周时间只能挑选了。而且以上的几条线索都不是什么冷门的线索,甚至可以说是标准的文化宫线路了,但这恰好是表征。我这几年都非常关心作为本地的那些表征,这些庸俗化的表征其实大多都是后工业文化战略中特别需要“复兴的”,所谓复兴就是快完蛋了,或是已经完蛋了。这是都市遗存的堆肥之处,不遮不掩和遮遮掩掩相映成趣,刚好适合我作为编目的视角。换句话说,不是采风实践里的异域风情,而是真正的犄角旮旯都在阳光边上,就像堑头街巷里被废弃的独屋的正面那样。

金锋在可园采访粤剧私伙局组织者


Echo你平时在上海生活工作,来到东莞这样的非艺术中心的城市,你的工作方式会发生变化吗?你会如何描述在东莞的状态和工作方式。


金锋:在上海大多时间是在工作室,而在东莞就是行走,这太好了。至少走过的地方都印刻在我的记忆和磁盘里了。这种偶然的,武断的行走和你们在那里的感觉不一样,它沉浸不了我,却打湿我的双脚,喜欢这种无知然后被无聊边际感染的内容,因为它总是可供编辑的部分。


锋与田丹妮、石青、黄芳翎在我们的城市剧场排演》

Echo这次逗留,我们共同完成了《我们的城市剧场排演》,从构思到实现,只花了几天的时间,对在这么短时间内进行创作,你是什么样的体验?

金锋:排演是最好的,一边是正在体验的,一边是正在表现的。



锋拍摄的《堑头植物》截屏


Echo你拍摄过一段影像,专门对东莞民居房前屋后的植物做了一些研究和调查,我好奇的是,你为什么对这些植物感兴趣?

金锋:植物在南方是被作为象征的,也就是说植物的进化策略早就被潜入我们了,看似被动的非人之物,在被计划处,遗漏处,或是随意为之处覆盖而成为附近”,这种绵延和人的印迹共生。凭这份生机,它所关联的网络从地质到文明的历时和共时,悄悄的演化。没有它的部分几乎不成为本地。


锋与田丹妮东莞香蕉研究所


Echo对石米逗留有什么建议,还想再来吗?

金锋:石米作为机构好难,但像南方的植物一般生机总在别处,那么多亮相!!下次再叫上我!哈哈哈!


艺术家介绍

金锋1967年生于上海

1991年毕业于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工艺美术专业(现东华大学),

2012年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视觉艺术MFA硕士。

作品涉及多种媒介创作。2000年以来长期参与上海艺术家群体的自我组织的各种当代艺术活动及展览,2011年-2013年的“未来的节日”作为主要组织者和发起人。2019年作为“江南基栈”发起人之一。

作为艺术家一直以来致力于合作的可能性,2011年,TOF小组(金锋(多媒体创作)、丁力(绘画和摄影)、殷(实验声音),2014年之后这种合作转为《金锋+》。


个展

2019年《拼多多及B先生目录》江南基栈

2017年《几何学院》,金锋,K11

2016年《经济学真实剧场》。金锋+梁捷,PSA和思南公馆公共区域

2016年《万恶之首》。金锋+。宋轶策划编剧,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

2015年《我不能成为你革命的一部分》,金锋+黄芳翎。香港路59号,BANK画廊

2012年《7号手册》(tof)上海桃浦大楼215工作室作为Art-ba-ba流动空间

2011年 《逃生计划》(tof)上海桃浦大楼

2007年12月上海比翼,《1234567》金锋个展

2004年 《女孩儿不要停》个展 上海比翼艺术中心

2001年《自上而下》个展  上海比翼艺术中心

近年群展

2019,3月8日《EXIT PLAN》上海SNAP艺术中心,本地杂耍乐团

2016年6月《真实的假象》二十一世纪民生现代美术馆

2015年11月《非形象—叙事的运动》二十一世纪民生现代美术馆

2015年9月《Photo shanghai特别单元》

2014年9月《和谐社会》(tof)曼城亚太三年展

2013年12月《爱生活爱养生》金锋+邬一名,《想象集合》上海K11未来的节日项目

2013年12月动画及剧场话剧(tof)《造剧-剥光当前》上海下河迷仓

2013年图像装置《陶醉》(tof)上海摩卡当代艺术中心

2012年12月tof-art-channel(tof)北京尤伦斯《ON-OFF》(see-saw)单元

2012年12月tof-art-channel(tof)上海视界艺术中心《究竟是什么使得世界末日如此的吸引人?》

2012年距离产生美,(tof)北京香格纳空间

2012年图片装置,(tof)《编辑展——图像强迫症》上海香格纳画廊H空间

2012年《艾尔罗斯》(tof)《见所未见》广州三年展,正佳广场

2012年末日派对(tof)桃浦当代艺术中心

2011年《37号交易》(tof)《千万不要忘记图像斗争》

2011年《我的共产主义》海报展(tof)桃浦大楼第二期



关于石米空间

石米空间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艺术空间,其前身为具有三十余年历史的东莞何氏旧宅。2016年12月,艺术赞助人石金花与当代艺术家李景湖共同发起“石米逗留计划”,并邀请王卫与何颖宜将其改造为适合艺术实践者生活、考察、创作与讨论的多功能型空间。通过立足于东莞的“石米逗留计划”及相关项目与活动,石米空间旨在建立起国内外当代艺术实践者与东莞乃至珠三角区域间的联系,重新定位东莞在当代艺术机制中扮演的角色,同时致力于持续激发该地所具备的潜能。

“石米逗留计划”目前为推荐邀请制,每年度拟支持六个/组艺术实践者在东莞的驻地考察,考察期以15天为基准,期间,石米空间将为计划参与者提供驻地研究及项目开展的有力资助。

以根植于本地的“石米逗留计划”为主体,辅以相
关展览及出版计划,石米空间希望培育当代艺术在东莞生发的基础语境,并期待自身成为知识激活与交流的平台,促进本地与区域及国际间的艺术对话,并同时保持其作为另类艺术空间的活力与实验性。

石米空间目前已完成20个/组艺术实践者在东莞的逗留计划,他们是:刘窗、王卫、何颖宜、刘辛夷、Amy Lien & Enzo Camacho、和文朝、黄静远、陈立、武漠、D**id Kelley 、Adrian Melis 、李明、瞿畅、郝敬班、陈哲、黎卓华、石青、金锋、黄芳翎、田丹妮。



石米空间
地址: 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堑何路23巷6号
支持Support:
陈曙光先生  邓彬先生 曲科杰先生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