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aM 开幕序言 | 邱志杰 : 为什么表演 ?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630   最后更新:2016/09/18 19:12:44 by babyqueen
[楼主] 小白小白 2016-09-18 19:12:44

来源:空艺术 WXM


917日,中国数字媒体和录像装置的先驱艺术家之一胡介鸣的个展“共时”在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开幕,展出《共时》(2016年)、《残影-&夜系列》(2013年-至今)、《与快乐有关》(1999年)三件/组不同时间跨度的作品。



展览现场


胡介鸣的艺术创作驻足于时间、时空、历史、记忆的交替更迭,利用众多的媒介,不论摄影、录像或数字互动技术,持续提出他的观点和质疑的主题;让观者置身于过去的、不确切的某一个时空中,个人记忆中的图像被唤起,形成个体的文本。本次展览的作品即主要围绕记忆的核心展开,这也是艺术家近年来思考和实践的基础。


共时 视频 3′ 2016

残影-&夜B系列 视频装置 16pic 2013-2016

与快乐有关 视频装置 3′16″ 1999


创作于1999年的《与快乐有关》用心电图测出成年人处于手淫全过程的心率等心脏指数,依据这些指数的波形图谱曲,并以自动钢琴演奏成曲。这是艺术家开始尝试身体的信息和媒体技术结合的表现方式,并首次涉及编程。

《残影》则是艺术家自2013年开始创作的项目,其素材包括记忆中的碎片、图像、照片、档案等,艺术家通过数字化的方法对之进行改变和异化,将静态、逝去的图像重新激活并赋予生命。展出的60多件影像挑选自艺术家三年来创作的几百件作品,它们环绕展厅的三面展墙,以人和景物分组呈现。

《共时》则是艺术家8月底才完成的大画幅录像作品,占据了展厅整个7米×20米的墙面。这件作品的创作手法与《残影》相似,只不过作品使用的素材已经破损——照片发霉、起皱、折坏、破裂,已是被遗弃之物,其本身已经包含了一种记忆状态。艺术家采用数字技术把不同地域、年代和身份的人物聚合在一起,用影像合成技术激活他们脸部的表情动态,让残损图片中的人物叙事,传递远处的信息。




展览现场


三件作品尽管创作时间跨度很大,但却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如果将展厅比作舞台,那么《共时》与《残影》便是背景,或者如艺术家所说的现实——这种现实代表当下,正在发生的、场域的现实。而展厅中央的《与快乐有关》虽然远离现在,反而更像主角——它是一个生命,是真正的表演者。于是,在这个舞台之上,逝去的图像被唤醒、复活,无声地分列周围,主角跨越时间而来,翩然独奏,三者在此“共时”。




展览现场


有关数字媒体艺术,空艺术对话胡介鸣

空艺术:从第一批影像作品《与生理状态有关》和《虚拟语态》开始,您创作中使用的技术手段就在不断往前推进,包括编程、图片数字合成、计算机程序和自动化控件设施、计算机3D技术、机械传动等等,大致上是一个技术含量不断升级的过程,为什么对技术这么热衷?

胡介鸣:从个人角度来讲,我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也有基本的学习条件。比如我读中学的时候,理工科特别好,但因为文革的原因,我中学毕业之后还没恢复高考,所以没有往理科的方向走,不然我可能也不会去搞艺术。但这种兴趣点还在,所以搞了艺术之后,我还是比较偏向技术型的需求,刚好在改革开放之后,我看到了更多的艺术表现样式,更多的可能性,碰到了数字时代的来到和普及,客观条件也给了我更多的可能,所以自然而然地就走到这一块去了。


空艺术:您怎么看待科技与艺术的关系?

胡介鸣:科技与艺术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古希腊时期,艺术这个词包含了很强的技术成分。它们的区别在于目的,尽管二者同出一辙,但是目的不一样,就像铁道上的两根铁轨,左右分不开,分开便没有价值。对我来讲,在艺术上用科技的手段,科技上有艺术的成分,这是撇不清的,完全同体的。


与生理状态有关 单屏录象 5'20" 1996


  • 《与生理状态有关》取材自某医院对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的心跳和呼吸的监控数据曲线。录像的画面上方移动的曲线是该病人的心率;下方起伏波动的线显示了病人的呼吸状况。在这两段曲线上覆盖一张透明的五线谱,当波动着的曲线经过屏幕中央时,曲线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就是读谱的依据。由钢琴师根据“谱上内容”演奏成曲。作品最初的动机涉及到意识与无意识、文化和生理的关系。


虚拟语态 双屏录象装置 4'20" 1996


  • 《虚拟语态》基本动机出于“限定”概念的兴趣。在设定的时间内摄录电视播音员图像,按被摄录对象所发出的音节总数,在“有影响的外国文学著作”中索取相等数量的文字,按被摄录对象的语调语速进行朗读并配音。图像视觉效果按照国内电视接收的一般清晰度设置。

  • 《与生理状态有关》和《虚拟语态》是胡介鸣第一批影像作品的创作,开始图像产生音乐的实验。

火红年代 摄影 70x50cm 2000


  • 《火红年代》选用街头的宣传海报和快餐店的宣传单作基本图像内容,在这些图像中注入上一代人的热情,以建立共同的情感基础。这是艺术家首次使用图片数字合成技术。


空艺术:假如,同样一件作品,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完成,随着新技术出现,您觉得作品是否因此“过时”?

胡介鸣:分两个方面,可以说“过时”也可以说“不过时”。所谓“过时”,技术层面肯定“过时”,技术层面的更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代一代在刷新,非常残酷、毫不留情,没有商量的余地。但是反过来,艺术的灵魂不是这一部分,这方面来讲,它不会过时。比如说,我们去读《荷马史诗》或者莎士比亚,依然会激动,虽然这些作品的写法或表现方式过了,但是它的灵魂以及带给读者的情绪上涌动和感觉没变,这是我们现在搞创作仍然要追求的。

空艺术:新技术的表现方式会更好,您觉得,还是这同样一件作品,是否有用新技术重新诠释的必要?

胡介鸣:我个人觉得有必要,比如这件1999年的《与快乐有关》,现在再实施,我肯定会在技术层面改进,没必要用原来的做法,因为当时用的软件都没了,只能用最新的软件。但是作品的一些基本元素还保留原来的样貌,可能钢琴、电视机的牌子、款式变了,触发作品的程序用了现在的方法,但文件还是原来的文件,我要表达的内容还是一样的。技术就像外套,衣服换了,但人还是一样的。

空艺术:如果重新诠释,它是否还能称为同一件作品?

胡介鸣:我觉得仍然是同一样作品,我们搞新媒体创作,技术每天在刷新,你不跟着一起走,就没法玩了。比如PhotoShop,现在不断在更新,但是你说它还是不是PhotoShop?当然是,虽然版本不一样了。我的作品也是这样,也是有个升级的过程,但作品还是那件作品。这也是数字媒体出现给我们提出的新的命题,如果按照原作的概念,作品不能改变,但随着新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原作的概念也会慢慢得到修正。现在很多作品并不是物质化的形态,如果不展示,原作就是一堆看不见的数字或者文件。而且,数字艺术的出现,也会对版权的概念提出挑战,现在提出开源这个概念,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什么是原作,什么是复制品,这些概念也会发生变化。

它还在那儿 互动录像设置

屏幕尺寸宽250cm,高188cm,红外线传感距离500cm 2002-2003


  • 投影机从背后将一条处于睡眠状态的狗的影像投射在屏幕上,屏幕竖立在展厅门口。当观众进入展厅时,狗起身警觉观望;观众靠近,狗进攻性地冲过来并狂吠;观众再逼近,狗后退并作出妥协姿态,回到原处继续睡觉。

有氧运动 互动录像设置

  装置及地面投影尺寸长450cm,宽400cm;投影机高度450cm 2003


  • 多个投影机将影像投射到地面上,影像内容为多处不停的出汗的皮肤局部,在影像区域内安置一台跑步机,跑步机上安装两到三个麦克风,将跑步机与影像建立互动的关系:当观众在跑步机上运动时,影像开始播放,播放的速度与观众跑步的速度互动,在缓慢地行走和奔跑的行为之间影像以接近无级变速的方式与之互动,随着观众跑动速度的加快,影像中的皮肤开始扭曲变形。麦克风将跑步者的呼吸声放大,影像的视觉效果游离于松弛与痉挛之间,使相同的影像由于外界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视觉及心理感受。

水上,水下 三屏互动录像设置

屏幕尺寸宽900cm,高225cm;红外线传感距离300cm 2003


  • 屏幕A的影像是一男子在书房里面窗而坐,手持钓鱼杆悠然垂钓;当观众靠近时,书房水汹涌地注入书房至充满,人、物和空间处于水下状态;当观众离去,一切复原为水上的常态。屏幕B 的影像是一处平静的水面,远处的河岸线的景色为小桥、亭台楼阁和高楼建筑群;当观众接近时,河面上远近各处有鱼跃出水面,水面上涟漪连连。观众离去即恢复平静。屏幕C 的影像为水下情景,当观众出现时水下有潜泳者进入画面,有的是经过画面、有的带有表演倾向、有的处于挣扎状态。观众离开观看区域潜泳者游出画面,水下恢复宁静。

睡眠时刻 互动录像设置

屏幕尺寸长300x225cm,红外线传感距离300cm 2003


  • 在一个独立封闭暗空间里,投影机将影像投射在墙面上。影像内容是在夜间未开灯的卧室中两个睡眠的人,发出轻微的鼾声。当观众进入该空间,蚊子声音四起,影像中熟睡的人开始忙于驱赶蚊子,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加,蚊子的增多,驱赶行为进入迷幻状态:有打闹、舞蹈、梦游和健身等。观众离去,影像复原为睡眠状态。这是艺术家开始尝试户外交互影像装置的表现,体现交互影像装置的公共性。


空艺术:您的很多作品都强调与观众产生互动,这种互动性对于作品的意义有哪些?

胡介鸣:互动并非数字媒体时代的专利,之前人们写小说,也能极大带动观众的情绪,这也是互动。我觉得互动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作品出来如果没有互动,那就很失败。只不过数字媒体提供的互动方式、环境以及体验的途径不一样,并不是以前没有互动,或者有了交互技术之后才有互动。即便是一张照片也会有互动,只不过方式不一样。

空艺术:您在创作作品时,是否会设置一些环节,让观众更容易参与进来?

胡介鸣:这个会有,而且不单单是设定一种途径或者吸引人的点,而且还要让观众进来之后,有一种所谓的“用户体验”,这其实是一个课题,它跟人的感官体验或者心理体验都是有关系的,我觉得是非常直观的一个研究课题。

向上 向上 互动影像设置 尺寸可变 2004


  • 《向上 向上》是一件景观式的互动影像装置作品,计划在美术馆建筑外墙上实施。用电视机摞起一根类似纪念碑式的柱子,在电视屏幕中显示四个年轻人从底部的屏幕艰难地向上攀登至消失于顶部的屏幕。在攀登的过程中,攀登者和外界的声音建立起互动的关系,当外界声音出现,攀登者会作出不同的反应。根据声音长短、强弱的不同,有不同速度和不同距离的下跌等反应。声音消失,攀登者继续向上。

嗨!一个世界正在建设中 数字图片装置 尺寸可变 2006


  • 《嗨!一个世界正在建设中》,2006年版本中,艺术家用计算机3D技术塑造一个直径1000cm以月球和火星为参照的天体,在这个天体的地表上安排人类的生存景象,这些景象是按当下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征和格局为原材料进行重新组合和编排。编排的原则是违反现实图景的、荒诞的和非理性的,旨在产生一个可供测观的乌托邦世界格局。观众测观的方式参考天体考察的方式,现场安排多个望远镜,观众通过望远镜观看作品的细部,了解乌托邦的景象,反思现实世界中的种种问题。在2013年版中,人们进入此网站 http://www.worldgoing.net/ 点击“Upload”, 即可发送你的图片到《一个世界正在建设中》。

几十天和几十年 综合材料 2006-2009


  • 《几十天和几十年》呈现过程是将实地买来的衣服放在烫衣板上,微型投影机将日常记忆的影像投射在衣服上,在投影机的光线中掺入微量的紫外线成分,在紫外光的作用下,衣服上被投射成像的部分在日益老化,展览结束时在衣服上留下明显的新旧对比痕迹。这件作品继2007年的《几十天和几十年》系列作品之后的一个深入性试验。在07年的6个系作品之后,感到关于时间与物质的话题的探究与表现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08年与09年的上半年基本在材料的研究上花了一些功夫,在实施手段上作了精简,基本摒除了化学材料的介入,更多地体现了日常的元素。在作品的理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的前提下,这组作品(6件)的材料更多地体现了日常的痕迹:实地购买衣服、烫衣板、日用玻璃器皿、灯具支架等等,物质老化的过程和记忆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体现。


黑匣子 行为实验项目 290x1700x300cm 2011-2013


  • 《黑匣子》行为实验室项目发生在一个集装箱改建的无光线空间中,行为参与者根据自身对该空间的理解设计表演方式,并与观众共同完成“活剧”演绎,探索认知在非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可能性。发生在“黑匣子”中的声音图像被红外摄像头记录下来,并通过网络进行实时发布,由此产生了两个现场:看不见的实际现场和看得见的网络现场。黑匣子历史档案库就是由这些影像资料整理而成。2011年“黑匣子”的第一个项目在桃浦未来的节日开幕式上实施,之后更多的行为实验随“黑匣子”又来到喜马拉雅美术馆(2011)、2012上海双年展等展览场地进行。


空艺术:诱发您创作一件作品动机或原因是什么?

胡介鸣:我用一个词叫做“反刍”。我觉得很多的内容,当我能感受到了,存在于记忆里面,它会被不停地拿出来“反刍”,以我个人的体会,这样的过程当中触发的灵感,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会非常珍惜地把它记录下来,认真考虑,然后实施。我觉得“反刍”来自于器官的层面,它是非常有机、自然的过程。比如《共时》中对脸部的激活,就是在创作过程当中,有时候其实是做坏了,偶然发现脸部的肌肉、器官抽搐了一下,变成了某种表情,像是在表达,你会觉得很不一样,这个过程其实也在“反刍”,而且非常有效。我用的素材都是破损的图像,在现实中不幸成为垃圾,但我创作的目的就是让它说话、表达,这个过程很有意思。《共时》也可是看做现阶段这个题材的总结。

空艺术:您怎么看待当下的数字或者新媒体艺术?有哪些问题存在?

胡介鸣: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跟接近时代的节拍,属于活力四射的一个领域。但是它的短板在于,如何在快节奏的变化当中,能够沉淀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个工作我觉得现阶段比较薄弱,因为它太炫了,参与其中的人都眼花缭乱,哪些有价值,哪些是过眼烟云,这个区分与梳理工作,我觉得比较薄弱。


一分钟的一百年 视频 多屏动画 1656x1400cm 2010


  • 《一分钟的一百年》采用影像和现场装置的形式进行表达,使用1440储物袋排成的矩阵屏幕,用10台HD投影仪分别将1100部影像背投在储物袋的底部,根据原始素材的尺幅比例不同,有部分影像占据着多个储物袋的位置,观众从矩形阵列的袋口观看到这些影像。

太极 多路视频装置 420x800x370cm 2014


  • 《太极》是一件集影像和机械传动装置于一体的综合媒材作品。作品的装置部分是一个生物体,这个生物体由220多根按比例放大的人体骨骼组成,在一个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按缓慢的速度在空间中自由行走,传感器检测空间中的具体位置,控制着作品的行走轨迹。在生物体内骨骼中安置了总计108台投影机,投影机投射出来自历史和现实的影像,这些影像经过主观的处理和改变,就像进入我们记忆系统的史料,经过“过滤”从“骨骼中回放出来,与骨骼的异乎寻常的缓慢运动形成叙事关系,在空间中产生特定的场域。

序曲 视频装置(投影机, 金属支架, LED, 砖墙) 尺寸可变 2014


  • 《序曲》的现场是一个虚空的展厅,没有具体的物体呈现。800多个影像呈现在展厅的墙外,透过墙缝穿越而入。展厅成为“漏光的空间”,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场。事件将要开始,或者已经开始,确切地讲已经发生的事件还没有入场,我们只是感到了它们的来临。


胡介鸣 共时

展览时间:2016年09月18日—2016年10月21日

展览地点: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

[沙发:1楼] guest 2016-09-19 21:22:02
来源:香格纳画廊


胡介鸣个展: 共时 
个展 香格纳北京, 北京
日期09.17, 2016 - 10.21, 2016

参展艺术家: HU Jieming 胡介鸣

展览现场:































展览中的作品 :


1999
3 minutes 16 seconds
视频 | 多路视频 | 装置
电钢琴, 电视机

2016
3 minutes
视频
黑白, 无声

影片采用大合照的方式呈现跨时空地域的群像,这些大合照中的人物身份是杂交的,形成特殊的时空关系将多个不同合照场景进行转场切换叙事。影像的素材来源是残损的历史性的老照片,这些老照片从艺术家的亲朋好友到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社会纪实等。这些残损的历史图像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图像原有的清晰度和完整度,这些伤残的图像通常被视作没有使用价值的残像。在艺术家看来,它们更像记忆中的依稀可辨的信息,更具备时空感。采用数字技术把不同身份的人物聚合在一起,激活他们脸部的深情动态,让伤残图片中的人物叙事,传递遥远的信息。这些站在一起“合影”的人物分别处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地域,此刻共享着相同的时空。


2013 ~ 2016
|EACH 78*47*8.5cm (31"*19"*3") (x 6 pieces)|EACH 31*16*3cm (12"*6"*1") (x 2 pieces)|EACH 17*11.5*3cm (7"*5"*1") (x 4 pieces)|EACH 24*16*3cm (9"*6"*1")|EACH 31*20.5*3cm (12"*8"*1") (x 2 pieces)
视频 | 多路视频 | 装置
IPC显示屏, 32寸液晶屏, PC主机

残影是指残存在记忆中的碎片信息,这些信息支离破碎却是永久留存在记忆中,它们时而清晰可辩,时而模糊不清,恍如隔世,无从考证。由这样的信息支撑起的历史故事是值得表述的。
残影2016系列是以书写为表达方式的叙事,画面中的图像是真实的历史图景,它们主要来自我的家庭历史照片,经过这些历史图景与我记忆中的残影信息进行对质,产生了虚构的故事内容。运用书写题字的方式将这些虚构的文本缓缓呈现在照片上,采用数字化技术还原传统书法的审美观感,产生自动书写叙事的表达形式。无形之笔在真实的图片上反复书写着记忆提取物重组的虚构故事,它们沥沥在目令人信服。


2013 ~ 2016
|EACH 78*47*8.5cm (31"*19"*3") (x 7 pieces)|EACH 17*11.5*3cm (7"*5"*1") (x 13 pieces)|EACH 24*16*3cm (9"*6"*1") (x 10 pieces)|EACH 31*16*3cm (12"*6"*1") (x 4 pieces)|EACH 31*20.5*3cm (12"*8"*1") (x 2 pieces)
视频 | 多路视频 | 装置
IPC显示屏, 32寸液晶屏, PC主机


2013 ~ 2016
|EACH 78*47*8.5cm (31"*19"*3") (x 6 pieces)|EACH 17*11.5*3cm (7"*5"*1") (x 5 pieces)|EACH 31*16*3cm (12"*6"*1") (x 3 pieces)|EACH 31*20.5*3cm (12"*8"*1")|EACH 24*16*3cm (9"*6"*1")
视频 | 多路视频 | 装置
IPC显示屏, 32寸液晶屏, PC主机

详细图片: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