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施勇 李景湖 梁硕 杨光南 马泰奥·洛佩斯:“生存痕迹”中的艺术状态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141   最后更新:2016/01/27 21:52:26 by babyqueen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6-01-27 21:52:26

来源:artforum


杨沛铿,《蝴蝶先生的第一步》,2015蝴蝶棕榈树, LED转盘尺寸可变



陈天灼在展墙上涂画了一团火然后挂上些小幅的纸上绘画它们潦草生涩古怪鲜艳像是儿童画又一贯的和酒神的神性状态相关这种非此即彼的结构——除了生涩与深蕴还包括死亡与狂欢垃圾与神圣流行文化与高级艺术等——充盈着他的作品视觉表征背后的观念种种二元对立的内在矛盾面互相指认其对立面是错误产生的结果就是:1.它自带自我批评的功能是无可指摘无可辩驳的作品;2.它看上去总是在辩证的内部运动

当然这并不是在批评陈天灼的作品不具备生产性和识别度收录这个单元的窥视秀是一个调研充分布置用心的展览其野心在于尽可能丰富的呈现当下青年艺术家的差异化状态露出一半龙骨的展墙横在展览空间里在暗示艺术家创作悬而未决的同时也相对平均的分割了每人的范围和区域于是,“从雕塑的身体感出发的何意达,“在被禁止的状态下给观众感官上的刺激作用的唐狄鑫,“捕捉和强调那些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的胡庆泰,“探讨虚拟空间与展示作品真实空间之间的关系林科的作品,“揭示植物或者动物所代表的历史记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杨沛铿以及陈天灼都得到了一视同仁的展示和尊重——这种尊重其实是对于个体性的尊重

“contemporary”(当代的可被拆分为词根“con”(意指共同的”)“temporary”两个部分(“temporary”在这里源自17世纪的拉丁语的“temporaries”,意指“……的时间”,而不是独立成词时的暂时之意),如果分开翻译再重新组合即是共同的时间”。然而如果把对时间共享的宏大观念代入窥视秀这一单独的案例之中我们会发现在保持每一件作品水准的同时串起一条具有代际特征的线索实非易事——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早期阶段,“个性具有某种隐含的反抗态度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艺术家本身就生活在碎片化的世界之中不仅要面对不断急剧变化的现实更需要面对庞大冗杂的艺术史艺术知识和艺术市场游戏规则的压力——辨识度亦是一个重要的销售参数——以及在一个相对自由的信息环境下无论如何与众不同也会在获取短暂关注后立刻被人淡忘的尴尬这些都是艺术家难以集结为某个有影响力的潮流运动或团体的理由于是,“窥视秀索性试图针对差异的均质或均质的差异进行呈现他们的作品总是逐渐向愈来愈复杂和立体的方向发展着进行一次次辩证的内部运动只是这场本身没有在主题或内容上作特殊限定的展览是否从客观上透露了对艺术共同体略微悲观的态度

— 文/ 杨紫

长征空间 | LONG MARCH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798艺术区
2015.12.12–3016.01.31

— 文/ 杨紫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