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奥马·法斯特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534   最后更新:2016/01/18 17:58:36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小白小白 2016-01-18 17:58:36

来源:瑞象馆


Facebook全球用户好友情况数据可视化图


“当前,大数据时代正在来临,一切挑战也才刚刚开始,需要全面提升大数据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治理方面的重要地位。”


——摘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6年1月11日文章《重视大数据在现代治理中的应用》(原载于《经济日报》)


大数据不仅是海量数据,还是一种方法、方法论、决策参考、公司运营辅助工具、控制手段,甚至一种哲学,世界观。在大数据哲学中,数据不仅谙知历史,还可预测未来。


在因特网上,我们每个人所做所有之事都自动留下数据痕迹:买过的商品、点过的赞、转过的文章……网络就是大数据本身。于是有人称大数据为“新石油”,因为对它虎视眈眈的人太多了:企业、政府、广告商,获得了它似乎可以获得一切:权力、盈利、真理。搜索引擎可以通过搜索“流感症状”的人数分析来判别流感疫情,也可以把搜索者用之登陆的联系方式卖给医药企业。


大数据的来临颠覆了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空间的初态,尤其在中国,因为一旦你的社交账号和网络钱包与手机号码绑定,那意味着所有的这些数据都与你的身份证号码绑定——在网上的一切行为已成为真实档案。我们在网络上从此无法“匿名”,为想出一个绝妙网名而兴奋不已的时代似乎已从我们记忆中淡出。

2015年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公布的部分微信大数据


由于网络的普及化,有待处理的数据之多超乎想象。Google在两年前每天处理的数据就多达2500万G。在如此情况下,人类的能力已经无法操作,必须依靠技术,而当机器在处理人的数据时,有没有伦理边界?大数据真的可以准确预测吗?回想一下我们被推荐购买的图书、被建议互粉的好友之有效性便能得知。人在网络上留下的是毕竟还只是“踪迹”,然而人的“踪迹”大有取代人本身的趋势。


当数据被精心筛选、打包,或者贴了价格后出现在经营者和控制者案上时,作为抗衡与监督,总需要有人将这些数据以另一种方式翻译,去功利化,并发布在一个相对平等而开放的平台,而非企业的年度报告上。斯诺登是一个,但斯诺登只有一个,让我们看看艺术家能做什么。


一个名叫“创意研究办公室”(Officefor Creative Research)的三人小组近期即将发布一个名叫“洪流观察”(FLOODWATCH)的项目,它是一个GoogleChrome插件。它附着在网页浏览器上,对出现在打开页面上的广告进行记录和分类。通过这个插件,你可以看见所有推送给你的广告,也便可以通过对这些广告的统计了解商家通过数据追踪对你这个人进行的猜测。“洪流观察”的口号是:“你不是你的浏览器历史。”

“洪流观察”项目网站截图

“洪流观察”项目预告片截图


在基于北美的“创意研究办公室”的网站上,我们读到:“创意研究办公室是一个跨学科研究团体,它通过同时从艺术与科学中借用独特的实践,来探索与数据互动的新模式。”他们除了创作公共艺术项目以外,还与不同媒体合作,提供数据支持。在伦敦有一个类似的组织,名叫“开放数据学院”(OpenData Institute),它们的使命则是“连接、培训、激发全世界的人们来用数据创造。”


目前,艺术家运用大数据的方式大多止于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然而当我们对大数据时代已经形成了直观认识(它无处不在)时,仅仅将大数据哲学可视化是徒劳的。数据与石油不同的一点在于它更易获取,既然可以是功利资源,也可是行动资源、解构资源,关键就在于如何用大数据反思大数据,如何把从人民那来的数据“还给”人民——创作者与合作者正在思考。


相关网站:

http://www.gov.cn/zhengce/2016-01/11/content_5032055.htm

https://floodwatch.o-c-r.org/

http://o-c-r.org/

http://opendata.institute/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