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李青个人项目” 9 平米美术馆开幕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3   浏览数:2033   最后更新:2014/12/01 19:33:59 by guest
[楼主] 欧卖疙瘩 2014-11-25 09:38:21

来源:289艺术

伦敦科学博物馆 胡安·冯库贝尔塔:比虚构更离奇

Science Museum London Joan Fontcuberta: Stranger Than Fiction

2014. 7.23– 2014. 11. 9

文/钱文逸
责任编辑/度度


穿梭过伦敦科学博物馆的科学仪器密林,走进二楼媒体空间中加泰罗尼亚(Cataluña)摄影艺术家胡安·冯库贝尔塔的摄影展《离奇影像》,就像是突然从齐整划一的知识体系中掉进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境:似是而非的生物混种、形态或妖娆或咄咄逼人的植物、奇峻险峭的山峦和遥远的星系。

这位2013年刚刚获得哈苏基金国际摄影奖(Hasselbald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Award in Photography)的西班牙摄影师延续着西语魔幻文学传统中对不可思议之世界、对科学与幻境之间永远无法割裂的纽带的探索,拆解着我们对摄影图像和科学知识的绝对信任。更确切的说,他的作品让我们忍俊不禁,像法国哲学家米歇尔· 福柯在《词与物》序言中面对一段博尔赫斯引自“某本中国百科全书”的文字一样,向我们揭示着“另一个思想体系遥远的魅惑力”。


正如博尔赫斯在小说中以西方逻辑理性的方式罗列着理性无法构想出的怪异生物,冯库贝尔塔通过模仿现代科学博物馆的呈列与研究语言展开其展览的三个部分:“动物群”、“植物馆”、“美人鱼”和“星系”。


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故事框架中,摄影师向我们呈现传说中二十世纪初的德国科学怪人对各类动物混种的考察记录、植物学研究、法国教士意外发现美人鱼的报道。每个物种、植被和星系都被标上拉丁语学名。“动物群”中满是悉心的观察素描、科学家的文字描述、摄影图像和动物叫声的纪录和一系列模仿自然历史呈列的玻璃柜标本:松鼠身体蛇尾巴的怪物、像极了神奇宝贝的双臂河蚌、猿身马腿怪……同样险些骗过观众法眼的是摄影师用各种钢丝和细线模拟出的植物标本雕像。

它们的各色形态被置于一片中性、无参照的白色背景前,援引着十八世纪植物学家卡尔· 林奈(Carl von Linné)的分类法和二十世纪被超现实主义者们大加赞赏的德国新物性摄影师卡尔· 布劳斯菲尔德(Karl Blossfeldt)著名的植物摄影。

而更幽默的玩笑是每幅标上坐标和星系名称的星象图,实则为艺术家通过曝光每天傍晚从巴塞罗那郊区驱车回家时打在挡风玻璃上的蚊虫得到的优美图像。摄影师运用纪实手法、科学呈列和博物馆机制完成了数场制造的科学戏剧。

作为观念摄影的当代领军人物,冯库贝尔塔的每组照片都探讨着在信息时代中美与真、图像与信仰之间微妙的关系。2004年的“造山”系列是一片片险峻高耸、呼应着浪漫主义风景画传统的山色。在被其浓艳葱郁的色彩和曼妙的山脉轮廓震撼的同时,我们得知这些景象并不存在于现实中,而是艺术家通过给数码造山软件输送作为“地形图”的西方风景画名作得来的图像——它们甚至都不是照片,而是图像在当代无限繁衍生成传播的产物!

冯库贝尔塔这位曾经混迹广告业的精明狡黠的摄影师,不断用图像拷问着我们文字与视觉是如何共同建立起可信的知识体系的,拷问着我们在展厅中信以为真却在展览尾端彻底推翻的是对美与图像的何种信仰。他以“另一个思想体系的魅惑力”介入科学博物馆所构建的话语,也向我们揭示着科学与奇幻、知识与图像之间那道离奇的缝隙。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