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际网络艺术大奖入围名单 曹斐入选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299   最后更新:2014/10/10 10:01:48 by 陆小果
[楼主] babyqueen 2014-10-10 10:01:48

来源:北京公社微信


展期:10.10.2014-11.1.2014

开幕酒会:10.9.2014, 6-8pm

地址:510 West 25th St, New York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王光乐同名个展将在佩斯纽约切尔西画廊展出。本次展览将展出他三个系列的九幅新作,包括四幅《无题》画作(始于2007年)、四幅《寿漆》画作(始于2004年),和一幅《水磨石》系列新作(始于2002年)。佩斯将同时出版由美国加州橘郡艺术馆总策展人丹·卡梅隆撰文的画册。


虽然展出的三个系列是在艺术家职业生涯的不同时段中创作的,但他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将这三个系列串连起来,就如他说的:“当我在做《水磨石》、《寿漆》和《无题》的时候,我没有把他们区别起来,虽然他们已发展出一种互补的关系。”王光乐凭借他‘以过程为基础’的画作已获得极高赞誉,他的画作同时引用传统的死亡象征、时间性、重复和抽象作为主题。通过从传统方法的吸取借鉴,王光乐在创作《寿漆》系列作品时,画布平放在工作室的地面上,用画笔将丙烯颜料一层层地覆盖绘到画布上,并在每层之间留下些微间隙。作品表面密集的细条纹即是由层与层之间不完全的覆盖达成的。有的《寿漆》作品为双色交替,有的则色彩缤纷。


王光乐成长于中国南部福建省,《寿漆》系列则是他受到成长时亲眼目睹的传统土葬的启发。在那里,上了年纪的人会为自己准备寿材,只要他们还活着,每年都会亲手为自己的棺材刷上大漆。棺材,是一个接受和准备的沉思象征,积累了几年来的一层一层的颜料,直至那人去世的一刻。通过这个方法,王光乐唤起了有关中国文化身份以及观念艺术实践的强烈隐喻。


他的大尺幅绘画《无题》系列是《寿漆》作品的延续,所使用的绘画方法也演变自《寿漆》。不过,在这个系列中,每一层丙烯颜料的四周都留下了不完全覆盖的痕迹,越靠近中心,画面色彩越深沉,而边缘的色彩则趋向浅淡,构造出视幻觉上的纵深感。如同《寿漆》系列,每张画作的标题,即是作品完成时的年、月、日。涂上颜料的每一笔都体现了时间和绘画过程的融合,完成此作,意味着艺术家完成了对时间性的沉思。王光乐说,“最重要的不是画‘什么’,而是‘怎样’去画。”


最早的抽象系列—《水磨石》(始于2002年)则涉及到艺术家的私人领域,具体来说是他童年时家里的水磨石地板砖。艺术家说,“这种材料与我对于我家的记忆是注定密不可分的。当我画它时,我感觉到我从具体的形式中解脱开来—我实际上可以往内里看。”《水磨石》系列在方法上显然是极简的,在时间和绘画过程中是抽象的。艺术家在画布的表面涂上丙烯颜料,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一点点地,精心地把笔触叠加,最终完成一张水磨石的绘画。《水磨石》系列的深刻性可体现在艺术家曾做的一件不复存在的壁画作品上—《墙》(2004)。他在即将拆迁的工作室中,足足用了一整个月的时间在整面墙上进行创作。在完成壁画后,这栋大楼很快被夷为平地。这是个短暂而有力的象征。王光乐说:“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艺术会消失,又或者说,一旦艺术已帮助世界变得更完美,它会允许自我驱散。”

[沙发:1楼] guest 2014-10-10 11:19:10
怎么总是那么“像”特别“像”某个国外艺术家的作品?
[板凳:2楼] guest 2014-10-10 12:28:48
俗不可耐
[地板:3楼] guest 2014-10-10 12:45:47
一个穷孩子可算捡到了别人50 年前玩剩的烂娃娃。
[4楼] guest 2014-10-10 13:22:05
就这样还有不少伸长脖子等着林老板来包装上市的年轻艺术家呢!
[5楼] guest 2014-10-11 11:06:40
谁买谁傻比啊
[6楼] guest 2014-10-13 09:56:56
来源:佩斯北京微信

开幕花絮 | 王光乐个展 佩斯纽约画廊 10/10-11/1


目前常以一种有机的方式同时进行三个系列创作的王光乐,以过程为基础的作品获得极高赞誉,他的画作同时引用传统的死亡象征、时间性、重复和抽象作为主题。其在纽约佩斯第二次个展已经于10月9日开幕,现场热闹,作品询问度高。






关于作品:



“寿漆”系列(始于2004年)是王光乐受到在中国南部福建省成长时亲眼目睹的传统土葬的启发。在那里,上了年纪的人会为自己准备棺材,只要他们还活着,每年都会亲手为自己的棺材刷上大漆。棺材,是一个接受和准备死亡的象征,积累了直至那人去世一刻前的一层层颜料。从这个传统的实践出发,王光乐在创作《寿漆》系列作品时,将画布平放在工作室的地面上,用画笔将丙烯颜料一层层地覆盖在画布上,并在每层颜料之间留下些微间隙。作品表面密集的细条纹理是由层与层之间不完全的覆盖达成的。以这个方法,王光乐唤起了有关中国文化身份以及观念艺术实践的强烈隐喻。



大尺幅的作品“无题”系列(始于2007年)是“寿漆”系列作品的延续,所使用的绘画方法也演变自“寿漆”、不过,在这个系列中,每一层丙烯颜料的四周都留下了不完全覆盖的痕迹,越靠近中心,画面色彩越深,而边缘的色彩则趋向浅淡,构造出视幻觉的纵深感。与“寿漆”系列一样,每张画作都有数字标题表示完成时的年、月、日。涂上颜料的每一笔都融合着一个时刻和绘画过程中的手势,完成此作,意味着艺术家完成了对时间性的沉思。王光乐自言,“最重要的不是‘画什么’,而是‘怎样’去画。”



最早的抽象系列——“水磨石”(始于2002年)则涉及到艺术家的私人领域,具体来说是他童年时家里的水磨石地板砖。“这种材料和我家庭的记忆是注定密不可分的。当我画它时,我感觉到我从具体的形式中解脱开来——实际上我可以往内里看。” “水磨石”的画法在方法上是绝然具象的,在时间和绘画过程中的手势上是抽象的。艺术家在画布的表面涂上丙烯颜料,一点点地、日积月累地、精心地描画水磨石地板砖。“水磨石”系列的深刻性还可从艺术家曾做的一件壁画作品《墙》(2004)得知。随着他工作室即将拆迁,艺术家足足用了一整个月于整面墙上画水磨石地板砖。随即在完成壁画后,该建筑即被夷为平地,这使得《墙》这件作品成为一个短暂而有力的象征。王光乐说:“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艺术会消失又或者说,一旦艺术已帮助世界变得更完美,它会允许自我驱散。”



关于艺术家:



王光乐

1976年生于福建省松溪,现生活与工作于北京,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一画室,指导老师为靳尚谊。他的毕业作品《下午3至5点》被选为创作金奖的“院长奖”。他被视为中国年轻一代画家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年轻艺术家团体N12的成员之一。N12是由12名中央美术院毕业生组成并同时在2003年起开始举办展览,其成员包括王光乐、梁远苇、仇晓飞、胡晓媛等艺术家。


个展节选:

“无题”,佩斯纽约,2012年

“王光乐”,北京公社,2008年


群展节选:

“聚焦北京:德赫斯-佐莫收藏展”,鹿特丹博物馆,2014年

“ON | 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3年

“当现在是极简艺术:戈兹收藏中不为人知的一面”,Museion,博岑,意大利

“美国加州亚太三年展”,加利福尼亚州新港滩橘郡博物馆,2013年

“北京之声:现实主义之后”,佩斯北京,2011

“北京之声:在一起或孤芳自赏”,佩斯北京,2010


收藏: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卢贝尔家族收藏、荷兰德赫斯-佐莫收藏与德国Sammlung Goetz收藏

[7楼] guest 2014-10-13 14:42:40
纯属有病
[8楼] guest 2014-10-13 15:53:44
积累了毕生精力
[9楼] guest 2014-10-13 15:58:00
中国当代艺术纯属没希望了
[10楼] guest 2014-10-13 16:50:43
"王光乐唤起了有关中国文化身份以及观念艺术实践的强烈隐喻。“求解释?
[11楼] guest 2014-10-13 21:43:51
纯二笔
[12楼] guest 2014-10-29 00:35:14
冷六光玩点线面啊
[13楼] guest 2014-10-29 08:16:20
中国人的脸丢的还少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