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你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我们
发起人:嘿乐乐  回复数:3   浏览数:2702   最后更新:2010/03/15 23:17:20 by guest
[楼主] 理论车间 2010-03-04 11:32:01
由于被抽掉了那个主人-能指,我们的当代道德生活没有了紧张感,经典作品中的道德、伦理冲突对于我们是太松软了,它们需要被重新绷紧。所以,在批评这些经典作品时,我们必须对其故事作一些重写,将其中主要冲突推到新的张度上。

比如,我们应该去挖《红楼梦》里到底林黛玉有没有出艳照门?贾宝玉其实gay?他与林黛玉是真心相待,不愿意伤害她,而反正薛宝钗把不得与他做deal,于就愿意于她做名义婚姻。一下子,这个作品在当代突然也生猛起来,让读者难堪起来,那就有办法了。

巴尔特称这个为“故事的利息”或历史的利益(III,231-232);一座房子结构二百年来没动,但里面的租关系最近大变。在写作中,作者总是被两方面的利益牵扯。一是历史指称,要有板有眼,读者才能信以为真,作者总像米歇莱那样说一些过头的细节,而在最要命处却打模糊眼。二是故事的当场热炒,非要端上来热腾腾,让你跑不掉。故事的利息:每一个故事后面都有那俄狄普司情结的支撑,我们大半辈子子相熟的老故事后面更有东西可挖;故事陈了许多年,它一定有一些东西可以回报给我们的了。是什么构成了贾宝玉这个主体的命运?那一定是故事里的许多指称式确定:gay不gay,恋足不恋足,喜欢写诗的女人,所以是天生喜欢从背后操她等等;可以用不同的因素来炒出同样的命运。我们当代读者需要这些主料和配料,才能炒出贾宝玉的“主体”的命运。

在评论布莱希特时,巴尔特说,最有力的颠覆,是在已有的故事后面加上新的情节,不断往往下讲。这么一添,是恶毒的颠覆。《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已让专家那么不爽,要是我们写它二百四十回呢,我们可以完全推翻汉语文学史了?

要么做故事再拖长。要么是在那些很专制的句子上接着写,拖到它象裹脚布那么长,这是我们战胜专制意识形态以及它所霸占的那个文学史的办法。在专制的句子上继续写,巴尔特认为,这是一种爱的姿态,是将它的肚子日大,然后收管它。



转自理论车间百度博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