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后卫"情结
发起人:cherlen  回复数:2   浏览数:2488   最后更新:2006/09/26 05:07:15 by
[楼主] cherlen 2006-09-26 01:04:54
无言的现实----对新生代架上狂热所引发的思考

"无言的现实"看起来是个沉闷的话题,也的确是沉闷的.综观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架上绘画,那种极度消极的享乐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的消费文化的兴头直接把关于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思考埋没在红尘滚滚的商业浪潮之中.那种革命的激情没有了,那种愤怒的勇气消失了.如果说90年代初期的艺术沉闷是中国社会急剧向前发展的经济第一的趋势导致的文化缺失的外在性,那么90年代后期延续至21世纪初期出现的完全屈从的商业艺术景象无疑是一种消极自由的主观意愿.
大众文化的消费特性引发了一种对完全个人的"自由主义"的精神追求,架上艺术从图式的主观到精神的强迫主观,也似乎在当代架上艺术家们的默契中衍生出了一种无言的浅规则.这就是他们以为的"完全自由"的时代到来,"完全个人"的时代到来.这种浅规则在群体的沉默中越演越列,而一些打着批评策划幌子的当代艺术策划人,顺势把这样的浅规则呈现出来的无趣消极慢慢地清晰化,泛滥化,试图造成一种"新生代"另类思考艺术的繁荣假象."新生代"在它无言而不确定的年代被迅速地推向商业艺术智囊团们铺设的舞台上,消费时尚的引领风潮趁机把势头猛烈化.于是出现了殷双喜所谓的"意识形态的弱化,精神生活的觉醒".其实,在80年代思想艺术激烈动荡的年代后,那种维护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意识形态很自然地消失了,接下来"他们"以为的时代精神生活的觉醒,实际上是相对个人的状态陈述,与社会与公众顷刻间似乎没有任何的关系了.惟独他们操控的不健全的商业市场还在进行的操作还能保留一种暗箱里默契的"场性原则",让他们不再尴尬地被主流意识强奸为"边缘"与"另类",甚至在资产阶级消费观念的带动下,原本仅有的剩余理想也成了商业包装的噱头,形成一种所谓的"时尚".在每个形成和正在形成中的当代艺术中心区域,这样的噱头成了那些"跟风者"们相互之间的角逐与较劲.而当代艺术的架上讲述俨然成了一种庸俗的视觉传达,不具备任何概念上的当代思考与分析,过多地呈现一种后意识层面的"流行附和",这种媚俗的大众消费文化意识居然成了这个时代被强行伪装而吹嘘出来的"经典".由此,所有的迷离与混乱,在"新生代"不具备防御能力和简单低级的思索中,被成功地指向了一种关于"弱智"与"平庸"的定义表征,遗憾的是,这种表征在被称为"时尚""前卫"等等措辞中高高标榜,进行一种无奈的循环演示,有如"前扑后继"的大跃进时期的共产主义者,理想,但却无知;荒唐而兼具可怜.
然而就算是"平庸"的繁荣也只是能够垂青于极少数被包装的"角色",剩下的,无疑将被历史淹没,所有的有理想和没理想的消遣行为因为这样的茫然自由而把自己消磨殆尽.艺术被当成了快餐,被强行瓜分,然后一份一份地叫卖,那些参与买卖者则在转身时留下贼贼的窃笑,无形中出现了一种丑陋的满足.这种现象的过多存在,在我看来,是由于这个时代的精英群体的缺失与投机商人的介入在民众消极享乐,精神普遍匮乏的大趋势中,被密谋的后果.而艺术家本身的灵魂缺失则是造成这样现状的内在原由.当然,这样的现状兴许还是他们自愿的满足,但是,中国当代艺术转型期的尴尬已经呈现出个体领域中穷兵黩武的实用主义的消极功能,同时被一些批评家和艺术商人所操控形成的缺乏深度的那种自以为是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等强行定向的场面被忽悠过去了,没有多大惊讶的反响,反而形成了"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关于时代的"繁荣"假象.于是,亚麻布又一次显示其不菲的身价,尽管,它一直朴素着.
时代所给予出的真正的"不确定",以及由"不确定"时代给予出来的相关思考,倒是成了这个时代被隐蔽的真实,在我看来,却是该时代的一种经典.新生代在漫天雪花的迷魂阵中完全地茫然了,所有的相关图式,相关形象成了简单思索追求的另类表征,没有人告诉自己什么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生代".
90年代后期中国人在经济的高速腾飞"幻觉"中,以为流行泡沫文化也可以开始和经典的较劲,因为他们的呼声得到了来自这个精神消极时代最为宽泛的"大众"的支持.享乐主义成了让这样的"流行图式"被误解的关于当代的经典解读,而那些处在饥荒期的中国当代架上群体也就因为面包和牛奶而开始被迫承认那样的"流行经典","屈从附和""低级呈现""图式文章"成了唯一不挨饿的出路,原本的理想在知识精英们被招安妥协后完全消逝.架上艺术面临着一种把自己孤独的境遇中,然后贴上标签进行出售.而伪理想主义者们甚至一直鼓吹这是一种精神的"乌托邦"时代的到来,指挥者和参与者,民众和艺术家都一度以为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不多的最好的充满希望的时期,投机商人们在烂弃炒房后转向更加轻松的炒画队伍中,带来了过多制造泡沫的手段,让这样的兴奋短期地延续,并企图在这样共同兴奋中捞出不少庸俗的爆发户的无知识资本暴利.艺术青年们则被完全当作成功进入艺术市场的工具,并傻乎乎地以为有了过好日子的盼头,虽然他们在老板们的精心安排中进行着情愿和不情愿的机械操作.这样的选择尽管少了当年警察的追逐,但是趋向市场的妥协也已经宣告了"新生代"架上文化思考的理想死去,征兆已经突显,因为市场也开始趋向于透明而正规化,所有的混乱与企图混乱将在人们的消费意识中被制止.顷刻间,街头巷尾的泡沫流行图式终于在收藏群体的犹豫中继续等待,画面的灰尘像北京的沙尘暴过后般,成了另一种关于"历史"的记念了.
到底这样的狂热已经趋向冷静了,而那些企图进行下一轮操控的预谋者们荒唐地挣扎着一种可笑行径,每一次短暂的快感在机械般的模式重复中已经不具备新鲜感了.但是另一种有预谋的游戏又开始了,从地下走到地上,从边沿走向正统,"当代"在被官方沉默容纳中把自己定性成另一个"朝廷",而他们所预谋已久的假象顺理成章地成为"真理".资本主义买家们也形成了一种偷窥癖,很变态地误读了这样的茫然无趣,新的无产阶级爆发户随之而来的跟风又措成了这种新的"狂热".这一次的狂热则是中国人自己炒作起来的,他们很庆幸这样的追逐,小聪明被吹嘘成大智慧,买家们还是那些手段,批评家和策划人则把自己定性成主人的模样,到处视察,有一种另类的腐败,他们却说,这,是学术.
无奈之中,这批已经遍体鳞伤的新生代被另一个新鲜的词汇给定义了,然后被他们换汤不换药地把市场上的新人进行重新洗牌,而后"象征"意义般说是德里达的重组思路,
进行新一轮的摧残,这种忽悠的能力,也只有那些无耻的"策划名流们"干得出来,可怜的"新生代"在不读书的年代里所有的乱想被一遍一遍的轮奸,还要猥琐地蒙蔽自己是自愿的,在表演的时候,还不时出现野猫叫春般的快感,难道这种狂热就是新生代们以为的自由与理想?难道麦当劳,肯德基,就是他们的中餐?难道漫画一代就是他们比拼老外的功夫?难道青春残酷真的是他们自愿被奸的原由?
如果这些另类被标榜为新生代,那么我们的时代将何去何从?如果他们可以随意标注新生代的意念的话,那么我们的当代架上是否需要重新介定?
对于那些靠造反起家的独立批评家,你们是否具备了"反叛者的反叛者"般的魅力与资格,肯定的说,你们没有,你们只是一种新的投机的"反叛者",在这个在野的"朝廷"中分得一块田地,然后延续统治阶级的思路进行新的欺诈行为,你们,想把新生代引向何方?
至于新生代在一个丧失理想的年代里被无端地牵向一种可怕的绝境,竟然毫无知觉,这种无智商年代的泡沫洗脑行径的后遗症,确实已经显现出不容忽视的文化危机,假借新生代的名义进行低智商的玩弄游戏,让我想起一个词----"玩人丧德".那些忽悠能力极强的家伙们,请你们真诚一点对待"新生代"吧.
而在我看来,这就是"无言的现实".


                                            纪旺2006.9.24夜
                      写于北京草场地
怀疑批评了!
[沙发:1楼] 职业顶贴帅哥 2006-10-12 17:27:34
这年头,0回复的出现是懒惰!是耻辱!是变态!是典型的对沙发的漠视!是对BBS暴力丑态的不作为!
我是职业顶贴的帅哥! 大家伙儿都很喜欢我! 我们的理想是————消灭O回复!!!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