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黎薇——“现在,世界上正兴起风暴”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651   最后更新:2018/08/01 08:38:33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另存为 2018-08-01 08:38:33

来源:Hi艺术 文:王晓松


电影《香水》是深圳当时最著名的盗版光碟贩子“排骨”在华强北的一栋小破楼三楼里面的一个档口推荐(卖)给我的。打口碟,估摸着是和平镇倒出来的,时不时会卡一下。即便如此,从一开头我就陷入了从电脑屏幕飘出的巴黎鱼市上出生和死亡、新鲜与腐烂与面前桌上的泡面味儿勾兑的“香薰”中。

电影《香水》开头中巴黎鱼市的恶臭杂乱(图片源自网络)

电影《香水》美国版海报 (图片源自网络)

电影《香水》芬兰版海报 (图片源自网络)


影片改编自德国作家帕·聚斯金德(P. Süskind)的同名小说,吸引人的并不是“排骨”说辞——翻来覆去就那两句,也不是惊悚的标签,而是影片在视觉和嗅觉的反差之间形成的震颤。主人公格雷诺耶的出身、形象、天才创造力以及生理和权力欲望组成了一面看不太清的多棱镜,这样一位“怪胎”在香水设计里尽情地表达着情色、艺术、阶层和人性的暧昧、媾和和冲突。活“色”(看)生“香”(闻),体验进阶是要从眼睛转移到鼻子的。而眼睛所受文明的训练比鼻子要多,鼻子保留了更多的动物性本能,更易于受扑鼻香气的诱惑。不管你看没看过《香水》、是否对香水(以及其他化妆品)中动物油脂含量有道德疑虑。格雷诺耶具有原教旨主义艺术家的天然条件,他靠嗅觉来辨识、命名、驾驭/占有世间万物(和人),很可以改编为励志款的《怪咖博士》或倒叙版的阿尔帕西诺,而群众则会选择性地忽略他在科研道路上取人性命的极端主义作风。

徐冰 《烟草计划-荣华富贵》郑啸川 摄

徐冰 《烟草计划-荣华富贵》郑啸川 摄


有博物馆、艺术家、设计师针对特殊人群的感官进行过不同的尝试。声音(听觉)艺术已展中常客,以吃(味觉)为名的艺术也不罕见,现在也该考虑一下有关气味(嗅觉)艺术或艺术中的气味问题了。只是通过照片了解徐冰作品“虎皮地毯”(《荣华富贵》)的“意义”的话是会有很大缺陷的,除了现场不同视角的观看以外,还要在六十六万支卷烟弥散的气味中浸泡一下。生物原生的气味和人的应激反应很少说谎,人造气味或对气味的运用更易于进行信息明确的表达或修正。效果当然是建立在个体嗅觉经验基础之上的,不抽烟的人对烟草敏感度与老烟枪自不相同,有人会恋恋不舍阿姆斯特丹街道上的大麻味儿,也有人一提香水第一反应就是商场的一层。气味也是检验粉丝忠诚度的试纸,不信把隔着屏幕追小猪佩奇的人拉到农村的猪圈旁边体验一下偶像的原生态生活试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复刻”《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两头猪进场不过三分钟,人完全被猪的“气”场压制住了。


徐冰 《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王晓松 摄

徐冰 《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冯博一 摄


对气味的迷恋不止为香水等化妆品市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它也是有性情和性别的(可参看商家广告)。气味在色情、黑暗、暴力上的表现丝毫不比视觉逊色,不少动物也是靠尿液(气味)来圈定领地、标示路线、吸引异性或退敌制胜。朋友送给我一个香炉,没敢烧,一提焚香就会想到“红袖添香夜读书”,一想红袖就乱了心,还是留着落灰吧!气味或许还默默无闻地参与着艺术史的书写,相信一定有人因为对调色油的味儿过敏改选其他专业。


徐冰在1994年创作的《文化动物》


“下体的气味”可能是要单独拿出来说的。上述“复刻”现场,被请到现场的公猪出场不久就奔着母猪下体而去,四周观众纷纷拿起手机屏住呼吸拍照。然而,据说母猪有男朋友,对公猪的示爱无动于衷。好在猪不是人,没有硬上。猪倌也奈何不得,除非生来一针。人类追逐“下体的气味”时的表现实在不比猪有风度,但原罪既不在气味本身也不在追逐者的知识背景上,答案大概还是要回到“怪咖”社会的经济、法律和权力关系上找,不然被香精遮挡的恶臭还是会飘散出来,而格雷诺耶的命运结局只存在于小说荒诞不经的构想中。或者,可以尝试用科技含量更高、更安全的替代品,我们的食品工业既然能造出各种味精、香料、一滴香,必定能生产出可以满足各色人等的各种嗅觉、味觉需求的神奇调味剂。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