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下一叔
当然,叔没有要转行做娱记或者知心大姐,婚姻还是关起门来自己解决。但一些类似婚姻关系的合作,还是值得探讨下「经营之道」,如何能相亲相爱、携手共进、羡煞旁人——比如,艺术家与画廊的结合。
艺术家和画廊为何类似婚姻了?首先,这两种关系都起源于爱(有点基情四射),又是非血缘关系的社会盟约。它们以永久为目标的垄断式占有对方,要求双方相互尊重信任、共享资源、共计未来。
画廊拼命勾搭艺术家抛媚眼表忠心的事也常常传为美谈,比如说,Hauser & Wirth 的创始人 Ian Wirth 曾说自己 95% 的时间都花在和艺术家打交道上面,其他的藏家、媒体、员工、策展人等等分剩下的 5% 。且不论是真是假,这个表忠心确实很悦耳。还有高古轩在十年前为了勾搭当时市场当红炸子鸡 Richard Prince,经常学 Richard Prince 穿格纹衬衣去 Richard Prince 也会去的爬梯,跟他搭讪套近乎——这难道不是和追妹子一模一样的?
但 Richard Prince 和高古轩这对 CP 今年还是掰了
要先明确的是,本文说到参与「婚姻」的画廊,是那些跟艺术家有直接长期合作关系,专注于一级市场的画廊。而那些定位于二级市场的,太「朝朝暮暮鱼水之欢」,今天文章就不涉及了。
这都是 19 世纪中画廊主 Paul Durand-Ruel 和印象派的成功带来的风潮。
Durand-Ruel 最早开始垄断式收购当时并不被看好的印象派画作,给艺术家提供定期经济补助,不惜花三十年时间举办展览,最终助推印象派在艺术史上的地位确立及整个市场的稳定。
相比较以前画商简单的倒买倒卖,这种关系当然高级多了,当然这种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眼光、共同的价值观、还需要很多很多的信任和爱!
当然,随着合作的建立,双方需要更多的契约来公示彼此关系以及保障利益。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现在熟悉的这种一级画廊模式慢慢建立起来。当然,后面又有 Leo Castelli 一代传奇画商把这种关系上升到一个新模式和新高度,这里叔就不展开讨论了。
为了写好这份过日子的小手册,潜伏画廊界的二叔参考了国际画廊和艺术家相处之道,为你们罗列出双方应尽的基本职责,希望你们参考比对,让生活更和谐。
如果不幸吵架闹分手,也记得翻出来看看是谁在哪方面做的不够好。
1. 举办展览
今年 David Zwirner 给 Francis Alÿs 做的个展,上次是2013 年
画廊需要把握如何给艺术家作品定价。既不能与艺术家主观期望值相差太远,又不能忽略客观的成本开销和行情走向。画廊需要有一定的销售能力,给艺术家稳定明朗的经济回报,按时付款当然也是基本责任!就像太太把小家操持得当,老公亦需按时上缴工资。
至于二级市场,画廊当然不应参与炒作,也应当尽力避免作品被随意转手或送拍,以保护艺术家市值的稳定性。在详细记载和跟踪作品所有权的同时,画廊也应及时将市场信息转达于艺术家。
参不参与炒作这事不好定义,反正龙美术馆 680 万英镑买的 Jenny Saville 的 underbidder 就是她的代理画廊高古轩
销售以外,画廊还要面向机构跟媒体进行推广,帮助确立艺术家学术地位。在业界刊物中打广告、出版图录、组织采访、征集评论,都是画廊常用的宣传手段。
另外,中小型画廊如果没有海外分支机构,应该主动多寻求与海外的美术馆或画廊的合作,给艺术家带来更多销售平台或作品出借各地机构展览的机会,为艺术家拓展海内外认知度。
虽然「男主外、女主内」,大部分情况下,画廊对外交流比艺术家要多很多。但是画廊应该将藏家、机构、策展人对艺术家的评论积极地反馈给艺术家。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评价,都会对艺术家有建设性帮助。有些画廊会倾向艺术家和外界的联系越少越好,这样自己对于艺术家的控制权就更大,这跟封建社会不让妃子出门的皇上差不多吧?
再善于经营的画廊,难免都会有不易售出的库存。艺术家的作品制作完之后,把它们托付给画廊,保险跟养护就是画廊的责任了。随时了解库存中作品的状态、具体所在位置,及时解决破损或折旧问题,在有陈列需要的时候可以有条不紊地取用,都是画廊的日常需要做的工作。
艺术家可以想想自己的画廊们,都做到这些基本的了吗?
艺术家正在进行创作 @ Ron Mueck Studio, 2013
说实话,画商再有亲和力,明星的光环还是围绕着艺术家。哪有藏家、媒体、策展人不想认识艺术家本人不想去工作室参观的。这就对工作室的开放性和艺术家对藏家及探讨作品的积极性有要求了。
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线上交流也是一门学问。掌握好了就像 Amalia Ulman 一样成为网红,掌握不好的也有例子—— Loris Greaud。去年初个展开幕后,看到一篇没太说好话的展评,竟然在脸书上痛骂写文章的女编辑,还建议她「多读艺术史再交个服用类固醇的男友」。这事一出,现在好像连代理画廊都木有了?
Dallas Observer 编辑 Lauren Smart 的脸书私信截屏
后勤的处理方式也是根据双方大牌程度多种多样——
略随意的组合:艺术家把作品卷吧卷吧或者找个纸箱子塞点泡沫,联邦快递不带保险就寄到画廊了,安装也是谁在谁上手。
高端的方式:自然是各方面都由画廊全程付高额费用雇专业人员进行。
额外费用最凸显的环节还在艺术品修复上,比如说在英国,修复员的日薪一般在人民币六千到八千之间,注意,是日薪啊!一个大工程下来这个费用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而大画廊一般放不下脸皮找艺术家补作品,再心疼也必须得格调高!一般老公在老婆面前爱面子,也是如出一辙。
业内有两种说法,有人觉得档案的收集——包括广告、展讯、邀请函、评论、图录、影像、被藏信息等,应由艺术家自己全面掌握,一方面起步艺术家的档案工作轻松易管,另一方面资深艺术家的合作关系多而复杂,交给画廊恐怕有漏。
但也有人说这种文秘的工作当然应该交付给主要代理画廊,琐事是画廊的工作,艺术才是艺术家的工作。况且现在行规也很普及,艺术家「跳槽」时的「遣散服务」包括全套文案,所以不存在疏漏问题。
叔觉得这都不是大事儿,谁有细心的文秘,谁就把这活揽了吧。
4. 其他
美好的婚姻关系,背后一定都有万变不离其宗的基本准则:相互坦诚、彼此尊重与信任,才能以积极的态度相互帮助,将力量拧成一股绳。
从一些互相信任的大事上,比如画廊让藏家跟艺术家建立直接关系,艺术家恪守条约不私下出售作品;到一些小事:比如借对方之口来婉拒一些不想参加的活动和展览。每个细节都可能是成就双方关系的决胜点。
1.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