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静止的遐想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690   最后更新:2015/01/26 07:57:28 by babyqueen
[楼主] 欧卖疙瘩 2015-01-26 07:57:28

来源:凤凰艺术  柳舟 /Sam


在自拍当道的今天,当漫步798艺术区,又或在美术馆、剧院欣赏艺术时,常常可以发现“自拍小伙伴们”的身影。伴随社交网络的发展和摄影技术的进步,博物馆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自拍的圣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星空》都只能成为自拍笑容背后淡出的背景。

在一场主题为#Museum Selfie#的自拍活动中,博物馆自拍被掀起一阵狂潮。




博物馆自拍一下就被脑洞大开的网友们“玩坏了”。


@mardixon在Twitter上发起了一个#Museum Selfie#话题,随即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博物馆自拍“灾难”。据统计,在话题发布五小时内,#Museum Selfie#标签就收到了43,000,000条印象(impressions)和超过6500条推文(tweets),网友们竭尽其所能po出与博物馆的珍贵藏品的合影,并大肆张扬其激动之情。而藏品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则无人问津。或许,在今天的艺术欣赏趋势中,博物馆自拍已经势在必行。


▲包括演出场所的公共场合是否应该禁止使用自拍杆?


事实上,近日在英国,包括O2体育场、温布利球场、学院音乐集团旗下的所有演出场所在内许多公共场合已明令禁止使用自拍杆,其理由是自拍杆的使用会妨碍他人观赏赛事或演出。那么,博物馆是否需要类似的禁令来抵抗这场自拍“灾难”呢?


轻视乃至抵制博物馆自拍行为的理由显而易见——博物馆是一个用于观赏、学习、自我提升的地方,而非单纯的娱乐场所。然而从审美的角度而言,博物馆的美学意义理应大于其教育意义。我们更多从博物馆收获一种美学的体验,而非历史的说教。


可是,你知道吗?早在19世纪,尤其是欧洲大陆,博物馆已经成为自我展示的地方,当时的巴黎人会精心打扮前往卢浮宫,专栏作家也会撰文评论参观者的时尚趋势。博物馆和其他公共娱乐场所一样,不仅是去观赏的地方,也是去被观赏的地方。因而,如今的博物馆自拍风潮亦是这个道理。


在博物馆建筑中或者外立面自拍是最受欢迎的方式

一群观众在作品前自拍

这件“混搭”的《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作在2012年由一位匿名艺术家传开


Instagram、Twitter、Wechat等社交网络的流行给人们的自我展示提供了广阔平台。人们愈发热衷于通过社交网络展露自己的生活和思考,自拍则是一种良好的表达工具。很多时候,无需多言,仅一张和蒙娜丽莎或者思想者合影的自拍就可以很好地展现自己浪漫而深刻的艺术情怀了。


我们难以从文化乃至道德的高度评价这样的行为是否有益,而在此之前我们不妨首先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即博物馆自拍风头正胜。而参观者行为偏好的改变对博物馆和策展人也会有较大影响,例如展品的排列、空间的设计等。或许,自拍的兴起及其合理性的讨论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如何呈现艺术、又将如何欣赏艺术等元问题的看法。如果这样的“自拍灾难”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走近艺术,那么,暴风雨啊!请来的更猛烈些吧!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