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VS杨福东:人到底有没有精神生活?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608   最后更新:2014/08/22 09:13:56 by 小白小白
[楼主] 蜡笔头 2014-08-22 09:13:56

来源:凤凰艺术


“思想无界、大放艺彩——凤凰艺术携手TED创始人创意酒会”于2014年8月19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人艺术家、音乐、科技、设计界的杰出人士齐聚一堂,共同鉴证“凤凰艺术全媒体”上线。

著名艺术家、策展人邱志杰出席“城市、云计算和大数据”论坛并发表了主旨演讲。邱志杰提出:当下的艺术创作要大量的依赖于像维基百科或者谷歌地图这样的媒体,简言之就是谷歌地图时代的中国山水画。以下为艺术家、策展人邱志杰的演讲实录:

艺术家、策展人邱志杰


主持人:很多人说邱老师的艺术是鬼才的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为什么这么说,有一个评论家这样说,他看了邱志杰先生的一幅艺术系统作品,他觉得他创造的不是画面上的平面的艺术作品或者是装饰艺术,而是它本身就是一株植物,而这个植物会生长,它通过它蔓延的枝蔓串起了艺术家所思考的意识,他所预判的将来。所以呢也有人说,邱志杰先生像是一个用图像思考的哲学家。不知道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邱志杰作品《观身不净图》367x292cm 2013.4 两卷轴

邱志杰作品《海水能否变透明》 183x146cm  2014.4  纸上水墨裱画布绷框


邱志杰:实际上我以前策划过媒体艺术,就是所谓的新媒体艺术方面的活动,但是我好像不做新媒体艺术很多年了,回想起来,只是每天在使用新媒体。那么我们注意到新技术的使用,用到艺术界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新技术变得,编者按)古老了,实际上最新的技术用来杀人和用来救人,就是用在军事领域和医学领域,在使用最新的技术。等到新技术沉淀到民用领域的时候,才到艺术家手里,当然在一些最有创新的公司研发机构里面,实际上活跃着大量的拥有艺术家一般想象力的研发人员,反倒是我对艺术界对于新技术的使用,一直抱一种略带怀疑的观察态度。


那么紧接着呢,我们看到的这些新技术和新媒体对整个人们生活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波及到每一个人,远远不只是为艺术媒体的翻新带来一些变化。那么在那之后我开始画地图,因为我特别关心的是这些能够改变人思想的技术。我们知道有一些技术创新,它让车更快、更方便地到达一个地方。


邱志杰作品《关于后感性的回忆》 四尺宣纸  2014.5 卷轴

邱志杰作品《诗人们甚至被柏拉图赶出了理想国》 183x146cm 2013.8纸上水墨卷轴


但是有一些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思考世界的方式,比如说从谷歌地图到谷歌眼镜,这样一系列的东西,比如说像维基百科这样的生产方式,或者想TED这样的活动,通过简短的对话来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我开始用把图形跟词汇放在平面上的方式来工作,就回到了非常古老的地图绘制者的传统上来,那么历史上的地图绘制者其实是最早的一批知识和经验的采集者、搜集者,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知识和现有的经验之间空白未知的领域以及去如何理解所有经验之间的一个关系。所以在这样的工作它思考问题的方式,包括生成这些地图的工作方式,事实上是要大量的依赖于像维基百科这样的媒体或者谷歌地图这样的媒体。

邱志杰作品《习惯成为失败者》 183x146cm  2013.8 纸上水墨卷轴

邱志杰作品《笑的政治》 230x146 2013.11 纸上水墨裱画布绷框


我刚才说到用地图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和这个视觉艺术之间的联系,我是这么想的,我们每天开车出门然后在自己家的周边逛来逛去的,这个时候说我们是凭感觉在走路,我们下意识的在行走,那么等到我们离开熟悉的街区,离开我们住的中关村来到798,我们打开GPS,我们打开手机里面百度地图,我们开始使用我们的理性,我们分析比较快到达那个地方,我们使用知识、资讯知道那里在堵车必须绕开这条路。然后我们选择我们的道路,这个时候是调用理性的阶段。等到我们再离开这个我们有地图、有GPS可以依赖的地方,我们来到一个手机信号都没有的地方,这个地方地图不够精细,这个地方在地图上是一片空白。

邱志杰作品《远近亲疏图》 183x146cm 2014.4 纸上水墨裱画布绷框

邱志杰作品《作一业以安身立命》 183x146cm 2014.4 纸上水墨裱画布绷框


这个其实在调用我们的感性,我们小心翼翼,我们不知道这脚踩下去这里面是流沙是结实的土地。这个时候我们全身的敏感度才会被全部调用出来,这个才是真正使用感性的状态。我是这么来理解我们现有的科技,我们现有的知识和我们的感性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艺术家事实上在历史上一直是被技术进步逼着去探索,比如说刚才陆蓉之老师展示的一组绘画,是一个画家被摄影术抢了饭碗被迫重新寻找和定义绘画的使命,这就是一个画家下岗再就业的一个过程。


今天我们的这些技术进步,我们的移动互联网,我们的谷歌地图,我们的TED演讲,所有的这些知识的形成和生产方式实际上同样在给我们造成一种逼迫,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迫重新以不习惯的方式去生活,用我刚才关于行走的那一些话来说,我们逼着这个环境重新感受生活,重新感知和调用我们的感性,这是回应徐冰老师关于我们的创新从哪里来。我认为我们的灵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这种“地图无漏”的方式,来重新面临崭新的人类经验,把这个经验和我们历史上人类经验是否可能发生呼应去搭建一种连接。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沙发:1楼] guest 2014-08-22 15:04:51
黔驴技穷
[板凳:2楼] guest 2014-08-23 01:16:06
球球越发恶心了
[地板:3楼] guest 2014-08-23 10:31:56
这画的是什么啊,东拼西凑一些烂玩意儿。没法看!!!!
[4楼] guest 2014-08-24 00:16:00
简直成个大洒逼了
[5楼] guest 2014-08-24 00:29:40
终于又看见了什么叫死逼;
[6楼] guest 2014-08-24 00:32:59
邱志杰应该改成越呆逼 越装逼,死的人都会有死人的前兆做法
[7楼] guest 2014-08-24 00:54:17
这个阉人,昏昏沉沉实在太弱,中国真是死了艺术家了,竟余下这样软泥鳅似的孬种,怪不得中国当下艺术再也掀不起大浪,这种蚯蚓脱胎的家伙还要扮鬼头,我去走象棋去,学学杜尚,看不下去了。在你泥邱的带领下的王国简直一踩就是一大堆泥巴,简直脏了我的脚,走人呦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