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霏宇:与中国当代艺术形成有趣互动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4   浏览数:1885   最后更新:2013/08/03 13:29:51 by guest
[楼主] colin2010 2013-07-12 11:35:41

来源:艺讯中国 作者 王懿泉


李富春的艺术项目“B2B2C”


展览“从纸开始”仅仅是一个起始点,亦不能全面概况在北京艺门画廊新近展出的四位艺术家的创作。虽然展出的大部分作品都和纸这一媒介相关,但是每位艺术家的创作情景和艺术语汇差别很大,以至于四人群展看起来像是各自的迷你个展。

最近频繁展出的艺术家娜布其独自占据了一个展厅。“睫毛系列”中的一件雕塑作品被放置在展厅的中央位置,而其周围的大型纸上绘画则解释了她雕塑创作中的灵感,显示出绘画和雕塑之间的关联。娜布其用铅笔在一米六高乘两米五宽的画纸上描绘了“睫毛系列”雕塑所传递出的复杂的结构和锋利的尖端,而雕塑作品的圆柱形体量也在绘画中可以看出端倪。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家李富春,近几年来都在义乌经营他的电子商务生意,但他却没有停止创作,一种持续着名为“B2B2C”的艺术项目。李富春将众多的国际快递包装盒作为创作材料,他在这些盒子内部创作有关他生活的绘画,也将设计好的模切线制作在一些纸盒上,于是经过简单手工折叠这些纸盒便可成为纸雕塑,造型包括导弹、蝴蝶、蜻蜓等。而每当客户向他订购商品后,这些带有艺术的盒子便会作为商品的包装,被寄送给客户。在这样的项目中,李富春的创作显然不仅限于纸这一媒介上,而是在探索商业和艺术的关系,并展现其个人的创作和生活经验。

同样参加展出的艺术家付小桐显示了对于“拼贴”这一艺术语法的极大兴趣,而她不仅在纸张材料上使用拼贴,她也使用各种物体,包括骷髅,玻璃瓶,树脂,稻草人,金属锥形物等等。在付小桐安排下,这些经过重新组合的物体常常传递出神秘的气息。而艺术家杨冬雪的作品“自画像”独自出现在一个展厅,这件由机械和马达构成的作品似乎和纸张的关系不大,更像是一件动态雕塑。

尽管整个展览意在展现艺术家们对纸张进行的多样探索,而仅仅对纸本身的探索并不能还原每件作品背后的创作情景。然而,如果脱离开这个策展概念,便会发现每位艺术家的个体实践都充满着各自的趣味。

[沙发:1楼] guest 2013-07-14 18:06:04
想和王同志讨论一下。

对于我来说,杨冬雪的作品对该诸如命题展览,是个彻头彻尾的革命者。
展览之前,我有幸和杨交流过,因为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看不明白,这个机械装置和纸有啥关系?
原来一贯不拘于陈旧按步就班的艺术家,这次在题目上花了些心思。
「自画像」,按照我们约定俗成的定义,这应该是一幅素描或由素描延伸出的各种面孔。杨冬雪则脱离了表面的直意,而把自画像更为抽离地通过机械装置的方式表达出来了。
听说展览的题目也因此从「新纸艺」落地到最后的「从纸开始」。

我一直都不怀疑中国有无数个优秀的和善的跟随者,但我更珍惜凤毛麟角的革命者和开拓者。
[板凳:2楼] guest 2013-07-14 18:08:55
哈哈

顶一下1楼。
[地板:3楼] guest 2013-07-17 17:04:13
顶一楼杨冬雪本人
[4楼] guest 2013-07-17 23:49:44
对不起3楼,我是Sunday。认识杨冬雪。再顶下杨冬雪。你不介意吧?哈哈哈。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