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澎:诺大中国难找一个美术馆馆长
来源:新浪微博
重新读了一遍格罗伊斯的《平等审美权利的逻辑》,感觉这篇文章前半段的论点跟朗西埃的美学体制/感知分配完全一致:是滴,今天一切图像在原理上都是平等的,但事实上总有些图像是要被挤出去不受承认的,好艺术就是以前者为名为后者战斗。政治也是这个理。
杜可柯: 这个大的范式,最重要的message是:不要因为原则上平等了就进入“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的自我打败模式或者“我就喜欢”的宅男模式,不要因为解放了就以为阶级斗争结束,敌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找不到那是你的错,别推到“景观”头上。这话与其说是说给艺术家听的,倒不如说是说给“批评家”听的。
杜可柯: 话虽这么说,估计99%的当代艺术是朗西埃看不上的。他说造形艺术就像个命太好反而被宠坏的孩子,可用资源太多结果没有hold住,于是走向“艺术的危机”了嘛。艺术家要么自大要么自虐,令人无法直视。把自己的优缺点过于当真,艺术就失去了怀疑或“虚构”的能力。说到底,朗西埃老师是个文学的人~
杜可柯: 对于朗西埃而言,政治的争议点不在于庶民到底能不能说话,怎么说话(是分子地说,还是克分子地说,是人民地说,还是诸众地说
),而在于:是滴,一切人在原理上都可以为自己说话,但总是有些话无论怎么说都要被当成屁,政治就是以前者之名为后者战斗。
郭坏: 對朗西埃而言,不僅是可不可以說話,而首先是可不可以被說與被看見。
Venus_nokan:藝術圈愛引用Ranciere,除了他有想法,DOS也符合藝術圈一眾anti-art的操作。另一原因是方便。他的書基本上過半關乎“美學”(但其實他口中的美學和一如他的“政治”、“民主”,和一般人的定義不同),容易應用再藝術文字/作品上,且常結合政治和美學,引用他就自動地替文章增加了政治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