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之后的四种未来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815   最后更新:2012/10/16 13:15:52 by babyqueen
[楼主] 小白小白 2012-10-16 13:15:52

来源:象罔艺术计划

 

 

胡晓媛的作品有暗语的气质,她的艺术形式绵密,蜿蜒,缠绕,隐秘,纤细而敏感,游丝如麻,拂耳蠕心。她的艺术暗语里,有自语也有他语,他语也是自语;如同调整收音机的频率,你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它们平行存在,构成无限的丰富。听者本身,是功能的觉知,也是自我的选择,所以听到的,某种意义上是深入基础上的选择性,但这深入的切近,无疑有助于走出藩篱,建立自我与世界的个性关系。

胡晓媛无疑感受到了丰富的内容,并有效地转化为视觉的形式。那些隐约的声响,闪动的光,蠕动的灵,密密麻麻,这些都是“莫名的敏感”。绵延不断的能与相,粘连的,变化的,流动的,隐藏附着在时空的颗粒上。

艺术家迷恋似是非是,迷恋矛盾结合体,她同样迷恋形式,但明确形式是在思维的后面。艺术家选择与身体契合的形式,努力将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统一在一起。创作是新经验的构建,它钩织自我认知的体系。胡晓媛说,了解即是建立,整个的过程,是“我”越来越完整。一个内在的自我,隐藏于现象里,时时与它触碰,却时时不能完全分清。

作为感知的一部分,视觉的抓取是选择性的,人们在观看中,抽离出不同的触点和刺激,胡晓媛试图在作品里抽离出一个完整漫长的抛物线,也是一个完整漫长的认知系统。她认为,客观是一个社会性抽拉妥协的标准,是一个狭隘的通道,它与真理标准的确定,是需求的产物,珍惜自己体会这个世界的机会,因为感知的过程和经验带会来丰富的落点和更多的变化。

对话中,她向我们说起过往的故事场景,常常没头没尾,神秘而抓挠人心;描述中,胡晓媛经常用到“可能”,“可能”的表述是模糊的,但比确指更具丰富性,涵盖和包容了更大的空间。

“此生有涯,愿无限”,如果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别人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的话,就太无趣了,胡晓媛所理解的正途,是以个体的方式建立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以自我的的角度去重新辨识。很多事情都是一个必然,胡晓媛感知到一种隐隐存在的确定关系,并在认知中印证,横亘在“相似,相续,非断,非常”之中。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