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未来是——艺术?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667   最后更新:2012/09/25 11:03:58 by babyqueen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2-09-25 11:03:58

来源:artforum

 

201298林天苗的首次回顾展在纽约亚洲协会开幕更熟悉林天苗纸上作品的美国观众这回可以看到她从1995-2012年期间的装置作品并不试图强调艺术家的女性身份策展人Melissa Chiu 试图在林天苗的实践里挖掘出两条主要线索:“缠绕身体”。在展览开幕后的第一天林天苗谈起她在美国办展览的经验和感受和她对材料与的看法。“束缚和自由将展至 2013127http://asiasociety.org/new-york/exhibitions/BoundUnbound

 

林天苗,《缠的扩散》,1995
白色线轴宣纸,20000支针(12-15厘米长),视频播放器电视显示器可变尺寸

 

缠绕首先强调手工手工强调劳动”,强调劳动的时候就在强调中国与美国最大的不同中国的labor(劳动力),美国就没有能力强调这一点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这个情况又很真实。“身体确实在场我有时候通过身体说另外一件事或者通过身体做另外一件事可是从视觉上就是通过身体来感应当外界事物对我产生刺激让我得到某种生理反应时我才有感觉这还是通过身体作为媒介来传达

有时我会觉得在美国工作更容易一些可能是因为来美国的时候我还很年轻出国之前我在中国没有工作过所以不太清楚在某个单位或部门的工作状态到底是怎样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还是挺西方的反过来讲像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他们在中国的状态比较如鱼得水我却比较难我对人特别直接这跟我在美国工作了十几年有关系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切分得很清楚

关于内容我会先有个想法然后知道想做什么样的感觉时我才去做但是我发现往往在做的过程中从思维到实现的过程中我会非常enjoy,也会发现很多新的东西最终呈现出来的和一开始的想法已经完全不一样甚至是天壤之别我不可能从一个特完美能够用语言形容能想清楚的想法开始我不行从开始到完成我可以持续很多年比如用大概56年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作品这是我的创作状态

90年代末时使用的材料都非常朴实它很容易把人带入一种朴实的情感而现在则是故意用最好的材料利用它的浪费和极致性以此强调材料的商品性或者放纵这跟中国的社会状态有关系我看能浪费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材料上的变化好多时候不换材料是一种习惯也可能是不断使用软性材料的过程中你持续发现它还有其他可能性就可以继续利用下去而且软材料确实容易操作比如一个大钢板需要许多人的劳动它是一个公共性的东西然而软性材料呢它有点像我们的daily life(日常生活)。

什么是艺术你越做艺术你越不敢下这个定义美也是这样的你越做艺术越觉得它美你就越不知道它的底线在哪里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也是很什么的你知道吗但是我可以说因为具备十年的设计背景我能把事情做的很完整这大概是以前training(训练的结果。 我觉得这个词不一定100%是好意思放在当代艺术中会有人排斥另外一些人则愿意做得再美更美一点儿做到一种极致或者是用传统概念的美恶心你我有时候排斥美有时候又故意利用它或者我愿意做得更美这不是我能确定的状态我觉得一个艺术家除了观念能给你一个清楚的想法之外视觉经验依然十分重要艺术家创造的视觉经验带给你一些东西如果这二者结合在一起我会觉得特别好

— 文/ 采访安静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