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西敏•克拉玛提(1970年出生)的作品审视了政治身份等问题,尤其会通过对自我和集体的关注来表现一个更为宽泛的问题——女性身份。她把自身作为伊朗社会的一个女性描绘出来,以此来呈现女性身份这一问题。她强调的主要是受外界强制力推动的“自我”,以及在自我之中变易着的一切。她的众多作品都围绕“女性”和“女性群体”展开。似乎她要竭力去找出一种刻绘女性的内在和外在世界的方式。她的很多影像作品都表达了她对于周遭环境和自身经历的异议。更进一步来说,她的作品其实是在向她所生活的社会发出异议,在那样的社会之下,女性自身的感官感受被剥夺了。克拉玛提作品中的主题既简单又复杂,于是作品便具有了多层含义,但第一眼看作品时却又觉得简单。有一些作品(特别是涉及到她自己的身体作为一个女性)呈现了一个重复的母体,一种有意为之的苦痛和悲伤的重复,从而再次把观者的感知引入一种悲伤和折磨的境地。
在这次影像展中,西敏•克拉玛提带来了两部风格迥异的影像作品,一部来自过去,一部来自现在。两部作品都体现了她对于自我记忆和真实经历的强调。题为《一段亲密记忆的活组织检查》(2011)的影像作品,时长两分钟,投射在一块巨大的屏幕上。艺术家认为这个作品反映了近来中东的局势变动和进步——即所谓已被媒体广为报道的“阿拉伯之春”事件。这个作品还和她自己的童年记忆有关,她的童年岁月见证了两件重大事件:伊斯兰革命和国家战争。作品标题采用了“活组织检查”一词,是为了强调影像中贯穿始终的两个问题:首先,“活组织检查”是一个医学术语,暗指那些问题和关注点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身体健康免疫系统疾病或功能失常;第二层涵义是说,尽管从病人身上所提取的活组织通常是极其微小的,却能以小见大,发现并找出全局问题。“记忆”一词也表示她从很久以前一直到现在的所有想象和记忆。她保有叙利亚大屠杀的场景,这也是她的这个作品的灵感来源。
第二个影像作品,题为《学校日记》(2008—2009),是一个时长为四分钟的影像装置。作品将三个不同的电影场景投射到屏幕上。这屏幕以打印出的照片为背景,其实是她自己的日记照片。在照片中,可以看到笔记本的线条,还有她自己的笔迹,表明那是她学生时代的一段共同记忆。把电影场景投射到背景的空白空间上,就好像是把照片粘到了笔记本上,在这里,她“粘”的是动态照片。她们那一代人,还在学校时就被迫经历了与伊拉克长达八年的战争(1980—1988)。她们的学习生涯几乎全都被战争和恐怖所笼罩,害怕被战机轰炸的恐惧持续不断。她说:“战争中有一些学校被轰炸了,我们一想起来就害怕不已。”在这个作品中,她选用了恐怖作为记忆的一部分。她把这个想法拓展了,进而展现了学生受害的问题和不久前发生的恐怖事件,不单单是在伊朗,还有美国和车臣。作品包含了三个让人震惊的影像场景:第一个场景取自于1980年代的一个半自述式电影,画面中14岁的男孩子冒着生命危险执行拆除地雷的任务。最终,他在一次爆炸中丧命。克拉玛提写道:“那时还有很多年纪相仿的伊朗士兵,他们都去了前线,没有上学。”另一段影像显示了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的血案。在这段影像中,观者置身于最惨绝人寰、最恶劣的枪杀大学生事件中。还可以看到那个韩国学生的照片,这大概是要和第一个场景中遇害的男孩相对。在枪杀并重伤多名师生之后,那个韩国学生自杀了。在第三段影像场景中,可以看到2004年别斯兰校园人质危机的画面,三天时间,超过1100多名师生被劫持,380多人遇害。在三组画面旁,克拉玛提在背景屏幕上写了一些句子段落,对事件加以解释,就好比在给她日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