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VIP艺术展:115个画廊2000多位艺术家作品
来源:新浪微博
@卢迎华:一天看了各个策展人带来的大量的创作之后的,发现大多数的艺术家,不管你是创作哪种类型的,几乎总可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找到你的镜像、替身、重复、平行,几乎没有创作是不可替代的,不可复制的。特别是看某一件作品的时候更有这种感觉。那么,如何在创作中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呢?给每个创作者的问题。
12月22日08:10 来自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暗香疏影:转发此微博:艺术家个体的生命历程才具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广阔视野之下重视内心,挖掘新的表现媒介,…不过杜尚之后已无真正意义上具前瞻性大师。
王海川微博:把镜像、替身、重复、平行当工具手段,而不是目标,艺术家也变成为作品一部分时。
罗子丹:当作者贴近、忠实自己的内心创作时,是否会有“重复”已不重要;更无必要刻意去避免被“替代”。
雷本本:忠实自己的内心更重要
付晓东:我在考察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感觉,很多艺术样式都有升级版,独立思考和原创很重要,艺术创作如不能封疆划土,开天辟地,那就得顽强的推进和深入~
徐家玲3: 如果艺术和文学不允许重复和复制,那么人类的情感也到了尽头
齐廷杰:要搞清楚抄袭、雷同、类似、复制等的概念内涵~
雪泥森:再问一个,如何使创作不成为一种竞赛呢?
黄洋TMA1:作品不仅是艺术家私人的表达物,更是公共知识累积的结果,因此也成为艺术家学习的对象,作品也就跟着像作业一样可以抄袭模仿。不能把艺术家的整体人格视为饼图,只切出其中的百分之十五称为“个性”,以为作品只要体现了这部分就有了“唯一性”。把个性和平庸的真实比例用作品如实还原,唯一性就有了。
杜曦云:是否不可替代,是体验、思考、表达过程中的副产品。越想不可替代,可能越远离“不可替代”。不可替代性,就在自己的生存境况、自己的生存反应中。
张东红的微博:语言、技术的独特性固然总要,但大多关照世界的角度还是属于人云亦云
马文婷v:简单的样式模仿肯定是不够的’但任何文化都是在传承中发展的’就像假如不借助概念批评家的批评也无从谈起一样'没有谁能从石头缝里蹦出来’跟谁象并不重要关键是看他想做什么
傅旭明:是的,保持和艺术圈一定的距离对独立思考很重要。
@卢迎华:一天看了各个策展人带来的大量的创作之后的,发现大多数的艺术家,不管你是创作哪种类型的,几乎总可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找到你的镜像、替身、重复、平行,几乎没有创作是不可替代的,不可复制的。特别是看某一件作品的时候更有这种感觉。那么,如何在创作中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呢?给每个创作者的问题。
12月22日08:10 来自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暗香疏影:转发此微博:艺术家个体的生命历程才具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广阔视野之下重视内心,挖掘新的表现媒介,…不过杜尚之后已无真正意义上具前瞻性大师。
王海川微博:把镜像、替身、重复、平行当工具手段,而不是目标,艺术家也变成为作品一部分时。
罗子丹:当作者贴近、忠实自己的内心创作时,是否会有“重复”已不重要;更无必要刻意去避免被“替代”。
雷本本:忠实自己的内心更重要
付晓东:我在考察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感觉,很多艺术样式都有升级版,独立思考和原创很重要,艺术创作如不能封疆划土,开天辟地,那就得顽强的推进和深入~
徐家玲3: 如果艺术和文学不允许重复和复制,那么人类的情感也到了尽头
齐廷杰:要搞清楚抄袭、雷同、类似、复制等的概念内涵~
雪泥森:再问一个,如何使创作不成为一种竞赛呢?
黄洋TMA1:作品不仅是艺术家私人的表达物,更是公共知识累积的结果,因此也成为艺术家学习的对象,作品也就跟着像作业一样可以抄袭模仿。不能把艺术家的整体人格视为饼图,只切出其中的百分之十五称为“个性”,以为作品只要体现了这部分就有了“唯一性”。把个性和平庸的真实比例用作品如实还原,唯一性就有了。
杜曦云:是否不可替代,是体验、思考、表达过程中的副产品。越想不可替代,可能越远离“不可替代”。不可替代性,就在自己的生存境况、自己的生存反应中。
张东红的微博:语言、技术的独特性固然总要,但大多关照世界的角度还是属于人云亦云
马文婷v:简单的样式模仿肯定是不够的’但任何文化都是在传承中发展的’就像假如不借助概念批评家的批评也无从谈起一样'没有谁能从石头缝里蹦出来’跟谁象并不重要关键是看他想做什么
傅旭明:是的,保持和艺术圈一定的距离对独立思考很重要。
别扯jb蛋了,这是句空话,如果你说达芬奇有点像米开朗基罗的话,会被达芬奇抽耳光的.
陆滢华硬是从她老公身上活生生地悟出了这个道理,了不起!
就会说废话
艺术家创作的时候要想怎么不可替代那就是有病!!!
卢樱花是可以被取代的
同意,卢迎华就是一个到处策烂展,并不忘吹捧自己老公的所谓策展人
策展人的观点有点像我们看白人,好象都差不多,白人看中国人也差不多,我们看黑人也差不多。你要是永远从形式,媒介求新求异,那等着吧!在这个时代最好不要在艺术圈里面找,跳出去应该会看的更多! 反过来艺术家看测展人,你们策划过多少展览是有新概念被抛出来的?哪个词是你们原创的?当下艺术中的各个小运动都是你们新发现出來的?别以为命了名就好象是你们的创举
如此屁话!创作类型那么重要吗,那你用的文字也可以替代,尼玛还码这么些文字干嘛?这个人是干嘛地的,把自己放到神的地位俯视众生吗?
陈劭雄:我赞同这个认识。但是,我觉得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其实不是那么紧迫。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取代的。问题是意义,有意思的雷同比无聊的独创更耐人寻味。艺术创作也可以用的大写的“我”来说明大家想到一起了的现象。然而,完全的被取代也是不可能的,不同的语境也使相同的表达意思不同。
@伊比利亚的夏季风: "如何在创作中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呢?给每个创作者的问题。"
@傅旭明:是的,保持和艺术圈一定的距离对独立思考很重要。
@付晓东 :我在考察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感觉,很多艺术样式都有升级版,独立思考和原创很重要,艺术创作如不能封疆划土,开天辟地,那就得顽强的推进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