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反思当代艺术创作模式,体会劳动幸福感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2   浏览数:1882   最后更新:2011/07/27 14:23:27 by guest
[楼主] clclcl 2011-07-20 11:08:40
作者:裴刚 来源: 雅昌艺术网



萧昱在展览现场 摄影:裴刚

萧昱早期的作品利用人工嫁接的动物标本,那个名为RUAN的作品以死老鼠、兔子、猫、鸽子和5个月流产的婴儿头部,组装成一个新的生命,用福尔马林泡着的异化胚胎,引发的讨论或者误读给人们留下长久的记忆。萧昱以其凶狠、残酷的艺术语言猛烈的冲击着人们对于生命、道德、艺术的认知,也至此,被人们所记住。2008年的系列作品“别管是谁的!我怀上就是我的。”标题还是一如既往的霸道风格,而作品却已不见“暴力美学”的痕迹,变得内敛起来。2010年萧昱的个展《回头》,萧昱以具有东方属性和色彩的竹子作为创作的载体,颇具禅意。2011年6月17日,此次在aye画廊举办的“风景”萧昱个展,展现了萧昱的多角度的从审美、样式、媒介上展开的变化与开拓的视野。



用塑料袋拼贴而成的“风景” 摄影:裴刚

  被采访人:萧昱 艺术家

  采访者:裴刚 雅昌艺术网编辑

  地点:aye画廊

  视野对艺术家来讲特别重要

  雅昌艺术网:这次的展览不同的几组作品,其中墙上塑料袋拼贴出的风景是即兴的创作吗?

  萧昱:很多年以前第一次画廊之前作的,一直在想。

  雅昌艺术网:这次感觉怎么样?

  萧昱:所谓即兴就是他们看着我做的。

  雅昌艺术网:这件作品更平面一点,另一件就是对竹子本身的物质形态的改变。

  萧昱:其实平面和立体不重要,因为这个问题在去年个展的时候就考虑过,就是艺术的样式研究的时候有用,对于艺术家来讲都不应该是一些限制罗列或者是材料,如果你觉得它可以表达,都可以,所以在我这儿早就不是问题了。



有机的骨骼和无机的瓷瓶之间构成的人文风景 摄影:裴刚

  雅昌艺术网:骨头和瓷瓶组合的那件作品,又是有机的物质和无机物质的组合,并且带有人文背景的,跟中国传统人文背景有关系?

  萧昱:方法论上比较超验,超出经验的部分。我觉得那样有点儿危险,但是这种实验有可能成立。

  雅昌艺术网:这次展览中最大的一个空间的改造就是“画框”对整个空间的分割,在表达什么?

  萧昱:实际上是一个立方的空间,是对“视野”的观察。从人文视野的角度,跟传统观念有关系,比如我们苏州园林就是一步一景的。但是今天视觉更重要,空间的应用更重要。现在中国人全世界哪儿都去,而且我们还有拍照的习惯,他一定是跟风景拍照,外国的经验我不感兴趣,实际上是中国人甭管怎么样,我们自己的各种习惯也好,背后有什么东西还是很重要的。空间是一个必然讨论的问题,但它不是一个针对性的问题,比如你做艺术,你在方法论上,应该有自己的习惯,你对空间的处理是比较注意的,所以不是我讨论的问题,这是一个必备条件。



被粗大的古典画框分割、框定的视野 摄影:裴刚

  雅昌艺术网:整个展览用风景作为一个线索,就把这几组不同的方式的作品又给串起来。

  萧昱:也不是简单地串起来,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材质,对风景,今天其实我觉得是有关视野的一个追问,是否该全方位地来讨论,我们今天的视野到底是什么?

  雅昌艺术网:从早期用动物尸体做的作品一直到竹子,还有最近的这个作品有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什么比较重要?

  萧昱:其实是早期的作品有一个误解,我只不过用了那个材料,实际上是讨论人类现代性处境异化的东西。因为大家在读作品的时候,对材料本身有很多别的想象,就衍生出很多别的主题,当然这个也是艺术比较有趣的地方,但是有关我们自己的一条线索还是关于审美的,因为我觉得艺术家,我不想讨论太多的理论,因为艺术家应该更像孙悟空,孙悟空他很实践,他得有一定的才能,他得做过、实习过,通过实践,不能像猪八戒,也不能像唐僧那样,目的虽然很简单,但是对每件事情都很平均,其实每件事情不一定都是平等,你也不能像沙僧那样天天背着包跑出去,也不能像小白马一样出身名门但是一直被人骑着,我觉得就是孙悟空这样的,有很多超验的体验,他的很多工作是靠实践的。所以他有火眼金睛,视野对他来讲特别重要。



用铁丝网构成的山水风景 摄影:裴刚

  实际上我一直是一个东方立场

  雅昌艺术网:您的作品跟之前从形式上来讲是越来越温和的?

  萧昱:别人解读起来会有这样的印象,审美是我特别看重的,审美几乎是一个最主要的,因为你的观念只能说支撑可以成立,但还不是艺术本身,艺术区别于哲学和其它理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在视觉上的天赋。

  雅昌艺术网:是否早期的作品更多是靠近西方的美学系统,但是现在包括竹子,包括瓷瓶子,包括铁丝做的风景,都是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关系?

  萧昱:比较清楚,其实以前我的出发点也是一个东方人的视角。包括东方的宗教也是大同、关怀。他是消灭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的,比如佛教舍身饲虎,他把动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是平等的。当然我做那个作品的时候是从这个角度来的,但是大多数人解释成西方立场。当年我跟德国的媒体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说我这个出发点绝对不是西方的,因为西方是排他的,就是西方的宗教,最早的异教徒都是西方宗教里头出来,东方,我不是说中国,就是东方很多理论是有包容性的。比如中国这个概念不仅是一个民族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你认同这样的文化才行,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度。所以它能够不计较到底是谁来统治,一直是这样一个问题,我那个作品实际争议最大的是有胚胎,就是流产的胚胎,这完全是一个东方的概念,我认为它会形成一个新的生命,但是西方人就不这样,如果他要攻击你或者是他对东方有偏见的时候,他就会用他的担心方式来攻击你,实际上我一直是一个东方立场。



用外力改变了竹子本身的形态呈现一种张力,颇具禅意 摄影:裴刚

   当代艺术不能全靠理论来支撑

  雅昌艺术网:您怎么看目前当代艺术作品,很多时候需要大量的文本去解读的现象。

  萧昱:我去年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好多艺术家认为我有点儿着急,我说不是。因为我觉得当代艺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度的远离视觉,就是太多的解释,这样对观众会要求太高,你要求观众是一个博学的,甚至是对艺术的理解力是非常高的,这样就要求观众必须知道某一个艺术家是哪个国家的,他的文化背景和以往的作品等等。还要他对政治、历史、个人的情感有所了解。观众哪有时间去了解,这样会误解。我自己当然要求自己的作品任何人都可以理解,起码从材料上不陌生。

  雅昌艺术网:从形式语言上更明确?

  萧昱:艺术本体应该及时有发展,当代艺术提出的很晚,才几十年,但是它的好处就是我上一个作品讨论艺术的对象是怎么消失的,但是不等于消失。就是说当代艺术的提问可以开拓一个视觉的新理论,因为视觉的本体应由视觉的材料来建构。如果说过多地全靠理论来支撑,把艺术都作为理论的原始文本,当然其他学科的人进入艺术比较容易,但是艺术这个行当本身有它的魅力、它的才能、特殊性很重要,因为艺术毕竟还不是创造,包括科学,都只是发现,艺术只是换一个角度和大家交流,不能说你的一个观念更新,我只相信你拓展,到现在完全可以欣赏古典的,甚至是古希腊、古代的东西,包括古代中国美院书法的都很喜欢,你怎么解释这个情况。我自己的知识体系,关于现代性的讨论,但是我同样欣赏那些古典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是拓展,我最近用风景关于视野的一个讨论,应该是艺术的发展是关于视觉不断的拓展,虽然背后有理论联系,但是它物化的时候还是通过视觉发生的,否则只是理论,不是本体。

  雅昌艺术网:艺术家应该是先验的。

  萧昱:艺术家通过先验有一些感觉,这个可能是需要所谓的才能或者是天赋,不是需要从经验里获得的,否则的话什么事情都要实验一回,经历过,艺术家的命运就太短了。所以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去想象的。



有机的骨骼和无机的岩石之间构成耐人寻味的人文风景 摄影:裴刚
[沙发:1楼] guest 2011-07-20 12:39:24
李富春
[板凳:2楼] guest 2011-07-20 15:13:49
没一件不是从英国那帮人来的。也是个大混子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