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虚无主义
来源:译言网
求职者遭受全球人才挑战;家庭主妇也得出来干活养家;治安恶化,贫富差距扩大,政府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给力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日本成年节,祝福那些今年满20岁的朋友们。(日本20岁为成人)回想当年,我是1999年度过自己的成年节,距离现在也不过12年而已,但是社会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当年,“失去的10年”(指的是长期的经济低迷)这种论调还不怎么流行,如今已经用“失去的20年”来形容那个时代了,到处都能听到“日本破产->IMF介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论调。
当年,中国、韩国、台湾的产业势力虽在不断扩张,但还没到今天这种咄咄逼人的地步,那时候的日本企业,似乎只要“再加把劲”就能夺回昔日的荣光。
当年,日本还没有遭遇退休金问题、非正式员工扩大化问题、穷忙族(working poor)问题等事件的困扰。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近12年来触发的。所以,从我这个过来人的角度来看,今天的成年人将步入一个痛苦的时代。
(1)现在的企业要求员工不仅具备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自觉,还必须具备国际化人才的能力。
比如说英语能力。
在我成年那个年代,毕业后哪怕对英文一窍不通,也能在一流的企业找到好工作。当然,要想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抱负,英语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即便你不会英文,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也能度过一个充实愉快的人生。
现在不同了,如今的日本企业为了能够苟活于乱世,对自身提出了国际化要求,每年向海外派遣大量有潜力的职员进行国际化培训,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英文作为工作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别说什么愉快的工作了,也别说什么出人头地,哪怕是为了不被公司扫地出门也得把英文学好。
除了自身实现国际化外,还得掌握国际化管理的能力。作为一个部门的头头,如果你只是在日本的组织内,领导和管理一群日本人的话,你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现在,管理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管理者必备的能力,在这种大杂烩般的工作环境下,即使考量、决策能力没有变化,领导风格的管理手段也必然不一样。
虽然现在的日本市场依旧很大,不少产业仅仅依赖国内市场也能很好的存活。但是对那些不满足于本国市场或者本国市场不足以养活自己的企业来说,必须依靠国际化的管理者来开拓海外。比如说化学设备制造产业,20年前根本不需要英语和国际化人才,如今,作为日本强项的制造业也被国际化浪潮所颠覆。服务业凭借着日语这一坚实屏障尚能苟且偷生个5~10年,但是迟早也会遭受国际化浪潮的冲击。
(2)国内就业遭受国际化人才的挑战。
已经开始找工作的同学应该很有体会。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开始面向全球招聘。不再将日本人和日语作为必备条件,新录用的员工中有一半以上不是日本人。连面试考察的重点也放在了非日语的其他外语、国外环境的生活、工作经验、面对国际化大潮的应对能力等方面。在我成年那个年代,只有那些去面外资企业(非日企)的同学才会面对这些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即使去面最普通的日本企业也会被考察到国际化能力。在制造业和销售业全球铺开的大环境之下,企业对应聘者国际化能力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请看如下新闻:
松下录取的新员工中80%是外国人 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大型连锁便利店、快餐店、大和运输增加录用外国人的比例。
2011年大学毕业生工作内定率57.6%,其中外国留学生很受欢迎,LAWSON和大和运输录用了30%外国人,UNIQLO新录用员工中三分之二是外国人留学生。
对国际化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招聘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喜欢将新员工送到国外进行业务培训,增加国外工作经验。在这种大环境之下,那些依赖国内市场的企业迟早会按耐不住,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国际化浪潮。拿邻国韩国来说,他们的企业管理者很早就意识到国内市场根本无法满足自己的胃口,像三星、LG之类的大企业,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国际化人才的招聘和培养。
(3)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一般家庭”夫妻两人都得出来工作,更多的家庭主妇将要走出家门赚钱养家。
这种现象在我成年那个时代已经有点苗头,不过还没有今天这么严重。丈夫承担家庭的大部分支出、能够养活一般家庭的“夫妇年收入600万”收入阶层的家庭单位已经崩溃,今后维持整个家庭的开销只会越来越高。顺便一提,在美国,即使是丈夫年收入超过800万日元收入阶层的家庭一般还会觉得入不敷出,妻子还得出去工作养家,因为美国的医疗费用比日本高,买保险的费用也很高,从幼儿园开始的教育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是美国女性比日本女性更有工作意识,她们认为如果呆在家里不出来工作的话,连正常的生活开销都担负不起,所以女性出来工作是理所当然的。日本女性迟早也得有这种觉悟。
(4)政府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给力
日本企业陷入国际化大潮,日本求职者遭受全球人才的竞争与挑战,另一方面,国内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治安情况逐年恶化,国家和政府还是一如既往的无所作为。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成年人首先得学会保护自己。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即便是在美国这种法制健全的国家,通用、Google等优秀企业仍旧会觉得自己的政府不可靠,因为政府最关心的是农业、国防等少部分行业。不仅如此,一个连进化论都不相信、认为非洲整体是一个国家的人掌握着美国的核弹发射按钮(讽刺奥巴马)。这样的国家简直幼稚得令人恐怖。
如今有不少国家,企业赚了很多钱,政府却没有钱,即使政府想干点什么事也没有钱来推行。甚至还有不少政府为了避免国家破产使出浑身解数。日本政府每年都从大企业那里收来大量税金,如今在面临国家破产的危机下,还要减少法人所得税,开玩笑吧?这种政府太不可靠了。
国家政策能够被利用到的地方都被榨干了,其结果,除了保护自己的领土以外什么都做不了。像这样无作为的政府换了一届又一届。像这种事情,越想越觉得可怕,今天过成人节的20岁的年轻人们,今后恐怕将面临一个更加严峻的时代。
但是乱世出英雄,痛苦的时代意味着更多更大的机会。如今社会对年轻人提出了比以往更多的要求,只要自己足够努力的话,马上就能够超越前辈,贫富差距和贫富阶层的扩大将带来一个庞大的面向穷人的市场,新的商机将会不断涌现 - 就像如今的美国那样。当国民觉得国家不再可靠的时候,在民众的压力下,社会的规制必将面临革新,现存的落后规制将被打破,或许会涌现出一批新的组织和商业模范。总之,我们这个年龄阶层的人已经回天乏术,今后重振日本经济的重担就落在你们这些年轻人的身上了。把握眼前的机会,充实自己的羽翼,以上这就是我想对年轻人说的话。
求职者遭受全球人才挑战;家庭主妇也得出来干活养家;治安恶化,贫富差距扩大,政府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给力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日本成年节,祝福那些今年满20岁的朋友们。(日本20岁为成人)回想当年,我是1999年度过自己的成年节,距离现在也不过12年而已,但是社会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当年,“失去的10年”(指的是长期的经济低迷)这种论调还不怎么流行,如今已经用“失去的20年”来形容那个时代了,到处都能听到“日本破产->IMF介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论调。
当年,中国、韩国、台湾的产业势力虽在不断扩张,但还没到今天这种咄咄逼人的地步,那时候的日本企业,似乎只要“再加把劲”就能夺回昔日的荣光。
当年,日本还没有遭遇退休金问题、非正式员工扩大化问题、穷忙族(working poor)问题等事件的困扰。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近12年来触发的。所以,从我这个过来人的角度来看,今天的成年人将步入一个痛苦的时代。
(1)现在的企业要求员工不仅具备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自觉,还必须具备国际化人才的能力。
比如说英语能力。
在我成年那个年代,毕业后哪怕对英文一窍不通,也能在一流的企业找到好工作。当然,要想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抱负,英语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即便你不会英文,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也能度过一个充实愉快的人生。
现在不同了,如今的日本企业为了能够苟活于乱世,对自身提出了国际化要求,每年向海外派遣大量有潜力的职员进行国际化培训,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英文作为工作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别说什么愉快的工作了,也别说什么出人头地,哪怕是为了不被公司扫地出门也得把英文学好。
除了自身实现国际化外,还得掌握国际化管理的能力。作为一个部门的头头,如果你只是在日本的组织内,领导和管理一群日本人的话,你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现在,管理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管理者必备的能力,在这种大杂烩般的工作环境下,即使考量、决策能力没有变化,领导风格的管理手段也必然不一样。
虽然现在的日本市场依旧很大,不少产业仅仅依赖国内市场也能很好的存活。但是对那些不满足于本国市场或者本国市场不足以养活自己的企业来说,必须依靠国际化的管理者来开拓海外。比如说化学设备制造产业,20年前根本不需要英语和国际化人才,如今,作为日本强项的制造业也被国际化浪潮所颠覆。服务业凭借着日语这一坚实屏障尚能苟且偷生个5~10年,但是迟早也会遭受国际化浪潮的冲击。
(2)国内就业遭受国际化人才的挑战。
已经开始找工作的同学应该很有体会。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开始面向全球招聘。不再将日本人和日语作为必备条件,新录用的员工中有一半以上不是日本人。连面试考察的重点也放在了非日语的其他外语、国外环境的生活、工作经验、面对国际化大潮的应对能力等方面。在我成年那个年代,只有那些去面外资企业(非日企)的同学才会面对这些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即使去面最普通的日本企业也会被考察到国际化能力。在制造业和销售业全球铺开的大环境之下,企业对应聘者国际化能力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请看如下新闻:
松下录取的新员工中80%是外国人 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大型连锁便利店、快餐店、大和运输增加录用外国人的比例。
2011年大学毕业生工作内定率57.6%,其中外国留学生很受欢迎,LAWSON和大和运输录用了30%外国人,UNIQLO新录用员工中三分之二是外国人留学生。
对国际化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招聘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喜欢将新员工送到国外进行业务培训,增加国外工作经验。在这种大环境之下,那些依赖国内市场的企业迟早会按耐不住,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国际化浪潮。拿邻国韩国来说,他们的企业管理者很早就意识到国内市场根本无法满足自己的胃口,像三星、LG之类的大企业,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国际化人才的招聘和培养。
(3)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一般家庭”夫妻两人都得出来工作,更多的家庭主妇将要走出家门赚钱养家。
这种现象在我成年那个时代已经有点苗头,不过还没有今天这么严重。丈夫承担家庭的大部分支出、能够养活一般家庭的“夫妇年收入600万”收入阶层的家庭单位已经崩溃,今后维持整个家庭的开销只会越来越高。顺便一提,在美国,即使是丈夫年收入超过800万日元收入阶层的家庭一般还会觉得入不敷出,妻子还得出去工作养家,因为美国的医疗费用比日本高,买保险的费用也很高,从幼儿园开始的教育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是美国女性比日本女性更有工作意识,她们认为如果呆在家里不出来工作的话,连正常的生活开销都担负不起,所以女性出来工作是理所当然的。日本女性迟早也得有这种觉悟。
(4)政府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给力
日本企业陷入国际化大潮,日本求职者遭受全球人才的竞争与挑战,另一方面,国内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治安情况逐年恶化,国家和政府还是一如既往的无所作为。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成年人首先得学会保护自己。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即便是在美国这种法制健全的国家,通用、Google等优秀企业仍旧会觉得自己的政府不可靠,因为政府最关心的是农业、国防等少部分行业。不仅如此,一个连进化论都不相信、认为非洲整体是一个国家的人掌握着美国的核弹发射按钮(讽刺奥巴马)。这样的国家简直幼稚得令人恐怖。
如今有不少国家,企业赚了很多钱,政府却没有钱,即使政府想干点什么事也没有钱来推行。甚至还有不少政府为了避免国家破产使出浑身解数。日本政府每年都从大企业那里收来大量税金,如今在面临国家破产的危机下,还要减少法人所得税,开玩笑吧?这种政府太不可靠了。
国家政策能够被利用到的地方都被榨干了,其结果,除了保护自己的领土以外什么都做不了。像这样无作为的政府换了一届又一届。像这种事情,越想越觉得可怕,今天过成人节的20岁的年轻人们,今后恐怕将面临一个更加严峻的时代。
但是乱世出英雄,痛苦的时代意味着更多更大的机会。如今社会对年轻人提出了比以往更多的要求,只要自己足够努力的话,马上就能够超越前辈,贫富差距和贫富阶层的扩大将带来一个庞大的面向穷人的市场,新的商机将会不断涌现 - 就像如今的美国那样。当国民觉得国家不再可靠的时候,在民众的压力下,社会的规制必将面临革新,现存的落后规制将被打破,或许会涌现出一批新的组织和商业模范。总之,我们这个年龄阶层的人已经回天乏术,今后重振日本经济的重担就落在你们这些年轻人的身上了。把握眼前的机会,充实自己的羽翼,以上这就是我想对年轻人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