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INGART遇到了几位新世代藏家,聊了聊他们的收藏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1197   最后更新:2021/06/13 21:51:16 by 开平方根
[楼主] 欧卖疙瘩 2021-06-13 21:51:16

来源:artnet


图片:Photo by H. Armstrong Roberts/ClassicStock/Getty Images


场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的表演;一家位于苏格兰乡村的精品酒店;一个迈阿密仓库,里面有令人惊讶的沉浸式装置,门票比大多数美国博物馆都贵;图书与杂志出版;餐馆与酒吧……

以上这些只是高古轩、卓纳、佩斯和豪瑟沃斯等画廊在争夺艺术世界统治地位时所做的一些事业而已。一项分析显示,这四大顶级画廊共代理了近400名艺术家,它们占据的画廊空间总体占地面积超过33万平方英尺(约合6个橄榄球场)

画廊不再是夫妻店模式了,而正在演变为全球品牌,似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能听到新项目和新空间的消息。随着全球从疫情中逐渐复苏,这些艺术领域中的“大集团”正全力以赴,以弥补上年的收入损失,并抢占市场份额。

根据瑞银巴塞尔艺术展的最新艺术市场报告,2020年,全球画廊销售额下降了20%,至293亿美元;其中,成交额在千万美元以上的画廊销售额降幅最大,为31%。

所以,经过这一年之后,现在占据榜首的是哪家画廊?

1996年,拉里·高古轩和利奥·卡斯特利在纽约
图片:Photo by Ron Galella, Ltd./Ron Galella Collection via Getty Images


与画廊专家们的交谈,加上对画廊销售增长数据的观察,我们会发现,被许多人认为是行业领导者的高古轩增速可能正在放缓,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继任者来取代它的位置。

“现在,‘顶级画廊’的概念几乎已经过时了,”纽约传奇画廊主利奥·卡斯特利(Leo Castelli)的遗孀芭芭拉·贝尔托齐·卡斯特利(Barbara Bertozzi Castelli)如此说。

艺术顾问梅根·福克斯·凯利(Megan Fox Kelly)也表示,市场的顶部可能会成为一个由几家实力强大的玩家所共同拥有的领地,而不是标准的金字塔形式:“衡量榜首的标准不仅是销售额和画廊空间的面积,更多的是影响力——谁的影响力最大?谁在进行有效的创新?杰出的艺术家最想待在哪家画廊?谁在组建最有效的团队来支持他们的艺术家和藏家?”


据《华尔街日报》,76岁的拉里·高古轩在过去20年里一直是无可争议的画廊业领袖,他的画廊帝国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可以说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国”。他的画廊模式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竞争者——大卫·卓纳、马克·格里姆彻、伊万和曼努埃拉·沃斯——的模版,他们目前大概都是50多岁,有头脑且充满欲望。

“高古轩一直都是顶级画廊,而现在情况则有点不明朗了,”纽约时装技术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艺术市场研究项目的主任娜塔莎·德根(Natasha Degen)说,“其他想要成长的画廊也都在更积极地争夺榜首位置。”

图片:Artnet News

2014年前后,其它画廊与高古轩之间的差距还非常大。画廊主爱德华·温克曼(Edward Winkleman)的《销售当代艺术:如何驾驭不断变化的市场》(Selling Contemporary Art: How to N**igate The Evolving Market)书中写道,当时的高古轩就有15个空间,代理了128位艺术家——与它规模最接近的竞争对手佩斯画廊拥有8家画廊空间,84位艺术家。

这种差距在近年来正在缩小。尽管高古轩目前仍然拥有最多的展览空间、分支机构和工作人员,但增长速度已然放缓,画廊目前在其官方网站上列出的艺术家大概有90位,比七年前下降了29%。

与此同时,高古轩的三个竞争对手也在全面扩张,他们代理了更多的艺术家,也在不断拓展新的画廊空间。(不过,以上的四家画廊都拒绝对销售和收入的具体情况发表评论。)

如今,佩斯画廊和豪瑟沃斯代理的艺术家数量都超过了高古轩,这是衡量一家画廊影响力的关键指标。佩斯代理110位艺术家(包括部分艺术家遗产),今年还宣布全球独家代理杰夫·昆斯——他作为目前拍场上最贵的在世艺术家,早前一直与高古轩和卓纳画廊合作。

过去两年里,还有一些高古轩积极寻求代理,但未能成功的艺术家——比如芭芭拉·克**(Barbara Kruger)和罗伯特·莱曼(Robert Ryman)的遗产,二者的代理权最终归卓纳画廊所有。乔治·康多(George Condo)和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则选择了豪瑟沃斯。

豪瑟沃斯在过去两年里签下了最多的艺术家——准确地说有23位——其中包括艾弗利·辛格(**ery Singer)和克里斯蒂娜·夸尔斯(Christina Quarles)这样目前风头正盛的年轻艺术家。

图片:Artnet News

当然,高古轩仍然是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在有明确的否定证据之前,这家画廊可能仍然是第一名,”经济学家、著有两本艺术品市场畅销书的作者唐·汤普森(Don Thompson)说。

这家画廊已解决了接班人问题:2019年,高古轩任命艺术品交易商安德鲁·法布里坎特(Andrew Fabricant)为首席运营官,这使他成为画廊二把手。但对于汤普森来说,这个问题仍然存在:“当拉里·高古轩下任之后,画廊会发生什么?”

上世纪80年代末,类似的世代更替也曾出现过。当时,维持鼎盛之势25年的顶级画廊主利奥·卡斯特利的影响力正在减弱,他的许多艺术家都离开了他,而佩斯画廊、高古轩和玛丽·布恩(Mary Boone)这样的新兴画廊都在争夺地位。

自1957年创办画廊以来,卡斯特利专注于发掘和培养美国艺术家——如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和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并将他们介绍给全球观众。

芭芭拉·贝尔托齐·卡斯特利说:“当全球艺术中心从巴黎转移至纽约时,这家画廊就刚好在此时此地出现了。当时,大部分艺术家都在利奥的画廊做过展览。”

她说,人们常常忽略卡斯特利的画廊是一家以艺术家为中心的一级市场画廊。卡斯特利本人极其讨厌转售,甚至愿意放弃自己的利润,同时与其它画廊合作推广他的艺术家,“他过去常说,在二级市场,任何不道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而他很高兴自己不需要这么做。”

1988年的拉里·高古轩
图片:Photo by Lynn Goldsmith/Corbis/VCG via Getty Images


高古轩曾向卡斯特利学习,但他也意识到还有另一种方法——他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在世界各地开设画廊空间,并将重点放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交易。这样,他就不必与他人分享利润,也因利润增加而受益。

这种模式让他在日益全球化的艺术世界中站稳了脚跟,但它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一直是艺术界激烈辩论的主题。随着疫情大流行的爆发,高古轩本人也开始质疑这种方法:去年,他关闭了位于旧金山的画廊空间(但又在洛杉矶的前马西亚诺基金会 [Marciano Foundation] 所在地开辟了项目)

“当情况变得不太好的时候,我也在自问‘拉里,你真的需要这么多画廊吗’,”高古轩去年曾如此表示。


目前还没人能说清楚,下一个模式究竟是什么。

或许能得到答案的一个方向是奢侈品行业。我们都知道,包括弗朗索瓦•皮诺(Francois Pinault)的开云集团和伯纳德·阿尔诺(Bernard Arnault)的路威酩轩在内的几家奢侈品巨头都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品牌认知度。

汤普森说:“奢侈品领域排名前三到四的企业集团每年占据的市场份额都在增加。”他补充说,艺术界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全球四大画廊(以及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总销售额也每年都在增加。

豪瑟沃斯总裁伊万和曼努埃拉·沃斯及Marc Payot
图片:Photo courtesy of Hauser & Wirth

普拉达、古驰和路易威登等公司已经从最初的小众市场(制作皮具和行李箱)转变为比它们提供的任何产品线都大的全球化品牌。

“在艺术界,人们认识到,在品牌建设方面或许可以做得更多,”德根说。

事实上,每家画廊似乎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以吸引新观众,并扩大全球藏家基础。据说,高古轩是第一个将向亿万富翁出售艺术品的人,他也把自己定位为精英。在画廊最新一期的直播节目“高古轩首演”(Gagosian Premieres)中,帕蒂·史密斯也在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画作前表演。

“人们了解高古轩,就像他们一定会知道巴塞尔艺术展一样,”德根说,“他们不一定去过画廊,但肯定听过这个品牌。”

比尔·克林顿、演员本·斯蒂勒(Ben Stiller)与大卫·卓纳出席“Artists for Haiti”晚宴
图片:Photo by Andrew H. Walker/Getty Images

卓纳画廊则对其出版部门和强大的线上版图投入了大量资源,它可能是这几家公司中最重视内容的一家;豪瑟沃斯财力雄厚,也没有单一的审美标准,且具有欧洲风格——2018年,沃斯夫妇在苏格兰开了一家精品酒店The Fife Arms,因而,豪瑟沃斯似乎是最接近生活方式品牌的一家公司;佩斯画廊对实验性质的东西最为开放,也很早就向科技界示好,并投资了规模可观的沉浸式艺术项目。

与卡斯特利等前辈相比,这些画廊需要承担的风险更高,因为他们的业务是全球性的,互联网极大地拓宽了受众面。teamLab的展览吸引了数百万参观者,而像KAWS和让-米歇尔·巴斯奎特这样的艺术家本身就是全球品牌,比代表他们的画廊更受认可。

teamLab作品《无穷无尽的水晶与宇宙》(2015-2018)
图片:Image courtesy of Pace Gallery

“这将是下一个大问题,”德根说,“如何将公众日益增长的兴趣转化为收益?而谁又能在不破坏品牌调性或疏远艺术家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这尤为重要。”


文丨Katya Kazakina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