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情境与当代艺术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257   最后更新:2015/04/03 12:41:27 by 小白小白
[楼主] colin2010 2015-04-03 12:41:27

来源:artnet  李丹琳

森万里子照片,图片:David Sims,©Sean Kelly, New York


森万里子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她的祖父是日本著名森大楼(森ビル)的创始人,父亲也继承了房地产事业。在森万里子的成长过程中,家族带给她浓厚却轻松自由的艺术熏陶。她的父亲喜欢拍森万里子,让她随意摆出各种姿态。童年时代的“被拍”经历激发了森万里子日后对于时尚和cosplay的兴趣,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早期的作品当中。

早期的森万里子是一个既时尚又叛逆的女孩。她把头发染成夸张的淡蓝色,扎起高高的马尾,全身裹在银色的金属衣服中,像一个来自外星球的美少女。森万里子以叛逆的造型站立在东京繁华的街头、拥挤的地铁站。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日本社会的规则、束缚抗议,直指消费、流行文化背后的重重枷锁。

这种沉默的抗议最终以森万里子逃离日本告一段落。在东京时尚学校毕业后,森万里子来到伦敦切尔西艺术学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s)学习艺术。伦敦的下一站是纽约,森万里子在这里找到了超越种族、性别的自由—“我可以是一个日本人,也可以是一个纽约人,甚至是一个超越经验意义上的人”。

森万里子,《Cycloid I》(细节),铝制雕塑,191.2 x 200 x 213.7 cm,2014年,© Mariko Mori Courtesy: Sean Kelly, New York

森万里子在欧美国家度过了23年的艺术创作生活。但是根植在她心中的却是古老的东方哲学思想。在她的父亲过世之后,森万里子开始关注生命、死亡、再生这些宏伟的宇宙、宗教问题。尤其在1999年接触到佛教思想之后,她便尝试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展现古老而迷人的人类思考,完成西方和东方的某种结合。而不论她作品的主题发生怎样的变化、又采用怎样的艺术创作方式,森万里子一直在追求的是绝对的自由,只不过她会对自由的定义做出修正。

森万里子,《Entities no. 22》,多媒体材质,纸上:56.2 x 76.5 cm,装置:69.2 x 89.5 x 4.4 cm,2014年,© Mariko Mori Courtesy: Sean Kelly, New York

Q:2015年,你参加了Art Basel Hong Kong,3月20日在纽约做一个比较大型的个展(Cyclicscape),这两个展览时间间隔很小,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A:在纽约的Cyclicscape展览以循环宇宙(Cyclic Universe)为主题做的雕塑展览。而香港的Art Basel的展览,是纽约展览的一部分。

Q:2005年,你的作品UFO Wave入选了威尼斯双年展。我想这件作品在你的艺术生涯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这件大型的、使用高科技,同时又蕴含美感的作品奠定了你之后艺术的转变。那么,你自己对这件作品如何评价?它是不是你艺术生涯的一个高峰?
A:这件作品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制作这件作品,我学习到了很多,并且作为一个艺术家也成长了很多。虽然这件作品的完成度很高,但是并不是我艺术生涯的一个高峰。我对待每一件作品都会尽全力,它们都是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存在。

Q:早期你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COSPLAY,你将自己作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而呈现。而之后你渐渐从作品中消失,完全交给观众去体验。这种表现方式的变化意味着你已经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处理自己的艺术吗?
A:因为我接触到了佛教中的阿赖耶识思想(编者注:阿赖耶识,佛教词汇,代表着人类认知,亦是善恶之种子),这种思想非常抽象,我就尝试用一种抽象的方式来处理艺术。

Q:艺术和科技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颇有争论的话题。你认为科技会消耗艺术本身吗?你如何避免?
A:不会。科技是一种媒介,艺术通过科技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

Q:你的作品很多都有着高科技成分,又要做科学家又要做艺术家,会很辛苦吧?
A:确实。但是能够看到新成果的诞生,还是很开心的。

森万里子,《Entities no. 51》,纸上多媒体,纸上:55.4 x 75.4 cm,装置:69.2 x 89.5 x 4.4 cm,2014年,© Mariko Mori Courtesy: Sean Kelly, New York

Q:你会跟谁去请教科学技术上的问题?

A:科学家和很多领域的工程师。我提出一个概念,他们来为我提供技术上的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是很重要的。

Q:作为一个60年代出生的日本艺术家,又在国际上收获了声誉。你觉得你是不是日本当代艺术的中流砥柱?
A:我都在国外进行创作,对日本国内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呢。但如果我的创作给日本当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的话,我也感到很高兴。

Q: 作为一个亚洲人,在欧美的艺术舞台上获得关注非常不容易。当时你在伦敦、纽约发展艺术的时候,遇到了哪些障碍?你有没有想过放弃?
A:主要是语言上的障碍,没办法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西方人。但是为了追求艺术上的自由创作,我坚持了下来。

Q:你的家族拥有森大楼,森大楼对日本的当代艺术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像著名的森美术馆。你如何看待日本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
A:我希望森大楼将当代艺术传达给普通的日本民众,让他们也能理解。


森万里子:“Cyclicscape”

展览时间:2015年3月21日至2015年5月2日

展览地点:Sean Kelly 画廊,美国纽约第十大道475


采访、文:李丹琳,校对:品毓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