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复数的他者:陈界仁谈《残响世界》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2680   最后更新:2015/02/17 19:14:28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另存为 2015-02-17 19:14:28

来源:FT中文网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人 何越

香港“占中”运动的标志——黄雨伞,2014年底登堂入室,成为英国Victoria and Albert 博物馆“Disobedient Objects(不顺从的物件)”展物之一。该馆始建于1852年,简称V&A,是世界最大的装置艺术和设计博物馆,拥有四百五十万件珍贵藏品,以维多利亚女王与其爱夫阿尔伯特名字共同命名。近年来,V&A成为艺术先锋代表,几个新展均在挖掘艺术展品的现实政治性。

“不顺从的物件”展色调黑暗沉闷,与V&A总体风格很不协调。入口展板一席字让我沉思良久, 是Nicholas Klein于1914年的一句名言: “最初他们忽视你,然后他们嘲弄你,接着他们攻击你,还想烧了你,最后他们立牌铭记你。”从说地球是圆的而被处以火刑的布鲁诺,到曾为阶下囚,后为南非总统的曼德拉。历史总在证明:从狗雄到英雄,常常只是时间问题。

策展人Catherine Flood女士介绍说:“‘不顺从的物件’是个为了展示全球草根阶层致力推动社会变革而制作的艺术品展。它展示了一种可能性:即运用人的创造性与想象力,人们是有可能改变政府的。不顺从的物件的历史几乎和社会斗争史一样长。与音乐、表演及视觉艺术一样,物件设置一直是社会运动文化的组成部分。此次展览展示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的作品,来自于全球约三十个国家,从智利女性记录皮诺契独裁政府滥用权利的手织品,到俄罗斯反对普京的手绘作品,到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横幅标语,再到一秘密内印有昂山素姬水印的缅甸纸币,等等。总共99个展品,这是特意而为的。我不想弄成一百个,好像给展览上了结论一般。在展览期间,新的不顺从运动会层出不穷,新展品自然就会补充进来。参观者们也会自发把重要物件陈列在展览中,比如说来自香港的一把‘黄雨伞’。”

原来展品均是表达各国人民对政府不满,通过各种社会活动方式表达反对声音的种种实物。这些社会活动,当时被视为不法行为,或是公民抗令之举;如果他日支持声音渐壮,最终迫使国会或是立法机构更改现行法律,过往不法行为的诉求即可摇身一变,成为堂堂正正的正当权利。政治与艺术相结合,这些不服从政府管制,运用违法行为与政府做对的实物,今日跻身V&A博物馆,想法可谓新锐。展览创意从何而来?

“这是世界上首个如此认真严肃把反对政府政策实物引入博物馆的展览,因为这种不顺从政府的活动是我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政治及文化前进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Catherine Flood女士如是说:“可这么重要的社会活动作品,一直受到艺术与设计界的忽略,我们决意填上这个空白,让更多的人去思考这种前瞻性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

“音乐video里女性必须祼体吗?可99%的男人们都穿着衣服!”这是展览中Guerrilla Girls(游击女孩)的一句标语。游击女孩于1985年由纽约一群反对性别岐视的女性艺术家组成,她们追求性别平等,总是头戴着大猩猩面具,充满战斗与反叛意识。V&A展示了三个真人大小,戴着著名大猩猩面具的游击女孩形象,她们全身时尚黑装,从来不让你看清楚她们的真面目。

宜家的一件毛绒玩具狼也在展览中,它是去年12月被抗议梁振英的反政府人士扔掉的。梁振英是香港最高行政长官,因其施政风格,且梁的广东话发言与狼类似,故绰号为“狼”。

展览中还匠心独具地设计了一个世界地图,以年为顺序,星星密布的小灯不停地在世界各地闪烁,每一个小星代表一个不顺从运动。直观地显示出:从1978年起,世界各地的不顺从运动由少至多,到了2013年,星星们几乎亮遍世界各地。只有亚洲那块雄鸡形状的地方始终黑暗着。

“我们开设了如何手制不顺从物件的教学网页,比如说把矿泉水瓶做成防催泪瓦斯面罩,这方法来自于香港雨伞运动。参观者和展品的关系不总是被动的,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做出一些有创意的物品。” Catherine Flood女士最后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