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你的导览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538   最后更新:2014/08/10 11:31:14 by babyqueen
[楼主] 另存为 2014-08-10 11:31:14

来源:画廊杂志


编者按: “情境空间”,对于读者来说或许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在上海福州路,这个“强历史”语境的街道里就有一个名为“激烈空间”的“情境空间”。“激烈”的出发点是源于对现实世界冲突实质的认识,而激烈空间通常不是第一现场,更多还是被周遭日常生活所稀释沉淀并传递出来,借此途径来萃取和激活这个“激烈”。前不久结束的首次展览《紧张的经验》更是运用到艺术家作品和正在进行的项目混杂在一起,展示和组织后台并置,互相推进的模式,让观众尽可能接近“激烈”。今次我们通过对话激烈空间的主创人之一的艺术家石青,来深入了解情境空间的概念以及创办激烈空间的初衷和现状。


《画廊》:在中国,定位为“情境空间”的空间并不多,是什么样的一个契机令您想到要做激烈空间?您的构想是怎样的?

石 青:“情境”是一个历史说法,我们做“情境空间”,也试图做些构建的工作,在日常经验中加入些新的东西,前提是当代艺术在今天越来越制度化了,“情境主义”的工作方法也遇到了新的问题,我们的创办空间的初衷,确实和来自工作方法的焦虑有关。


《画廊》:为什么空间只做群展?因为地方不大,不是更适合做个展吗?

石 青:个展和群展的区别不在于面积的大小,群展是对集体或公共性工作的强调。


《画廊》:福州路曾经是上海新闻出版的文化重镇,不远处的汉口路是当年“解放日报时间”的发生地,选址在福州路是有意为之还是一个偶然?

石 青:当初只是想找个生活化的或者可以“折腾”的地方,找到福州路是个意外,但房租也超预算了。即使不在福州路,关于日常和城市的实践还是我们的方向之一。


《紧张的经验》黄淞浩+李论项目《斩获电台》


《画廊》:从构思到实践再到激烈空间顺利完成首展,中间有没有遇到什么阻碍?是如何解决的?

石 青:从4月中旬找到房子到5月第一个展览开展,时间很短,但过程中的“顺利“反倒是可疑的,这意味着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被真正触及,而这些问题才是我们真正工作的开始。


《画廊》:首展《紧张的经验》中的作品你觉得最难完成的是哪件?为什么?

石 青:今天完成一个“作品”是件容易的事儿;我们提及的项目方式,就是希望可以在某些方面做得更深入些,就是要带着问题出发,尽可能的提供新的角度和新的方法,说实在的,这个真的很难。


《画廊》:“激烈”的出发点是源于对现实世界冲突实质的认识,而激烈空间通常不是第一现场,更多还是被周遭日常生活所稀释沉淀并传递出来,借此途径来萃取和激活这个“激烈”。而在激烈空间中通过作品展示会减弱了激烈的“第一现场性”吗?

石 青:展示中的经验往往是间接的经验,但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展示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传统”,是我们工作和批判的基础和组成部分。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艺术和现实不能是保持一种“短路”的距离,要警惕进入一种新的反映论;空间也能形成“第一现场”,即艺术家在现场所组织和开展的政治实践,这时空间就成为一个聚集点。我们可以这样说,艺术中的“现实”是被构建出来的,我们通常谈论的“现实”同样是被社会构建出来的,两者会形成什么样的关系,这才是空间所关注的。


《紧张的经验》黄淞浩+李论项目《斩获电台》


《画廊》:激烈空间试图把作品,项目和时间放置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之中,你们的尝试是怎样的一个实践过程?

石 青:首先是要破除边界,把思考和实践放在一个更大的平台和视野中重新分割或激活,包括对艺术和社会中的生产关系的观察和搅动。


《画廊》:在首展《紧张的经验》中,艺术家作品和正在进行的项目混杂在一起,运用展示和组织后台并置,互相推进的这种模式取得的效果是怎样的?

石 青:将展示和组织后台并置,是我近段时间坚持的观点,这些涉及到艺术生产和观看机制的解放,至于效果,目前还无法评估,但相信可以做得更好些。


《画廊》:作为一个情境空间,你们有目标观众群吗?你们最希望观众能从中收获到什么?

石 青:事实上,我们的工作只能算是艺术体制中的一部分,相对而言,我们的组织形式倒更像个侦察排或游击队,但性质上很重要,是对整个艺术工作的重新反思并展开实践,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没有观众,或者观众都是同行和同事。


《画廊》:您认为激烈空间对于当代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是什么?

石 青:我们是被影响和被作用者,是当局者,观察者或者卧底。


《画廊》:首展结束后,激烈空间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石 青:我们希望改进是整体性的,要更加彻底。


《画廊》:激烈空间选择作品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则与条件?

石 青:基本上会选择一些探讨公共性的,日常的以及全球化与地域关系的偏政治类的作品或项目。


《画廊》:一个机构都有一个运作的团体,你们的团体成员有哪些,分别负责什么工作?

石 青:空间的管理团队现在有4个人,比如我和黄淞浩要负责布展,姚梦溪负责媒体和宣传,贺冰负责财务方面,当然这些是具体事务上的分工,一些基本层面的事情还是要大家来共同商量,展示方面采取项目负责制,谁组织或主持的项目谁就要管理得更多一些。


《画廊》:你曾经提到,构建异质化的日常以及如何激活当地的历史经验将是空间未来发展方向之一,能跟我们具体谈谈激烈空间未来发展方向吗?

石 青:只能说这些“未来”都散落或隐藏在后面每一个具体的展览和项目中,而且我们也相信,每次工作后的方向都会有或大或小得调整,所以我们的”未来“是没有方向的。


《画廊》:广州也有一个录像局,你觉得和广州录像局相比,激烈空间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里?

石 青:应该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空间,录像局更像一个文献收集和研究的机构,一个以时间维度为框架的机构;我们更多的工作是在空间维度中开展的,当然,也会有些关于历史方面的工作和研究。


《画廊》:能透露一下 “激烈空间”最近的实践或者发展计划吗?

石 青:接下来的展览是7月份的《集体主义建筑1》,之后是黄凇浩和姚梦溪组织的年轻艺术家展览,今年下半年的展览基本都安排满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