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绑架的策展定义?Nato Thompson谈另类策展形态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638   最后更新:2013/09/16 11:37:10 by 小白小白
[楼主] 艺术眼artspy 2013-09-16 11:37:10

来源:艺术眼

此次展览亦是继2006年以来林明弘在北京唐人首次个展“剩余价值”之后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再度合作。

林明弘,1964年生于日本东京,成长于台北,少年时游走于台、日、美、法等国;美国加州的设计学硕士学位为其之后职业艺术家的道路奠定了造型基础。

从1994年在伊通公园的首次个展“室内”到近年来最广为人知的以台湾传统花布为视觉主线的系列作品,林明弘的作品一直所要探讨的是对于空间(Space)与场所(Place)之间的身份性的转换以及由视觉或是空间感受所带来的身体记忆对于文化认同或是人际关系的影响。他最令人熟知的“阿嬷的花布”系列作品是将传统的台湾艳俗花布图案放大绘制于展示空间,铺天盖地将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花纹绘满空间,并放置一些抱枕邀请观众与之互动。艺术家挪用花布图腾这一种居家的具有私密属性的生活记忆通过艺术展览转换为公开的场所装置,塑造了一种既私密又公开的空间,让互不相识的陌生观众可以很快进入到亲和的人际互动之中。近年来林明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即将本地居民、团体纳入到展览中,使作品在视觉和空间形态以外,更是一种无法控制结果的共同创作模式。2012年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的“样板屋”正是这种尝试的体现。

此次“空位”计划将依然延续这种模式,这个展览为艺术家、公众以及展览的地域性群体提出一个共同参与的合作机会。介时林明弘将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北京空间进行一系列改造,赋予传统的展览主空间全新的属性和用途。展览将废黜传统观看的模式,邀请有需求的群众通过和画廊工作人员互动完成达到目的角色;每日展览的参与者都不尽相同,因而画廊空间每日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化效果。临时性的概念在这个展览中被视觉化的呈现出来,整个计划成为一个随着时间而一步步展开的进程。

林明弘此次的“空位”计划再现了一个边缘空间的“异托邦”的形象,并挪用空间的功能性探讨了法国评论家尼古拉 柏瑞欧( Nicolas Bourriaud) 所提倡的关系美学的概念。“空位”计划营造了一个具有社会性的模型和场所,把社会现实转换进来,并邀请不同角色的参与者介入对话,建立起多方位多角度的人际互动关系,传递出有关社会现实的信息。

[沙发:1楼] 艺术眼artspy 2013-09-16 10:55:55

空位——林明弘个展

 

展览日期:2013-9-14 至 2013-10-30

主办单位: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

艺术家:林明弘

 

 

 

 

 

 

 

 

 

 

 

 

 

 

 

 

[板凳:2楼] guest 2013-09-20 18:10:53
有车模就好了~
[地板:3楼] guest 2013-09-29 18:42:34
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免费车位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