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湾数位艺术知识与创作流通平台
镜子的影像,反映著另一面镜子中的另一面镜子中影像…… 镜子间的反射是无止无尽的,这是郑明河(Trinh T. Minh-ha)创作的主要观念之一。生於越南,这位多產的作家和艺术家曾经在越南、菲律宾、法国和美国受过作曲、文学和人类学训练。深刻的异文化和跨学科的背景,丰富了她跨领域的视野,使得她的艺术创作自然而然无法受既定领域限制;郑明河的作品所提供的多重视角,已对西方既定的认知系统產生挑战。
郑明河是个深思的多媒体艺术家、作家、作曲家和影像工作者;一言以蔽之,她是个挑战既定领域的艺术实践者。如同她在《女性?土著?他者》所述:「我对生命的态度并非只有一个中心,而是有多个中心。」透过影片、文字和声音作品,她探究视觉再现背后的性别和权力关系。
受过作曲和文学教育的郑明河与实验音乐有著有趣的关联。早期郑明河曾尝试结合诗、作曲、敲击和电子声音的实验音乐创作, 并於伊利诺大学发表〈电子音乐四部〉(Four Pieces for Electronic Music,1975) 和〈诗、作曲和敲击乐全集〉 (Poems. Composition for Percussion Ensemble, 1976)。虽然之后对文字与艺术的兴趣逐渐取代了实验作曲,但她持续运用数位技术於艺术装置,并以文字分析「数位化」对当代人文、日常生活的影响。对郑明河而言,数位艺术不在於承载作品的数位技术,而在於数位技术所形成的传送艺术讯息的通道。為此郑明河撰写了《数位通道》(D-PASSAGE: The Digital Way,2013) 一书加以论述;认為新科技不只是媒介、更是方法。
在作品〈路径〉(Nothing But Ways, 1999) 中,郑明河与琳?柯比(Lynn Marie Kirby)合作,在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装置一个由层层电影布幕所架成、可互透的投影空间。这个大型多媒体装置所重叠投射出的是十二位女性的诗作,这些字句由电子投射出来变成片段、重叠,却更诗意且发人深省:「我是阴鬱的文字英雄主义者」(I am a bleak heroism of words. )、「种族。消除。」(RACE. ERASES.)。透过这件作品,郑明河表现其意念:数位工具作為一个过程,而非终点,而这数位过程就是郑明河艺术的关键。
在〈沙漠正在看〉(The Desert Is Watching) 中,郑明河和加州柏克莱大学的同儕、同时也是长期合作的尚保罗?勃狄耶(Jean Paul Bourdier)创造沙漠景观,他们以数位摄影犹他州的沙漠,并用两台DVD投影机、两架幻灯片投影机、一道蓝光、一道绿光等设备,将影像投在拉长的棉布上。观眾感知到相互对应、不同色层的沙漠有著彩绘的人。对於不同文化背景的观眾,特别是对身处在没有沙漠的国家的观眾 (比如说日本),沙漠有著不同的意味。沙漠可暗含冒险、危险、或甚至空无的意思。这些不断变化的影像将观者领到各自概念中的沙漠裡。在这作品中沙漠是变动的,可说是沙漠在看观眾。
透过视觉和文字,郑明河探究新科技的潜力和影响。她深究科技的潜力和影像、及其如何将我们传输到对事实的新感知,网际网路就是其中一例,将我们的感知在弹指之间达到地球另一端,这意味著感知到另一种不同的风土民情產生的文化(虽然只停留在虚拟空间)。网际网路对日常经验產生一种极大的压缩,数位成為承载资讯和意义的通路。如同郑明河在《数位录像事件》(The Digital Film Event,2005) 一书中所说:「不断在网际空间中穿梭的旅游、虚拟实境和对无限制速度的梦想:这些都是科技改变我们对自我的感知。」而在她自己的创作中,用文字 、声音和视觉来探讨身处在电脑主控的时代裡,人们倾听和听、观看和了解的经验。
在〈他者散步〉(L’Autre Marche/The Other Walk)装置中,郑明河拍摄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国的景像,并将这些影像有节奏地投射在地上,用以对比布朗利河岸博物馆(Musee du Quai Branly) 本身以西方人类学观点将不同种族的文物分门别类地陈列,她则创造了一个文化朝圣般的过道上让观者在上面走。如同郑明河对这件作品的描述:「步行是无穷尽的经验,每向前走一步,人得到开放而踏实的收穫,这是宇宙的赐予。」随著观者踏在投射的多元文化影像上,意义在步行中產生。这就是行旅的神圣仪式。
「為避免主体和客体冻结成僵化的教条关系(无法改变的主动-被动模式),因此不断颠覆的叙事必须一直延展下去。」 ——郑明河 《女性?土著?他者》,页40。
不论是影像或文字作品,郑明河的叙事是非线性的。她挑战既定的叙述中主体和客体的对应关系, 在既定的叙事结构裡,客体期待主体给予全知的、科学的声音来引导故事。郑明河则採用非线性叙述,这种非线性叙述可在影片〈重装〉(Reassemblage)看得更清楚。该片拍摄於塞内加尔,原是她在加州柏克莱大学进行西非田野调查研究期间,在塞内加尔拍下观察到的女性影像,但郑明河拒绝加入主导的声音来解说影像或给予分类定义。
〈重装〉呈现不断改变的拍摄角度,郑明河并没有一直待在导演中立的立场上引导观眾,而是用变动的角度创造让她的观者、读者和其作品(图像、影像或文字)之间的对话空间,因為没有一个主导的、全知的声音,郑明河让观眾穿梭在她的动态影像和片段的声音裡,同时却在各自的思考中,就好像在他们自己的想法裡并释放自己的梦想。
「在试著表达事情时,当她的声音打破一墙的沉默,女人总是倾听、将她自己切碎成不透明的文字。写作:对语言的承诺。」 ——郑明河 《女性?土著?他者》,页79。
郑明河也持续在作品中传达女性的声音。在〈姓越名南〉(Surname Viet Given Name Nam,year) 影片中,访问了五位当代越南妇女 ,并以分析而诗意的文句来反映这些受访者的回答。2001年郑明河在维也纳的视觉艺术家协会「遁出」艺术空间(Secession)用装置形式呈现〈姓越名南〉,并加上不同形式的文句表述。其中有一段文句显示郑明河对女性角色的关心和女性在今日社会面临的挑战:「我愿意诉说,但你不能怀疑我的话。那是女人的影像,那是她的现实,有时候两者并不能相容。」
在多產的的文字、视觉和多媒体艺术作品裡,郑明河却不试图主导观者以单一方式来了解她的作品。她叙事主体的消失,反而激发并激励观者发展自己的想法来呼应郑明河作品所呈现的内容。郑明河对性别、讯息科技、人类学以及她所引发、由观者產生的各类回应和反响,都更深化潜藏在她作品的影像、文字和声音中的意义。这就是郑明河所说的:「空镜之间无尽的迴射」效果。这个镜子就是观者心灵的象徵,我们看的对象在看我们,我们思考的对象在思考我们。郑明河不断地跨越艺术界域地发掘新意义。在她无尽地跨领域实践中,作者和观者、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话必然会继续。
郑明河、琳.柯比(Trinh T. Minh-ha and Lynn Marie Kirby),路径(Nothing But Ways),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1999年。?Trinh T. Minh-ha.
郑明河、尚保罗.勃狄耶(Trinh T. Minh-ha and Jean Paul Bourdier),沙漠正在看(The Desert Is Watching),京都艺术双年展,2003年。?Trinh T. Minh-ha.
郑明河、尚保罗.勃狄耶(Trinh T. Minh-ha and Jean Paul Bourdier),他者散步,L’Autre Marche (The Other Walk) ,装置,布朗利河岸博物馆(Musee du Quai Branly),法国巴黎, 2006 -2009年。?Trinh T. Minh-ha.
郑明河、尚保罗.勃狄耶(Trinh T. Minh-ha and Jean Paul Bourdier),他者散步,L’Autre Marche (The Other Walk) ,装置,布朗利河岸博物馆(Musee du Quai Branly),法国巴黎, 2006 -2009年。?Trinh T. Minh-ha.
郑明河,重装(Reassemblage),拍摄於塞内加尔,1982年。?Trinh T. Minh-ha.Photo courtesy of Bas Raijmakers PhD (RCA).
郑明河,姓越名南(Surname Viet Given Name Nam,year),影片截图、装置,於维也纳「遁出」艺术空间(Secession),2001年 ?Trinh T. Minh-ha.Photo courtesy of Pez Hejd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