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胡向前与王思顺:当感性假借理性掩面而示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4   浏览数:1929   最后更新:2012/09/28 09:00:23 by guest
[楼主] 艺术眼artspy 2012-09-24 07:57:27

来源:艺术眼

 

展览日期:2012-9-21 至 2012-10-20

主办单位:佩斯北京

艺  术  家:李松松

 

佩斯北京荣幸地推出“李松松”个展。本次展览是艺术家在佩斯北京举办的第二次个展。

李松松独特的图像运用和处理手法已为他赢得国际盛誉。艺术家此前在抽象艺术与表现形式方面多有尝试和探索,本次展览则将这一努力推向极致。整个展览仅由一件装置作品构成。李松松延续了其极具辨识度的厚涂色彩,释放了颜料本身物理性的独特魅力,彻底颠覆了传统结构。作品初看起来像是一条体量巨大的金属隧道。隧道的金属外表面直接曝露于空气中,内表面则由厚重颜料构成各个块面,塑造出波状起伏的阴影,艺术家的标志性手法在此得到充分体现。与以往不同的是,李松松停止了对政治及历史图像的拆解与重构,彻底消除和拒绝了具体的描绘对象。观众将无法诉诸于艺术想象或人物形象来获得对作品的理解,被迫从自身经验出发而构建起自己的诠释。正因于此,这件装置作品划清了同“教育性”或“教育意义”的界限:它仅仅是一个如其所是的通道,以及隐含其中的一段路程。每一次穿行与观看由此成为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经验,折射出作品在观念性上蕴含的无限潜能。

在这件装置中,每一部件相似但并非重复。李松松将整件作品从结构上分为若干局部,逐一完成,将色彩有条不紊地施涂于矩形构件之上。他拒绝提供易读易懂的叙述,只是将“发现”的可能性留给了观众。任何人在初次踏入装置内部之时,恐怕都难免被压倒性的虚空感攫住,继而开始探知和了解到其内部的深度。穿过隧道的历程同时也是一次感知经验的重生,无论对观众还是艺术家本人都是如此。李松松没有给出任何说明或评论,仅仅是邀请我们体验这件作品所带来的挑战:穿越隧道,通过个体感官去发现和探寻色彩和颜料本身的特殊意义。

李松松于1973年生于中国北京,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并获学士学位。李松松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并受邀参加世界范围内的多项大型展事,与他合作过的国际知名艺术机构包括旧金山现代美术馆、纽约MoMA PS1、伦敦萨奇画廊、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术馆、伯尔尼美术馆、汉堡市立美术馆等。他曾受邀参加2007年莫斯科双年展的特别项目“透过玻璃”。李松松于2011年获得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大奖。艺术家现工作和生活于中国北京。

 

 

 

 

 

 

 

 

 

 

 

 

 

 

 

 

 

[沙发:1楼] guest 2012-09-23 21:53:21
朱金石不是玩过了吗?
[板凳:2楼] guest 2012-09-23 22:18:39
灿烂了,就弱化了,看到这个装置很伤心
[地板:3楼] guest 2012-09-24 00:13:09
佩斯牛逼之处就在把所有的艺术家都做死掉
[4楼] guest 2012-09-24 08:43:49
色彩有意思,朱金石是更像泼洛克式的行为过程,而李恰恰是对这个过程的整理。
[5楼] guest 2012-09-24 08:47:22

一个人的视觉隧道

文: 陈嘉骥 来源: hiart.cn 

 

穿过李松松的视觉隧道,你会发现什么?请告诉我 
 
时隔一年,李松松带着自己最新的绘画装置作品再次来到佩斯北京。在继续一直以来极具识别性的厚涂色彩基础上,70后艺术家通过对空间的探索,让我们体验到了艺术家在抽象艺术与表现形式方面探索的极致。 

佩斯北京花了两周时间才将这91块不同形状铝制画板组装起来,而李松松则用了将近大半年时间来设计和完成这组作品。感性的艺术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设计好了结果,他用写小说来比喻创作的过程,“写道某一个句号,感觉可以结束了就结束”。而之所以将隧道留出一道一线天,李松松解释说这表示我们跟上天还是有联系。独自走在由LED灯铺成的通道上,我们发现艺术家不再继续对政治及历史图像的拆解和重构,如同积木一般的色块构建出了一个魔幻的视觉世界。

在一张希客城堡的图片中,李松松画作的颜料掉落了一地,在这件名为《一个人》的新作中,呈弧形状的结构是否会再次发生这样的地球引力意外?李松松表示绝对不会,之前希客收藏的作品的颜色是在工作室就已经掉落,而希客也正喜欢这样的效果,便把损坏的画以及地上的颜料(甚至盛掉落颜料的京华时报)一起带回了瑞士。李松松表示,希客也就此事解释过多次,并非“质量问题”。

虽然只是媒体及VIP预展,但一次只能一人进入的作品让到场的朋友排起了小队,佩斯北京总裁冷林忙着招呼意大利大使、刘野、海波、刘韡等当场嘉宾。有一位艺术家朋友说李松松还原了他梦中的感觉,至于进入隧道的感受,每个人恐怕只有亲自体验才能体会。

[6楼] guest 2012-09-24 11:03:21
还是画比较好,这样弄没什么必要,要做这种所谓隧道,直接用塑料或者其它什么材料做就OK
[7楼] guest 2012-09-24 15:56:45
这次觉得很简单,直接,有点粗鲁。无比自信。没有聪明和唧唧歪歪。
[8楼] guest 2012-09-26 10:08:48
[9楼] guest 2012-09-27 19:33:11
看看,卡普尔,就知道小儿科在国内的横行
[10楼] guest 2012-09-27 20:34:59
抄不抄是另外一回事,关键是没必要,你还是画画吧,画还可以的。
[11楼] guest 2012-09-27 20:50:38
比画强多了,他那些画别人早就画过百遍(国内的多数烂画都是如此),再重复有毛的意义,他是个明白人
[12楼] guest 2012-09-27 21:35:29
姑娘的腿不错
[13楼] guest 2012-09-28 10:03:08
艺术家和画廊都很牛比!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