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可柯:批评家和艺术家“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发起人:蜜蜂窝  回复数:0   浏览数:2438   最后更新:2012/04/17 14:51:32 by 蜜蜂窝
[楼主] 蜡笔头 2012-04-17 14:51:32
来源:新浪微博

@董冰峰:“现场”已不仅仅限于美术馆,而是开始涵盖一连串相互联系、但又不尽相同的若干空间和经济领域,其中包括画室、画廊、美术馆、艺术批评、市场等。它们共同构筑起一个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压力不再是采取摆脱而是开放的态度的实践体系。反之,做到“现场性”,必须揭开体制惯例密码重新为其编码。


朱其在这里: “现场性”是一个伪问题,关键是要构成一个批判性的和与主流保持距离的现场,否则这种开放的“现场性”有什么意义呢?不过成为了商业和政治的附属景观而已。

@董冰峰:当今面向“现场”的实践,一个主要驱动力是追求更加密集地介入外部世界和日常生活——一种涵盖非艺术空间、非艺术体制和非艺术课题的文化批判。现场性,在当前的表现形式,倾向于将审美和艺术史的关切当作次要的事,一心让艺术更直接地融入社会王国,以便纠正紧迫的社会问题。
[沙发:1楼] guest 2012-04-17 23:26:48
总说一些毫无意义的别人说过很多遍的话
[板凳:2楼] guest 2012-04-18 00:49:01
空洞的术语+空洞的术语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