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李希特影响的一段艺术史
发起人:之乎者也  回复数:0   浏览数:1837   最后更新:2011/12/31 10:08:15 by 之乎者也
[楼主] babyqueen 2011-12-31 10:08:15
来源:张鸿宾的艺术空间

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极简主义作品集体展

编译:张鸿宾






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正在举办极简主义作品集体展。

展会的灵感来自于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丰富的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极简主义和后极简主义作品。展览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历史材料的重新装置,涉及到的艺术家有 Carl Andre, Donald Judd, Sol LeWitt, 以及Richard Serra,第二部分是五位当代艺术家,他们是Leonor Antunes, Carol Bove, Jason Dodge, Gedi Sibony, 以及 Oscar Tuazon, 这些年轻一代的美国和国际艺术家们在“文体语言”上与其前辈相一致,但内容和关注点方面组有了新鲜东西。

展会图片如下:






作为芝加哥最新的主要博物馆建筑,当代最大的国家艺术机构,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展示了许多自1945年以来,激发思想的艺术品,通过油画、雕塑、摄影、电视和电影及表演展示了当代的是视觉文化。在水塔附近,它还经营着一家礼品店、书店、餐馆,可容纳300人的剧场和可以观赏Lake Michigan的雕塑园。

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

1941年出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1964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州大学美术系,1966年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美术硕士学位,然而瑙曼最初的理想领域却是数学和物理,“我一直很喜欢数学中的结构,那是一种非常严密的语言,它需要充满生机的制造问题才能发展下去。”,瑙曼非常沉迷于解决艺术结构上的个人问题。毕业后他前往三藩市,租下工作室,开始对艺术语言结构上的探索。这间过去是杂货店的工作室似乎也提供了他无穷的灵感,橱窗上任未拆下的霓虹灯管啤酒广告,一闪一闪,强烈地提示着瑙曼。

瑙曼的创作范围很广,是60年代观念艺术的开路先锋之一,创作了开放式作品,如玻璃纤维雕塑、抽象的身体翻铸品、行为表演、霓虹灯浮雕、电影、录像、互动式环境等等,传诵一时。瑙曼坚持认为审美经验取代实际的对象,感知本身可以看作是瑙曼作品的主题,也就是说观众面对艺术品时感受到了他们的身体或他们的内心。

瑙曼也采用霓虹灯符号,进行文字游戏实验。这里展出的作品是用霓虹灯写出两句英文,None Sing(无人唱歌)的字母位置变动一下,就变成了Neon Sign(霓虹灯标记),这种文字符号游戏强调了文字定义的武断关系,是对文字与声音的哲学思考,即用艺术形式来探讨符号意义与符号形式的关系问题。

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作品欣赏: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