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simo :“上海当代”卖得不好,我将下课
发起人:蜜蜂窝  回复数:0   浏览数:1606   最后更新:2011/08/18 10:54:59 by 蜜蜂窝
[楼主] 蜜蜂窝 2011-08-18 10:54:59
作者:陈颖 来源: 《画廊》



记者:以观者的立场,今年的巴塞尔与往年有何不同之处?

  张明放:大同小异,但规模依旧,还是世界最顶级的艺术博览会,经典作品依然畅销,新作品及艺术家不太多,也许是全球危机之后的调整期。

  李 颖:整体上很好,参展的画廊和他们带来的作品比往年都好。

  记者:Boers-Li这几年的努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还参加了前几届的巴塞尔艺博会,势头愈发生猛,不知今年为何没有参加巴塞尔?

  皮 力:我们之前参加过“艺术先锋”单元、“艺术无极限”单元和“艺术首展”单元,今年想申请进入主画廊区,名额是有限的,我们没有得到批准,具体什么原因也没有说明。

  记者:巴塞尔的标准是成立了3年以上的画廊才能参加,除了这个基本要求之外,还有哪些潜规则?

  皮 力:没有,任何画廊都是公平竞争的并且可以达到要求的。也许唯一的难点在于一个独立的代理制,即是画廊要全面代理艺术家,没有这一点是没有希望的,同时这一点对中国画廊也是很难的。

  张明放:不太了解,但他们将来一定会关注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新兴市场,他们不会跟钱过不去。待时机成熟。

  记者:您的画廊有没尝试想参加巴塞尔?目前还有哪些条件是难以达到的?

  张明放:各方面条件具备我们才能参加。

  李 颖:我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尝试参加,但现在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参加巴塞尔最重要的是要有好作品,还要有足够的经费。

  记者:近来巴塞尔全球扩张的势头猛烈,而它的模式又代表着西方的话语权,然而我们看到中国画廊到目前为止,最多参展的一年也只有4个画廊,份额很低,这是我们自身的问题,还是他们有所偏颇?

  皮 力:他们首先要保证欧洲画廊的利益,当然希望中国的画廊越少进入巴塞尔越好,而中国的藏家越多进入越好,他不需要和画廊玩,只需要和收藏家玩,这是事实。面对西方握紧的话语权,不能靠画廊单枪匹马在前面冲,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的收藏家、批评家、艺术家都要想想怎么团结起来一起跟他玩,这是一个博弈的关系,我们要冷静,学会改变,学会和他们玩。否则,我们的画廊在巴塞尔上面大把大把地砸钱,有多大意义呢?

  张明放:话语权不仅仅是靠金钱,中国这方面才刚起步,我们自身的问题就是觉得自己没问题。

  李 颖:4家对我们来说的确有点少,巴塞尔是全球最好的博览会,对每个地区的数量和质量都需要有考量。话语权在他们手上也是无可厚非的,当代艺术本来就是从西方学过来的。 中国经济这十年左右的崛起,带来整个当代艺术市场的蓬勃。对美术馆、策展人、批评家,画廊,藏家等艺术机构及从业人员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正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如何与西方对接,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记者:整个中国面临这些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进的,目前来说,我们能做的是什么?

  李 颖:问题大家都很明白,危机感大家都有,我们只能从自身做起,学习如何运作健康模式的画廊。画廊要和艺术家有良性的合作,我们不希望看到艺术家自己去卖作品给藏家,拍卖行来定作品的价格等等这些现象发生,所以我们真的需要去探讨,而且每个人要以身作则去做好自己。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