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摄影师:越来越相似,越来越不同
发起人:蜜蜂窝  回复数:1   浏览数:1834   最后更新:2011/06/28 11:00:34 by guest
[楼主] babyqueen 2011-06-27 13:01:18
来源:东方视觉



展览:确切的快感——张培力回顾展
艺术家:张培力
开幕:2011-7-16 16:00
时间:2011-07-16 至 2011-08-14
地点:民生现代美术馆
地址:上海淮海西路570号F座
联系:+86 21 6282 8729
info@minshengart.com
www.minshengart.org


2011年7月16日至8月14日,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确切的快感——张培力回顾展》,将呈现张培力自1988年以来至今的22件优秀作品。

张培力(b.1957),浙江杭州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院油画系,2002年任教于中国美院,负责该校具体媒介工作室。作为“85”新潮美术运动的重要艺术家之一,张培力参与筹建了“85空间”和“池社”等团体,是“理性绘画”的倡导者。1988年,他创作了中国第一件录像艺术作品《30x30》,转而投入录像及相关摄影、装置艺术创作,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世界级艺术机构收藏。他的录像作品关注于展现人与世界关系的悖论,以隔离而中性的立场,自由和深刻地考虑人与世界的关系,创造出了一个大容量的、综合性的、强有力的艺术体系。同时,他潜心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催生和推动了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确切的快感——张培力回顾展》是民生现代美术馆2011年推出的第二个录像艺术展。作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张培力的主要作品以录像及录像装置为主。展览收录了创作于1988年的《30x30》(中国第一件录像作品),1991年的《(卫)字3号》表现了“让人感觉到腻味、心烦的东西”的作品,以及90年代的《水—辞海标准版》、《不确定的快感》等充满达达主义的典型作品。2000年以后,张培力放弃了直接使用录像机来完成作品,而是直接剪辑文革时期的经典电影,如此次展览中的《台词》、《遗言》等作品,这些“现成品“改变了原有的叙事结构,制造了不同阅读的可能性。同时,展览也将呈现2008年前后的《阵风》、《物证》等伪造新闻事件现场的作品,彰显出张培力将工作的中心从艺术转移到“公共生活“乃至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
[沙发:1楼] babyqueen 2011-07-14 12:58:20
【张培力7月16号个展介绍】参展作品:7月16日-8月14日。一块一直被放置在“现场”的蛋糕,通过“现场”外两个放在一起的影像被呈现,两个影像看上去极其相似,似乎都是静态的,但其中一个是在蛋糕新鲜时所拍的照片,另一个则是通过监控摄像头“现场”实时记录蛋糕从新鲜到变质的微妙过程的动态的影像。


【张培力7月16号个展介绍】参展作品:圆圈中的魔术。从8个角度(拍摄)呈现的魔术表演的影像。表演的前奏(铺垫)阶段为正常速度,“变”(展现)的阶段为慢速,由此出现“穿帮”的镜头(某些画面)。
[板凳:2楼] babyqueen 2011-07-14 13:05:04
【张培力7月16号个展介绍】参展作品:有球形建筑的风景。以测绘的方式对一处(远处有球形建筑)风景进行由左至右直线等距离拍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球形建筑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用红外感应器来控制图像的显现:观众在感应器距离之外,显示器无图像,当观众接近感应距离,图像显现出来。


【张培力7月16号个展介绍】门口喷绘


【张培力7月16号个展介绍】参展作品:阵风。用拼接起来的5个投影影像画面呈现一个看上去比较优雅的居室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摧毁而成为废墟的过程。影像在展览现场搭景拍摄,“废墟”作为作品的一部分被保留在现场并与影像一起呈现。
[地板:3楼] babyqueen 2011-07-14 13:12:23
【张培力7月16号个展介绍】参展作品:遗言。从中国50至70年代的革命故事片中截取英雄人物牺牲前说最后的话(遗言)的片段,并将它们剪辑拼接在一起。


【张培力7月16号个展介绍】参展作品:现场报道-物证Ⅰ号。被烧毁的微型面包车身四周安装了约60个针孔摄像头,每个针孔摄像头捕捉到“现场”各个角度的影像,被实时投影在汽车残骸背后的墙面上,进行着“现场报道”。观众在观看汽车残骸的同时,也能在大屏幕上看到车子周遭的场景,甚至能看到自己。


【张培力7月16号个展介绍】参展作品:水—辞海标准板,单视频录像,1991年
[4楼] guest 2011-07-14 15:24:05
回顾展是明知故犯的装B!快感能不明确么?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