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远苇的“结构电影”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8   浏览数:1665   最后更新:2011/02/15 15:40:12 by guest
[楼主] babyqueen 2011-02-14 14:26:01
来源:译言网

埃及的各位艺术家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这一场历史剧变。

剧变的艺术


埃及艺术家如何利用社会面临的巨大困境孕育革命。




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的三十年执政生涯中,埃及的独立艺术家们一直为一方喘息空间苦苦奋斗。多数大型画廊和展馆都由政府掌控,资金和展览权也只有特批的艺术家才享有,独立艺术家只能在寥寥几家小型外国画廊展出。有些艺术家在本国继续坚持,但更多的人去了纽约、巴黎、伦敦等地,希望能找到可以安心创作的居所。如此,1月25日的抗议中出现了许多摄影师、音乐家、画家等艺术届人士也就不足为奇了。但他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月28日,32岁的音乐家兼教师艾哈迈德·巴斯欧尼在反政府抗议中遭到杀害。

由纽约美术馆长山姆·巴达欧叶与提尔·菲尔拉特携手举办的阿伯现代艺术馆展览,主要展出了23位世界闻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都与阿拉伯世界有着深切联系,其中四位正是埃及本国赫赫有名的艺术大家。此次展览名为“述说的,未说的和将要说的”,借此,艺术家们得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和忧虑,进一步推动了开罗的抗议游行。以下图片,除特殊说明外,都出自该展览。

上图是参展的一名艺术家约瑟夫·纳比尔,他同时也是一名制片人,在接受本刊的采访中,他说:“我们必须经历这一切,才能争取到更多权利,更多自由,我们的未来、我们下一代的未来才有可能改变。”



纳比尔现处巴黎,本次采访通过电话进行,他继续说道:”我简直难以相信现在发生的一切——没想到这一切会在我活着的时候发生,一切都来的太快了。”

纳比尔现年38岁,在纽约从事摄影和制片工作,离开开罗是2003年。“由于工作原因,我必须到别处去,同时,我也需要一个更自由开放的环境从事研究。但在埃及,艺术家只分为两类,一类和政府挂钩,另一类是年轻的独立艺术家群体。我对文化部一无所知,也没有什么人脉关系。”

由纳比尔执导的的八分钟的电影《你未曾离开》由芬尼·阿尔丹和塔希尔·拉希姆主演,以象征手法对埃及海外侨民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说,无论走到哪里,对于开罗总有丝缕牵挂,远离故土就像是扼杀了自己的一部分。这部电影有一组明胶印版相片,共12张,全由手工上色而成,上图为其中的一张,名为《你未曾离开(七)》,仿佛叫人感受到在生死边缘的彷徨和徘徊。



纳比尔说,他与其他来自埃及的艺术家一直保持着联系,有些仍在国内,有些旅居国外,近几周来他们常通过Facebook谈论国内的政治动乱。他始终对故国有所牵挂,却又一直远居海外,这两种情绪都叫他无法抗拒。上图为本组照片的第十二张。“从(纳比尔)的作品中,你总能体会到背井离乡的情绪,尤其许多在国外的艺术家,特别能体会到这种感情”,巴达欧叶如是评价。




抗议发生时,摄影师阿迈勒·科那威直击开罗街头,她擅长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现作品。为镇压暴动,政府切断了因特网,阿迈勒只能用电话与巴达欧叶进行联系。巴达欧叶随即将她的话发布在了Facebook上:“停止恐吓吧!我们的害怕已经消散。抗议的人群中没有基督徒,也没有穆斯林,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为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为我的儿子能目睹到新纪元、能有更美好的未来而感到自豪。穆巴拉克已是昨日,我们要向未来前行!”

科那威生于1974年,最近,在著名的开罗双年展中摘得桂冠。长期以来,她都大胆的以不同装置和表演形式呈现作品,探究埃及政治和文化的共通之处。两年前,她组织了一场表演艺术展,用巴达欧叶的话来说,她想要借此表现“如牲口一般没有人生自由”,由几名表演者在开罗市中心的繁华路口满地爬行,传达这一讯息。为此,科那威被警察拘留,扣押了几日。



在本次“述说的,未说的和将要说的”展出上,她用200个丙烷气罐搭了一个小屋,巴达欧叶说,这代表着压迫和困境。在埃及,丙烷气由政府补贴,但政策却似乎总是向着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由于连丙烷气罐都由政府所有,所以,为了能够在国外展出,科那威不得不耗费前后两个月之久和政府讨价还价。上图由她本人拍摄,图中,一匹马拉着气罐,马自然对所运之物一无所知。这也是对对当前社会赤裸裸的讽刺——当权者根本不知如何运用手上的这些资源。



哈桑·可汗是一位音乐家、表演艺术家以及作家,住在开罗。尽管他曾各处走访,展览遍布各国,在伊斯坦布尔、塞利维亚、悉尼、萨罗尼加、比利时等地都参加过国际艺术双年展。但无论何时何地,有一点始终如一——他的作品总在呼吁人们重新关注埃及那些快被遗忘的边缘群体。



上图来自可汗的视频“宝石”,作品把埃及人民塑造成发光鱼的形象,讲述了他们最终变成人类的故事。配乐是一种叫做莎比(shaabi)的音乐,在埃及十分流行,类似于说唱,象征着下层民众,歌词往往表达了人们希望平等获取资源、接受教育的愿望。巴达欧叶说,这个视频”把那些完全迷失自我、无人问津的人比作了深海中的那一小群鱼。“



当示威人群出现在塔希瑞尔广场时,同样作为摄影师和多媒体艺术家的拉娜·巴拉迪一改往日温和派的风格,立刻参与到游行队伍中。由于埃及网络被封,她也同样通过巴达欧叶在Facebook上发表了心声:“警察穿着便装,企图以暴力埋葬反抗者的声音。但人们是强大的,他们清扫街道、互帮互助寻找食物。警察打开牢门,放出囚犯。即使是在自己家里,他们依然用催泪弹袭击我们。但是我们是强大的!我们要穆巴拉克下台!”




巴拉迪,埃及人、基督徒、黎巴嫩后裔,生于1969年,在巴黎开始了她的摄影记者职业生涯,过去十年一直在埃及生活和工作。她的多数作品描绘的都是个人生活,有一次,一群友人看望她住院的老父亲,她曾将他们喝剩的咖啡渣拍成了一组照片。为了完成上图的造型,巴拉迪先对杯底的咖啡渣进行拍摄,再将每幅图印在大块瓷片上,最后放在一起摆出了教堂窗户的形状。

但在过去两周里,她和其他艺术家一起加入了抗议游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开罗市区合住一间公寓,在那里,他们共同注视着历史,参与着历史,记录着历史。
[沙发:1楼] guest 2011-02-15 13:37:54
这时候艺术的作用是什么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