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兹·瓦瑟(Franz Erhard Walther)在卢塞恩艺术博物馆开展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1   浏览数:1576   最后更新:2011/02/15 14:02:16 by guest
[楼主] colin2010 2011-02-09 14:58:28
来源:译言网

威尼斯的玻璃艺术历经沧桑,重又焕发出生机。《纽约时报》对威尼斯玻璃艺术的千年历史,做了回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威尼斯报道〕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发明了玻璃吹制术,价格便宜的玻璃酒杯随之遍布罗马人酒馆的餐桌;而玻璃瓶和玻璃腌菜坛也能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罗马帝国灭亡后,玻璃制的餐具,那些真正的窗玻璃,连同其他很多给人们带来便利舒适的物品,都从西方国家中销声匿迹了。当玻璃吹制术在两千年后重又焕发生机时,威尼斯则引领了行业的风头。


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数个世纪以来,威尼斯的玻璃吹制行业历经沧桑。想了解这一行业背后起起伏伏的历史,可以去科瑞尔博物馆(Correr Museum),参观主题为“玻璃的探索历程:威尼斯玻璃艺术千年”的回顾展览。

这一展览也是为了纪念坐落在威尼斯慕拉诺岛(Murano)的玻璃艺术博物馆(Glass Museum)建馆150周年。博物馆是由文森佐•泽内提(Vincenzo Zanetti)创立的。回顾展的部分展品就来自该玻璃艺术博物馆,以前从未展出过。还有部分珍品来自私人收藏。



公元982年,在一份向圣•乔治•马吉奥莱岛上的本笃会修道院捐赠物品的契约中,首次提到了威尼斯的玻璃工匠。这位名叫多米尼克的工匠被称为“fiolario",就是制瓶师的意思。


这时,制作玻璃用品几乎全都是为了获取实利。随着行业的兴起,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的几个世纪里,这里成了生产精美玻璃制品最重要的中心之一。其中最为优雅的物件,是一种大的圆形罐,或者圆形的瓮。原本用来存放食物,后来就用作了骨灰盒。(虽然主要用来装妇女和小孩的骨灰。)


阿尔蒂诺(Altino)位于威尼斯环礁湖的北岸。公元七世纪,当地居民为了躲避连续不断,野蛮的入侵,纷纷逃亡托切罗(Torcello)。阿尔蒂诺是罗马帝国的一个主要港口,在那里发现了罗马时期重要的玻璃制品。在阿尔蒂诺国家考古博物馆中,就在举办一个类似的展览,主题为:“阿尔蒂诺:威尼斯环礁湖的玻璃艺术”,同时也是为了庆祝该博物馆建立50周年。


到1292年,政府颁布法令禁止在威尼斯使用玻璃熔炉时,慕拉诺岛实际上已成为行业的中心地区。当时,使用小的玻璃熔炉,制作项链珠子和念珠,是不受禁令限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制作出更为精美的玻璃珠子,被称作丝光珠,或者玻璃珍珠。


从15世纪晚期开始,威尼斯玻璃珠成了慕拉诺岛出产的玻璃制品中,行销世界最广泛的产品。而且,需求势头长期不衰。展览的第二个部分,向我们全方位展示了威尼斯玻璃珠的风采。一些销往非洲的大玻璃珠花纹复杂,色彩绚烂。非洲人把这些珠子作为装饰,同时也当做货币流通。而那些小尺寸的单色玻璃珠,在 19世纪到20世纪的欧洲和美洲国家,被用来装饰妇女的衣服,手袋和配饰。

据估计,慕拉诺的能工巧匠们制作的,各种颜色组合的玻璃珠子,超过100,000种。1764年,慕拉诺岛生产出口的玻璃珠为1,040吨。到了1868年,即便岛上的工匠们在埋头对玻璃吹制技术重新探索时,玻璃珠的出口量也达到了3,662吨。

慕拉诺岛的玻璃吹制技术,在15世纪中到16世纪中期间,是一个辉煌的创新时期。著名的安奇洛•巴洛维亚(Angelo Barovier)制作出了奇迹般的水晶玻璃。他之后还开发出乳色玻璃制品"Lattimo"。这种类似白色瓷器的不透明玻璃,展现出了玉髓、玛瑙和孔雀石般的效果。


在巴洛维亚乳色玻璃制作技术的基础上,伯纳(Bernardo)和菲利普(Filippo Serena)两位一起将复杂的,乳色玻璃的花纹图案熔入水晶玻璃。这项技术最终发展出了金银丝线玻璃。


大致在1550年,当地的工匠们将熔解后的水晶玻璃一下子倒入冷水中,然后对凝结后的玻璃再次加热,制造出了冰化玻璃(Ice Glass)。这种玻璃能产生类似参差不齐的冰快所特有的折光效果。



这些优秀的新工艺,把玻璃制作提升为一种艺术,也让慕拉诺岛在一个多世纪中,成为行业的翘楚。在整个展览的中心展馆,就集中展示了这些引人入胜的工艺技术。



到了1670年前后,精美的波西米亚含钾玻璃和英国的含铅玻璃制品,一起对慕拉诺的玻璃制造业产生了冲击。和慕拉诺的含碱玻璃不同,波西米亚和英国的玻璃制品冷却后,可以进行雕刻和切割,由此,风靡了欧洲大陆。


慕拉诺的玻璃行业在18世纪走向衰落。尽管那些威尼斯标志性的玻璃制品,如乳色玻璃和东陵玻璃制品仍受人追捧。而东陵玻璃(Avventurina Glass)在制作过程中,用含少量铜微粒的,熔解后的玻璃液一次完成。由于熔解后玻璃不稳定,因此,每件成品的花纹图案是独一无二的。在制作完成前,无法预知,过程犹如探险。而且,在对这种玻璃进行最后处理时,常会失败。这让东陵玻璃变得身价倍增。


1797年,威尼斯共和国垮台。慕拉诺的玻璃业连同其他行业也随之分崩离析。而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人的封锁让当地玻璃制作业复苏无望。在随后的哈珀斯堡王朝统治的五十多年期间,奥地利人规定,只有从王朝中心地区进口的,波西米亚风格的玻璃制品才会受到优待。这让慕拉诺的玻璃业一直停滞不前。而对原料征收高关税,又令岛上的玻璃制作业雪上加霜。


经过近两代人的时间,慕拉诺那些高度复杂的玻璃吹制工艺最终失传。1830年左右,一位从事玻璃珠制作的工匠,多米尼克•布索林(Domenico Bussolin)开始复原金银绞丝玻璃的制作技术。他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人们对古董玻璃制品的需求在日益增加。在威尼斯,人们把这种金银绞丝工艺制作的玻璃制品,亲切称为"Zanfirico"。因为当地叹息桥(Rialto Bridge)附近,有一间专售这种仿制古董玻璃器皿店铺,它的老板叫安东尼奥•圣奎里科(Antonio Sanquirico),按当地人的口音,把他的姓读成了赞费里科"Zanfirico"。


然而,那些运用慕拉诺传统工艺制作的新潮玻璃作品,人们对它们的欣赏和接受却是姗姗来迟。丹尼尔•弗拉第(Daniela Ferretti)是科瑞尔博物馆展会的设计者。他巧妙地将四个带网眼的金银丝玻璃花瓶,通过静物画家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的构图方式,进行摆放展示。它们是由皮埃托•毕加哥利亚(Pietro Bigaglia)在1845-48年间制作的。制作花费高昂而数量很少,因为没有销路,毕加哥利亚在1861年,将其捐赠给了当时刚成立的玻璃艺术博物馆。


展览的最后一部分说明,只有到了20世纪,艺术家和设计师们才真正发现,慕拉诺的玻璃工匠的古老技艺,在创作当代艺术作品时,有着巨大的潜力。


科瑞尔博物馆的玻璃艺术展览,将在今年4月25日结束。阿尔蒂诺国家考古博物馆的玻璃艺术展,将于今年的6月30日结束。
[沙发:1楼] guest 2011-02-15 14:01:53
老本行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