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分析经济危机1:共同的问题
王基宇
现在经济危机已经持续了这么久,大局势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所以大家都很急,政府内参里整本整本的讲,以后开会要说短话,写短文;可见这股焦虑已经让这帮害害们连官僚范儿也摆不正了。所以这篇文章就开门见山一些,不卖弄文采了。
G8也罢,G2也罢,终归是射过的鸡鸡;已经没有足够的精液支撑他们的想象力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已经不是分布在0左右的正数和负数了。
让我们设想一下《贫民富翁》的背景如果是在中国,那么他还有效吗?
我自己是认为有效的。
我们也有开心辞典,我们也有道貌岸然的主持人,我们也是低人权,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中国和印度,美国和巴西,都在想同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给你钱?
这便是全球化时代的核心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推动着这20年世界的进程。
社会主义看到失业者,想了想说,好吧基于社会公平我给你钱;资本主义看到吹的天花乱坠的路演男,想了想说,好吧你能开拓一个新蓝海我给你钱;嘿,社会看到技术高超的郎中(职业老千),想了想说,好吧你能帮我的局赢钱我给你钱;美院看到贫困生,想了想说,好吧国家的政策是这样的我给你钱,但你没交清我每年一万八的学费,所以我把钱拿回去了。
本来每个人想清这个问题并不难,就像我早上便便没有纸,所以去超市买纸,看到2.5元的,我觉得太贵,然后看到1.5元,好吧首先我要便便,其次1.5元价格合理,所以我给你钱。但突然有一天,超市里来了新产品,叫“多功能自动洁肛机”,并且没有标价,我问多少钱,售货员说你猜,我说您给我个选项,售货员给我一份华商报一份纽约客一份BIG纪元一份分水领。。。
懂我意思吧,我们的时间不够用了,我们已经没有快速判定“为什么给你钱”的方法了。
造成这种局面有三个原因:第一,创意产业、蓝海理论等概念的兴起造成传统行业规范不断被冲击,欠缺职业道德的中国靠这种“活力”打败了有着数十年行业底蕴的西方同行,这种看似一片光明,沼气勃勃的理念事实上只能造就短期的暴利繁荣,与此同时它让整个市场变的经期紊乱,白带增多,传统的行会咨询,大盘观测已经无法准确的对其价值做出可靠的评估了,当巴菲特看到这帮一口火星文的年轻人时,他崩溃了,他的经验失效了。
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给你钱”,因为没有经验或是规范为你作证。
第二,信息的极度膨胀与所谓的“标签权力”横行霸道,媒体的版图扩张已经使得舆论战争变得如此普及,每个人都有机会预谋一个有潜力的标签,这样一股无意识思想大军就形成了;看似有这么多人在谈论的事情,我们往往发现既没有共识也没有争执,就像连续一年苍蝇般飞舞在我网页里的阿娇一样,赶也赶不走,吃也吃不下;传统媒体的经验已经失效,网络媒体的话语动机又这么吊诡,在稍微宏观一点的领域,我们就会感到媒体和学者是如此的浪费我们的时间,于是像中世纪一样,直觉成了必然的选择。
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给你钱”,因为你的证据与反例比屌毛还多,我等不及去一根根数清楚了,我现在就要日。
第三,超级协作的梦幻泡汤了,产业互接的游戏导致黏合成本直线上升,美国有他们的金融衍生品,我们有我们的国资委,这些为了高度把自己焊成金字塔状的巨人自以为达到了最稳定的结构,但却没发现每个焊接点的重量加起来足以让自己摇摇欲坠;就像书记你打算立足基层的时候你到底是想立足于孟庄的基层,化隆县的基层还是蒙古国的基层,一网打尽的野心不会再造一个微软的神话,只会让你的结构变得脆弱不堪。
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给你钱”,因为你看你认识的人这么多,你去找薄瓜瓜要去,你去找黄光裕要去,他们钱喷。
悲观的说,我们要想通“我为什么要给你钱”,需要不少时间,因为我们的市场在集体无意识状态下太久了,太多线索需要理清楚,在这之前只有零售业是最靠谱的。当然,还有那些没有二级市场的画廊。
乐观的说,想出一个框架,能够有效的评估一天一个样的新兴经济;做一种媒体,能够放弃标签摘选,简洁而可信;建一套制度,能够监管不同行业间的协作缺口,或许不是那么难。
王基宇
现在经济危机已经持续了这么久,大局势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所以大家都很急,政府内参里整本整本的讲,以后开会要说短话,写短文;可见这股焦虑已经让这帮害害们连官僚范儿也摆不正了。所以这篇文章就开门见山一些,不卖弄文采了。
G8也罢,G2也罢,终归是射过的鸡鸡;已经没有足够的精液支撑他们的想象力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已经不是分布在0左右的正数和负数了。
让我们设想一下《贫民富翁》的背景如果是在中国,那么他还有效吗?
我自己是认为有效的。
我们也有开心辞典,我们也有道貌岸然的主持人,我们也是低人权,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中国和印度,美国和巴西,都在想同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给你钱?
这便是全球化时代的核心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推动着这20年世界的进程。
社会主义看到失业者,想了想说,好吧基于社会公平我给你钱;资本主义看到吹的天花乱坠的路演男,想了想说,好吧你能开拓一个新蓝海我给你钱;嘿,社会看到技术高超的郎中(职业老千),想了想说,好吧你能帮我的局赢钱我给你钱;美院看到贫困生,想了想说,好吧国家的政策是这样的我给你钱,但你没交清我每年一万八的学费,所以我把钱拿回去了。
本来每个人想清这个问题并不难,就像我早上便便没有纸,所以去超市买纸,看到2.5元的,我觉得太贵,然后看到1.5元,好吧首先我要便便,其次1.5元价格合理,所以我给你钱。但突然有一天,超市里来了新产品,叫“多功能自动洁肛机”,并且没有标价,我问多少钱,售货员说你猜,我说您给我个选项,售货员给我一份华商报一份纽约客一份BIG纪元一份分水领。。。
懂我意思吧,我们的时间不够用了,我们已经没有快速判定“为什么给你钱”的方法了。
造成这种局面有三个原因:第一,创意产业、蓝海理论等概念的兴起造成传统行业规范不断被冲击,欠缺职业道德的中国靠这种“活力”打败了有着数十年行业底蕴的西方同行,这种看似一片光明,沼气勃勃的理念事实上只能造就短期的暴利繁荣,与此同时它让整个市场变的经期紊乱,白带增多,传统的行会咨询,大盘观测已经无法准确的对其价值做出可靠的评估了,当巴菲特看到这帮一口火星文的年轻人时,他崩溃了,他的经验失效了。
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给你钱”,因为没有经验或是规范为你作证。
第二,信息的极度膨胀与所谓的“标签权力”横行霸道,媒体的版图扩张已经使得舆论战争变得如此普及,每个人都有机会预谋一个有潜力的标签,这样一股无意识思想大军就形成了;看似有这么多人在谈论的事情,我们往往发现既没有共识也没有争执,就像连续一年苍蝇般飞舞在我网页里的阿娇一样,赶也赶不走,吃也吃不下;传统媒体的经验已经失效,网络媒体的话语动机又这么吊诡,在稍微宏观一点的领域,我们就会感到媒体和学者是如此的浪费我们的时间,于是像中世纪一样,直觉成了必然的选择。
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给你钱”,因为你的证据与反例比屌毛还多,我等不及去一根根数清楚了,我现在就要日。
第三,超级协作的梦幻泡汤了,产业互接的游戏导致黏合成本直线上升,美国有他们的金融衍生品,我们有我们的国资委,这些为了高度把自己焊成金字塔状的巨人自以为达到了最稳定的结构,但却没发现每个焊接点的重量加起来足以让自己摇摇欲坠;就像书记你打算立足基层的时候你到底是想立足于孟庄的基层,化隆县的基层还是蒙古国的基层,一网打尽的野心不会再造一个微软的神话,只会让你的结构变得脆弱不堪。
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给你钱”,因为你看你认识的人这么多,你去找薄瓜瓜要去,你去找黄光裕要去,他们钱喷。
悲观的说,我们要想通“我为什么要给你钱”,需要不少时间,因为我们的市场在集体无意识状态下太久了,太多线索需要理清楚,在这之前只有零售业是最靠谱的。当然,还有那些没有二级市场的画廊。
乐观的说,想出一个框架,能够有效的评估一天一个样的新兴经济;做一种媒体,能够放弃标签摘选,简洁而可信;建一套制度,能够监管不同行业间的协作缺口,或许不是那么难。

这个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