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日常与荒诞:亚洲新锐艺术家关注什么?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992   最后更新:2017/07/08 16:41:19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7-07-08 16:41:19

来源:YT新媒体


为什么是这四位艺术家入围

他们的艺术创作在关注着什么?

让我们来看看这四位提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



上海外滩美术馆与HUGO BOSS联合举办的“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自2013年创办以来,已成为最具权威的亚洲当代艺术奖项之一。奖项评选每两年一次,致力于推动艺术实践与创造性思考,支持亚洲的全新文化挑战,鼓励审美、思想与文化的多样性。


共有12位提名人推荐艺术家,最终四位入围本届“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他们分别是:李明(中国)、陶辉(中国)、于吉(中国)、赵仁辉(新加坡)。

第三届“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入围艺术家公布现场


李明:无聊的游戏,荒谬的诗


李明的创作,触碰到一些时代神经。无聊、反抗、无力,生命被无助地延长,极端认真的游戏性,通过各种几乎是严紧的安排,往往达至无效。偶尔从荒谬看到诗意,和生活所残留的微弱的痛。


——艺术家李杰

艺术家李明


李明,1986年出生于湖南沅江,2008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在居住并工作于杭州,双飞艺术中心成员。


他的作品都是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打火机、苹果手机、烟……这些构成生活的日常之物经过他的重新思考,变成了有些怪异又有些癫狂的作品。

李明《一次性打火机——苹果》,2014-2016


在作品《直线、风景》中,李明一直在强调方向的概念。他在福建和台湾,按照自己的路线,有系统的寻找附近最高的山峰。这个作品分为“直线”和“风景”两个部分。“直线”是一次用影像进行的勘测,在既定的路线里,李明每走到一个高峰,就朝着台湾的方向把焦距拉到底——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屏幕上的地图来辨别方向,真实的地理已经转化为了一种导航系统的游戏。而“风景”这一部分中,远摄的山峰则成了镜头的主角。

李明,《直线、风景》,2014-2016


在短片《一次成功的失败》中,李明坐在一个超市的购物车里,紧紧抓着前面的一辆轿车。行驶中车速逐渐变快,最终李明在颠簸的道路上从购物车中跌了出来。

人们时常感受他的庄严肃穆,但一切却又显得荒诞滑稽。

李明,《一次成功的失败》( 2015)影像截帧

李明,《一次成功的失败》( 2015)影像截帧

李明,《一次成功的失败》( 2015)影像截帧


陶辉:用影像重构的生活


他不追求炫弄观念、晦涩叙事或植入激进的批判态度。相反,他的影像作品气质平和,且极度重视叙事策略与导演技巧方面的突破。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将他与同代影像艺术家区分开来。


——策展人武漠

艺术家陶辉


陶辉,1987出生于重庆云阳,201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正如本次陶辉的推荐人策展人武漠所言,陶辉的创作总是着迷于日常生活中下意识的自我表演与自我宣讲。他的影像作品直截了当的反映着人在特定环境下的身份认知与社会属性。国产肥皂剧、电视综艺、乡村民间传说,这一切都成为了陶辉作品的创作来源。

陶辉,《谈身体》(2013)影像截图


在影像作品《德黑兰的黄昏》中,陶辉让这位盛装伊朗女人口中念出梅艳芳故去一个月前在告别演唱会上对粉丝说的话。压迫女性人权的伊朗与自由开放的香港就这样结合起来。她在车内或抽烟,或失神,或念念有词,短暂的四分多钟里,弥漫着一种静默哀伤之感。

陶辉《德黑兰的黄昏》(2014),影像截图


在作品《我们共同的形象》中,陶辉选取了10个中国电视节目汇总的代表性瞬间,其中包括电视剧、新闻、综艺选秀等。同时演员在荧幕前方,重新演绎画面中的场景。当屏幕中的经典画面和面前的演员同时出现时,产生了一种虚拟与真实遥相呼应的感觉。


陶辉的影像作品,既是一种对“表演”的探讨,同时也观照着性别、种族、家庭伦理等等议题。而这一切,都被他用平和而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

陶辉,《我们共同的形象》剧照(2016)

陶辉,《我们共同的形象》剧照(2016)


于吉:将古老的雕塑赋予新的活力


机敏与强韧、承接与解构、在场与疏离,种种看似矛盾的属性,在于吉身上得到了奇特的混合与统一。在大规模的影像冲击与艺术创作方式趋于生产化的现实环境中,于吉以个体能量赋予雕塑这种古老的媒体新的活力。


——《艺术新闻/中文版》主编叶滢

艺术家于吉


于吉,1985出生于上海,201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目前主要生活工作于上海。


于吉的创作以雕塑和装置为主,也涉及行为及影像。她总是以最简单的石头、水泥等材料出发,以雕塑为媒介,发展出复杂的艺术语言。很多时候她的作品在现场就像一个精心处理过的“劳动现场”,渗透出人与物之间脆弱而朴实的关系。

于吉,“黑山”展览现场,2016


在创作作品《绿毛怪》时,一开始,于吉把自己每次旅行带回来的石头和自己染成绿色的头发用松胶粘在一起。后来她开始去理发店捡陌生人的头发,依法炮制。这些头发在石块上,远远看起来就像布满的青苔。这件作品的制作过程费时费力,于吉用繁复的劳作换来了这只“绿毛怪”。

于吉,《绿毛怪》,2016

于吉,《绿毛怪》,2016


2017年卡塞尔文献展雅典场外项目Prec(ar)ious Collectivesz中,于吉又带来了作品“吕卡维多斯舌头”。于吉从这次展览的展厅出发,在不远处的吕卡维多斯山上寻找巨型龙舌兰。她把新鲜脱落的龙舌兰叶片带回展厅中,让这些叶片在这个空间中自然的失水、枯竭。

于吉,《吕卡维多斯舌头》,2017


不管是从自然而来的雕塑作品,还是亲自参与的行为作品,于吉一直在用艺术思考着传统、环境与自身的关系。她的作品与传统的雕塑不同,但却用更丰富的素材与对周遭的思考体现出了不可复制的艺术能量。

于吉在2017年卡塞尔文献展场外项目中的作品


赵仁辉:拿起相机的“动物学家”


在新加坡急速的全球化和国际化挑战中,赵仁辉展现了对这座城邦及其民族国家身份的兴趣,这主要体现在惯见于新加坡人群体中的历史感匮乏的问题上。


——策展人阿丽娅·苏瓦斯蒂卡

赵仁辉,1983年生于新加坡,2005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2011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播学院,获硕士学位。


赵仁辉的作品以摄影为主,但他的作品却更有历史的纵深感。如在2013年完成的作品《世界动植物漫游指南》中,赵仁辉拍摄了55个被人类改变的动植物品种。最初,这件作品以只为满足人类观赏而出现的“世界金鱼皇后”开始,以此为出发点,他整理出55中因人类而改变基因的物种。

赵仁辉,“世界金鱼皇后”(2013)

赵仁辉,“方苹果”(2013)


2017年3月,赵仁辉个展“圣诞岛,自然而然”在新加坡香格纳画廊展出。这次展览中,赵仁辉的作品呈现出了印度洋中的火山岛屿“圣诞岛”上各种奇特的生物族群、自然现象以及自然地标——比如一年一度的红螃蟹迁徙——并用他一向“伪科学”的戏谑方式进行记录和诠释。


赵仁辉,《圣诞岛,自然而然》(2015-2016)

赵仁辉,《圣诞岛,自然而然》(2015-2016)


赵仁辉就像个“动物学家”,他记录自然中的动植物,有时还会亲自研究动物。在作品“一种温暖的感觉”中,他在几千只鸟的腿部绑上了针孔相机,以此记录它们的“死亡迁徙”。


他的作品时常把动物回归于空旷的自然当中,在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呼应中营造出一种隐秘的诗意。而沉下心来,在这样诗意的画面下,还有被遗忘的历史与记忆。


赵仁辉,《圣诞岛,自然而然》(2015-2016)

赵仁辉,《圣诞岛,自然而然》(2015-2016)


四位入围艺术家的展览将于2017年10月27日至2018年1月7日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届时展览将呈现4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以及委托创作的新作品。展览期间,2017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最终获奖者将于2017年11月公布,并获得奖金30万元人民币,以支持其创作实践与发展。

图片鸣谢:上海外滩美术馆

返回页首